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的自貢》是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星生。
基本介紹
- 作者:陳星生
- 出版時間:2015年6月
- 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
- 頁數:311 頁
- ISBN:9787507343243
- 定價:88.00 元
- 裝幀:精裝
《抗戰中的自貢》是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星生。
2019年6月13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及紀念第12個國際檔案日,自貢市直機關黨工委與自貢市檔案局、自貢市檔案館聯合在市委會議廳,舉辦了《抗戰中的自貢》專題講座。這也是自貢市直機關黨工委舉辦的“機關周周講”...
自貢抗日獻金運動陳列館位於自貢市貢井區貢井老街南華宮次院,於2022年正式開館,是全國首個以“抗日獻金運動”為主題的陳列館,藏品100餘件,見證了自貢抗日獻金運動的輝煌歷史。2022年7月7日,全國首個以“抗日獻金運動”為主題的陳列館——自貢抗日獻金運動陳列館開館。歷史沿革 2022年7月7日,全國首個以“...
張奇(1904-1985),河南宜陽人,1949年2月,率第二八二師在皖南起義。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獨立師師長,第十軍第二十八師師長,四川省自貢市警備司令,自貢市市長等職。1985年11月3日病逝。人物簡介 張奇(1904—1985),出生於河南省宜陽縣。抗日戰爭時期,張奇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率部抗日,並與...
自貢鹽業在抗戰時期的發展,帶來了生產技術的改進。從1938年開始,久大鹽業公司自貢製鹽廠相繼採用平鍋製鹽、廢汽製鹽、枝條架和塔爐灶濃鹵等新工藝。同時,在自貢率先開始真空製鹽的探索試驗,為我國鹽業生產技術改革開闢了新的道路。第二次“川鹽濟楚”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7月7日,抗戰爆發,沿海一帶相繼淪陷...
“自貢抗戰紀念碑”碑名由我國著名的學者、書法家、書法教育家歐陽中石公益題寫。簡介 2015年9月1日,自貢抗戰紀念碑揭幕。千年鹽都自貢,中國西南部最大的井鹽生產基地,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以鹽增產的特殊方式為爭取民族解放做出了貢獻。紀念碑由一塊主碑、七塊副碑組成。主碑由“眾”、“一”兩字概念構成,表達...
郵局創建於抗戰初期,對當時川鹽通向全國,服務於抗戰,傳遞書信、公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見證了抗戰時期貢井乃至自貢鹽業生產的興盛。1951年由政府接管,後為鄧氏居民私人住宅,現前廳作為社區圖書室,立面經過維修,風貌有所改善。建築為四合院,磚木結構,穿斗梁架,懸山式屋頂,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在自貢郵政、通信發展史...
陳克勤(1906-1938),字茂智,牛佛鎮河北保17 甲(現紅旗村5 組)人。1937 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陳克勤以炮兵少校營長銜,奉命到重慶帶兵出川抗日,奔赴江西抗日前線。1938 年7月,時陳克勤為楊森第20軍133 師炮兵營長,在戰鬥中身先士卒,身中9 彈壯烈犧牲。1926年入國民革命軍第20軍政治學校學習。
據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不完全統計,自川軍出川抗戰以來,四川各界組織的各類募捐活動從未間斷。僅四川民眾前兩次獻金總額就達6至7億元。這筆巨款,都是四川人民的血汗錢,多用來購買了戰場急需的飛機、大炮、槍枝等武器,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尤其是自貢,這個當時只有22萬人的地方卻捐了1.2億元法幣,還不包括大量金...
該專輯由原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謝韜和中國攝影教育界學者鄭國恩作序,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全書3萬餘字,有150幅老照片,以電影攝影藝術家孫明經於1938年到自貢拍攝的照片為主,記錄20世紀30年代自貢鹽場生產的盛況,涉及從鑽井、采鹵、輸鹵、製鹽、儲鹽、運鹽的整個過程和鹽官、鹽商、鹽工的情況,具有重要的...
自貢市旭川中學,是自貢市境內的一所普通高中,四川省重點中學校,前身為創建於公元1817年(清嘉慶二十二年)的旭川書院。1938年由自貢著名愛國鹽商、抗戰“捐金楷模”余述懷於合鹽商張澤敷等人創辦自貢市旭川中學,是四川省首批重點中學。2002年被省教育廳授予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校園占地面積86710㎡,校舍建築面積...
