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能源

投入能源

投入能源是建設某系統或設施所需的能源量,建設交通運輸,機場,港口,橋等基礎設施離不開能源的投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投入能源
  • 外文名:Invest in energy
  • 一級學科:工程技術
  • 二級學科:能源技術
  • 定義:建設某系統或設施所需的能源量
  • 能源:能夠提供能量的資源
定義,能源,農業投入能源,一帶一路的影響,

定義

建設某系統或設施所需的能源量。

能源

能源是能夠提供能量的資源。這裡的能量通常指熱能、電能、光能、機械能、化學能等。能源按來源可分為三大類:(1)來自太陽的能量。包括直接來自太陽的能量(如太陽光熱輻射能)和間接來自太陽的能量(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油頁岩等可燃礦物及薪材等生物質能、水能和風能等)。(2) 來自地球本身的能量。一種是地球內部蘊藏的地熱能,如地下熱水、地下蒸汽、乾熱岩體;另一種是地殼內鈾、釷等核燃料所蘊藏的原子核能。(3)月球和太陽等天體對地球的引力產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農業投入能源

農業生產中消耗的能源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是商品性能源,即需要在市場上購買的能源,如煤炭、柴油、電力等;二是非商品性能源,即農民自產自用的能源,如薪炭、秸稈、沼氣等生物能源。商品性能源主要用於農業生產,是構成生產成本的重要內容;非商品性能源主要用於生活消費,是商品性能源的重要補充。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農業對能源投入的需求不斷增強。在我國農業生產中,投入的能源主要是柴油和電力。近年來,由於石油價格的上漲,導致農業生產成本持續增加,影響了農業機械的使用和農民收入的增加,因此要調整和最佳化能源投入結構,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增加電力投入,發展生物能源,不斷最佳化農業生產中的能源投入結構,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生物能源是利用生物質(包括生物糖類、秸稈、生物油脂等可再生的原料)為原料生產的能源,包括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氫氣、生物沼氣及生物質氣化或液化等產生的能源產品。生物能源的生產方法既包括採用生物方法如發酵、酶轉化,也包括採用物理和化學方法如氣化和液化方法。發展生物能源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改善生態環境,生物能源還可以直接用於農業生產,改善農業生產的能源投入結構,降低生產成本。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應重點發展沼氣能源建設,積極推廣農作物秸稈生物氣化和固體成型燃料。沼氣的原料非常豐富,通過沼氣生產,不僅可以提供能源,還能夠清潔環境,提供製作有機肥的原料,綜合效益最好。

一帶一路的影響

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明確將能源合作列為重要內容,在願景中提出要“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推動新興產業合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可以說,上述願景基本涵括了國際能源合作的五大方面。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連線東亞和歐洲兩大能源消費區,中間是中亞和西亞北非等能源富集區,密切聯繫了能源消費國與生產國。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數據顯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為1338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57%;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為155萬億立方米,占世界總儲量的78%。可以說,儘管存在這樣那樣的矛盾,最佳化能源配置、增進能源合作是沿線各方共同的意願。過去三年多來,“一帶一路”框架下的能源合作也已取得大量成績,沿線已開工的能源項目超過40項,簽訂的能源重大合作超過20項,亞投行首兩貸款均直接與能源有關。
由此,未來我國應重點在“一帶一路”沿線增信釋疑,推進大國協作,增進中小國家相互理解,這也就是即將要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重要任務。從務實層面看,一是應分階段、分領域推進能源合作。在現階段,“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重點應聚焦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技術合作,特別是新能源、新產業技術合作,只有基礎設施完善了,各國共識提高了,才能真正推進沿線能源最佳化配置,才可能推進沿線能源多邊合作,並對全球能源治理產生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