抗戰時期戲劇研究

《抗戰時期戲劇研究》是清華大學出版社於2014年11月1日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抗戰時期戲劇研究
  • 作者:丁芳芳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1月01日
  • 頁數:247 頁
  • 定價:58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302371816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信息

抗戰時期戲劇研究
作者:丁芳芳
定價:58元
ISBN:9787302371816
出版日期:2014.11.0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戲劇作為表演藝術,具有強烈的社會活動屬性,而在抗戰時期,這一屬性表現得更為突出。政策制定、文本創作、演出活動的組織、表演形式、作品出版等構成了戲劇現象的整體,予以全面系統的研究,形成其獨特視角。《抗戰時期戲劇研究》致力於國內抗戰戲劇的研究,分為上下兩輯,上輯為“抗戰戲劇實踐研究”,下輯為“抗戰戲劇理論研究”。全書吸納了大量新發現的一手史料,不僅對以往抗戰戲劇研究中有爭議之處細加辨析,同時填補了某些研究領域的空白點,如抗戰戲劇民族形式探索研究、抗戰戲劇圖書出版潮、抗戰戲劇社會教育規劃研究等。書中可供戲劇學研究者、文化管理部門、戲劇演藝團體以及對戲劇感興趣的廣大讀者閱讀參考。對於戲劇學研究者而言,將戲劇文學、演出活動、戲劇政策、戲劇教育、戲劇圖書出版等作為一個整體研究,提供了其研究方法的借鑑;對於文化管理部門,抗戰時期戲劇政策的制定值得研究;對於戲劇演藝團體,抗戰時期各種因地制宜的創造性演出活動可供學習。

圖書目錄

抗戰戲劇實踐研究
第一章抗戰戲劇發展與民族演劇形式探索3
第一節抗戰民族演劇形式探索的歷史淵源4
第二節抗戰民族演劇形式探索的時代背景6
第三節抗戰民族演劇活動的理論與實踐9
第二章抗戰戲劇圖書出版潮及其發展背景15
第一節抗戰時期話劇圖書出版潮的基本構成16
第二節抗戰話劇圖書出版潮的內在特徵22
第三節抗戰話劇圖書出版潮的歷史影響26
第三章抗戰戲劇社會教育規劃及其歷史影響31
第一節對抗戰戲劇社會教育功能的重新認知和高度重視32
第二節抗戰戲劇的社會教育方案和行政規劃36
第三節抗戰戲劇社會教育方案的具體實踐39
第四章抗戰戲劇演劇實踐與外來戲劇影響47
第一節拿來主義與各國戲劇介紹48
第二節蘇聯戲劇與抗戰戲劇發展53
第三節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選擇及其歷史影響分析56
抗戰戲劇理論研究
第五章抗戰戲劇理論發展綜述——現實主義理論之深化65
第一節現實主義之以“人”為本66
第二節抗戰戲劇現實主義之基本內涵研究72
第三節抗戰戲劇現實主義理論深化之表現層面78
第六章抗戰戲劇“人性”之爭89
第一節抗戰戲劇理論批評與戲劇人物形象反思91
第二節“真人”理念與戲劇人物特徵之爭103
第三節“人的戲劇”與現實主義理論深化120
第七章抗戰戲劇理論“真實性”之爭125
第一節武器觀、真實性之爭與現實主義深化127
第二節“非真”傾向之爭142
第三節革命現實主義與抗戰戲劇理論發展159
第八章抗戰戲劇理論民族形式論爭163
第一節抗戰戲劇民族形式論爭的時代背景164
第二節抗戰戲劇民族形式論爭的主要內容167
第三節抗戰戲劇民族形式論爭與內在文化價值觀衝突176
附錄A抗戰時期話劇劇本出版統計資料181
附錄B抗戰時期主要戲劇理論著作年表197
附錄C抗戰時期重要話劇圖書內容簡介203
結語239
參考文獻241
後記249

