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建國與學術建國

《抗戰建國與學術建國》是賀麟所著作品,出自於《賀麟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抗戰建國與學術建國
  • 作者:賀麟
  • 作品出處:賀麟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中國多年來內政外交的病根,就在缺乏一個可以集中力量,統一人心,指定趨向,可以實施有效,使全國國民皆可熱烈參加工作的國策。而中國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卻正式公布了這樣偉大的中心國策。這國策就是“抗戰建國”。抗戰建國就是中華民國當今集中力量,統一人心,指定趨向的中心國策或國是。這國策不是空言,不是理想。它是已經在實施著,而且已經實施得有效可驗。在這偉大的國策指導之下,全國國民已經熱烈奮發地參與著,或正在準備參與著。這個國策從遠看可以說是積民國成立以來二三十年的經驗與教訓,從近看可以說是積盧溝橋事變以來幾個月艱苦支持,死中求活、敗中求勝的經驗與教訓而逐漸形成的至當無疑的國策。
中國過去許多年皆執迷於“武力建國”的政策之下,歷屆政府當局皆欲以武力來執行建國大業。但武力建國實即“內戰建國”。內戰建國實無異於內戰亡國。自以及喜峰口、南口抗戰之後,我們徘徊於“一面交涉,一面抵抗”的政策之下。但交涉無要領,抵抗無決心,無全盤計畫。在這焦灼煩悶的期間,舉國上下漸有了新覺悟。幾年來,確立了自力更生的國防建設,經濟建設,統一團結的和平建國的政策。有了自立[力]更生、和平建國的準備,有了長期抗戰的決心,有了舉國一致的愛國熱情,有了長期與敵軍周旋的陣地戰、游擊戰、運動戰的經驗,我們才邁步踏上了抗戰建國的大路。亦即一面抗戰,一面建國,或一面建國,一面抗戰,“抗戰勝利之日,即建國大業完成之日,亦即中國自由平等之日”(臨時全代會宣言)的大路。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賀麟(1902—1992)先生,字自昭,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並以研究與翻譯斯賓諾莎、黑格爾哲學著稱於世。早年就讀於清華大學,後留學於美國(奧柏林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和德國(柏林大學),抗戰前夕回國,任教於北京大學、西南聯大等學府。賀麟治學凡六十餘年,中西會通、古今會通,在諸多思想和學術領域均有重大建樹。尤其是早年力求“儒家思想的新開展”,自創“新心學”,在傳統儒家思想的基礎上,融匯歐陸唯心論,發揚陸王心學之菁華,自成一個體系,與馮友蘭、金岳霖、熊十力等人的新儒學,鼎足而立,一起構成了一代中國儒家思想的新圖景,對後世中國思想之發皇,影響深遠。編者簡介高全喜,賀麟先生的博士研究生。1962年生,江蘇省徐州人。198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法學研究所,教授、研究員。現任教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同時擔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研究方向為政治哲學、西方思想史、法理學和憲政理論。有《休謨的政治哲學》(2004)、《論相互承認的法權——〈精神現象學〉研究兩篇》(2005)、《從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2009)、《立憲時刻:論〈清帝遜位詔書〉》(2011)等多部著作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