1944年6月,當時地方鹽商和熱心教育的人士繆劍、曾景南等人鑒於自貢鹽業日趨發達,工廠亦逐漸增多,需要工科人才加入。同時,自貢市高初級中學每年畢業學生眾多,可能出外升學人數有限。為救濟失學青年及解決工業人才缺乏,發起興辦一專科學校。經報請教育部,學校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一職由馬傑擔任。由於當時抗戰正酣,教育...
自貢市蜀光中學(Shuguang Middle School),簡稱蜀光,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是南開系列學校和南開校友總會成員,自貢市教育局直屬中學、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始建於1924年,1938年改制為完全中學,由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于右任先生題寫了校名。1953年成為首批四川省重點中學,2002年成為川南地區首所國家...
久大自貢模範食鹽廠,位於自貢市的建築。“久大自貢模範食鹽廠”最初建成了三口先進的燒鹽平鍋,其中每口平鍋蒸發麵積約90平方米。三口平鍋的生產能力約為年產食鹽1.2萬噸 。於1938年的“九一八”紀念日開工投產。“久大自貢模範食鹽廠”的建成投產,一方面,為川鹽支援抗戰的“增產趕運”作出了貢獻,另一方面...
李國良 李國良,97歲,富順縣福善鎮月形村6組人,抗戰老兵。早年隨川軍出川抗日,參加了常桃會戰,在軍需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抵禦住了敵人的進攻;解放後積極參加土改,抗戰時艱苦的作戰環境使老人患上了嚴重的風濕,才去醫院做了手術。
自貢王爺廟主要採用傳統古建築布局方法,沿中軸線依次是戲台、開井和正殿。自貢王爺廟及其下的夾子口是自貢勝景之一。自貢王爺廟系自貢鹽運商集資修建,位於自貢市中心濱江路。是一個建築群,與龍鳳山連成一體。上世紀二十年代,因在抗日戰爭時修市區公路被拆除,把正殿、偏殿拆除,僅餘戲台和部分迴廊。1988年,被四川...
王德謙(1888—1956),生於業鹽世家,近代鹽商,四川自流井(今屬自貢)人。近代中國自流井鹽場的鹽業鉅子、大場商。王德謙是大安以個人名義為抗戰捐款最多的自貢鹽商。王德謙為王三畏堂最後一任總經理,個人為抗戰捐獻1500萬元法幣,其現款1000萬元,餘500萬元在引鹽款項扣除,並承諾每年捐黃谷若干至抗戰勝利。人物...
張敬人(1885~1970),原名熊灼微,生於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長土鎮。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曾任四川省委軍委委員、川西特委士兵運動委員會書記,綿竹農民暴動總指揮等職。解放後,調去上海工作,先後任上海市人民委員會第四辦公室副主任、上海監察委員會委員、上海歷屆黨代表、上海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
2003年,為解決釜溪河自貢城區段蓄水、保水、防洪、排污等問題,改善城市環境和景觀,實施金子凼堰閘改造工程。2003年9月啟動建設,次年8月19日下閘蓄水。金子凼船閘是抗日戰爭時期為解決川鹽中心產區的自貢井鹽外運的急迫形勢下,在釜溪河修建的三座鎖式船閘之一(另外兩座是沿灘庸公閘、鄧關濟運閘),具有世界...
1949年劉中權在四川隨部隊起義。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在四川省自貢市工井利民製鹽廠擔任會計、曙光中學任高中教師、自貢市自流井區職工學校任語文教師。是自貢市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會員、自貢市第6至第8屆政協委員。1982年自貢市吸收劉中權為聯絡對象,多次參加對台工作會議和接待台灣回自貢探親的黃埔軍校同學。他先後...
各市縣尤以重慶、成都兩市損失最重;合川、瀘縣、合江、涪陵、萬縣、奉節等地較重,自貢、內江、富順、梁山等地次之。抗日戰爭已經過去六十年了,日軍轟炸四川成為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成為每一個國人傷痛不已的記憶。但是作為中華民族那段慘烈的歷史,作為日本法西斯屠殺中國人民的歷史見證,應該永遠銘記在每一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