序言

抗戰時期的戲劇理論批評,過去在一些現代文學史、戲劇史的著作中多有涉及,但作專題研究者不多。而這一時期,中國的文化思潮、文學與戲劇的發展趨勢,均有很大變化。由於民族矛盾上升,在中國文化現代化的總趨勢下,古—今—中—外的關係都有許多複雜而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直接涉及對“五四”以來中國文化之現代化道路的評價與反思。這些問題均在抗戰時期的戲劇理論批評中表現出來了。
丁芳芳的這部專著抓住了我國抗日時期歷史文化變動的總趨勢、總特點,對1931—1945年戲劇理論批評的一些重要“事件”和“觀點”,結合作家、作品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
在這個梳理中,她不是僅僅“擺事實”,而是以現實主義為總視角來“講道理”。她抓住了戲劇學的“人學”定位,以現代啟蒙主義的文化立場,強調了現實主義戲劇的三個現代價值:寫人、寫生活真實、對先進文化的開放姿態。而這三點,恰是我國現代戲劇在“革命”時代經常被忽視、淡化和歪曲了的。極“左”思維的影響往往使戲劇成為政治工具,“反人”“去真”“宣揚民族主義”,拒絕先進文化,使現實主義走向單一化,貧困化。丁芳芳的論點恰恰抓住了這些關鍵,以“現代”的文化立場,捍衛了“五四”新文化的啟蒙主義傳統。此論點對當前中國戲劇的健康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是為序。
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榮譽資深教授
前言
本書為抗戰戲劇研究專著,是作者在查證大量一手史料的基礎上,對抗戰戲劇發展中的一些重要現象所做的研究分析。全書分為上下兩輯,上輯為“抗戰戲劇實踐研究”,下輯為“抗戰戲劇理論研究”。
上輯主要從實踐方面討論抗戰戲劇發展。抗戰戲劇處於一個特殊的歷史時空中,也因此成就了中國現代話劇發展的黃金時代,出現了諸多值得重視的戲劇現象,如抗戰戲劇民族形式發展、抗戰戲劇圖書出版潮、抗戰戲劇社會教育規劃等。本書對以往抗戰戲劇研究中有爭議之處細加辨析,特別是以抗戰時期國統區戲劇發展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闡明了戰時國民政府戲劇社會教育規劃,包括其理念、規劃、行政體系構建及相關政令等,以及與此規劃緊密相連的抗戰戲劇發展。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抗戰戲劇社教規劃,極大地影響與推動了抗戰戲劇文化的發展,如民族演劇形式探索,包括廣場劇、街頭劇、廣播劇、情景劇等外來演劇形式迅速本土化,民族演劇形式蓬勃發展;戲劇的社會教育觀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並深層融入報紙、圖書、廣播等公眾傳媒領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抗戰時期戲劇圖書出版潮,其中所折射出的民眾的深層心理期待與社會輿論都非常值得重視,它們都與抗戰戲劇藝術形式的發展有著內在而深刻的聯繫。
下輯主要論述了抗戰時期一些重要的戲劇理論思潮,圍繞抗戰戲劇有關“人性”的理論張揚、“戲劇真實性”與“非真”傾向之理論衝突、抗戰戲劇圍繞“真實性”的理論衝突、拿來主義與抗戰戲劇理論深化、拿來主義與戲劇民族形式論爭等方面展開,特別是闡述了這些理論思潮變化之下的現實主義的深化問題。全書在廓清現實主義三個核心理念的基礎上,重點分析與批判了抗戰時期戲劇理論批評中所存在的“左傾”傾向。這種“左傾”傾向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不承認人本價值,無視“真人”形象是作品能否具有感染力的關鍵,所創造出的只能是概念化、符號化的非人形象,失去了鮮活的藝術生命力。二、強調作品的現實針對性而無視其生活真實性,這必然會失去“五四”文學中直面現實的現實主義精神,走向“瞞”和“騙”的文學。三、拒絕承認外來文化的先進性,表現出封閉、保守、狹隘的民族心態。
認真反思這段歷史,可以讓我們重新認識這些理論傾向,同時更為清楚地認識到,現實主義的深化是一個相當曲折而複雜的過程;清除“左”的思想影響,從而高揚啟蒙精神的大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仍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們相信,重新觀照這段歷史,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這是百年中國話劇留給我們的值得認真思索的思想財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