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關人

把關人

把關人是大眾傳播媒介內部的工作人員。因為大眾傳播的一切信息,都要經過這些工作人員的過濾或篩選,才能同公眾見面,所以他們便是信息傳播的“把關人”。

“把關人”(gatekeeper),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傳播學四大奠基人之一庫爾特·盧因(1947年)在《群體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盧因認為,在研究群體傳播時,信息的流動是在一些含有“門區”的渠道里進行的,在這些渠道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範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才能進入傳播渠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把關人
  • 外文名:Gatekeeper
  • 職責性質:對大眾傳播的信息進行過濾或篩選
概念介紹,標準,發展,相關事件,

概念介紹

“把關人” 理論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傳播學四大先驅之一的盧因率先提出的。他在《群體生活的渠道》 (1947年)一文中,首先提出“把關”(gatekeeping)一詞。他指出:“信息總是沿著含有門區的某些渠道流動,在那裡,或是根據公正無私的規定,或是根據‘守門人’的個人意見,對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許進入渠道或繼續在渠道里流動做出決定。”“把關人”既可以指個人,如信源、記者、編輯等,也可以指媒介組織。
把關過程具體模式把關過程具體模式
把關人這一概念,現在已得到大眾傳播學者的普遍承認,把人的作用、性質也隨之成為大眾傳播學的重要課題。
在傳播學中,“把關人”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在傳播者與客群之間,“把關人”起著決定繼續或中止信息傳遞的作用。把關人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集體。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傳播媒介是全社會信息流通的把關人;從傳媒內部來看,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把關人,從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大眾媒介來看,在新聞信息的提供、採集、寫作、編輯和報導的全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把關人,其中,編輯對新聞信息的取捨是最重要的。
把關人的把關行為可以分為疏導與抑制。前者是指把關人準予某些新聞信息流通的行為,後者則是指禁止一些新聞信息流通或將其暫時擱置的行為。

標準

把關人“把關”的標準主要是來自於作為自身原有經驗、看法、興趣等的總和的預存立場。同時,也受到周圍環境如上級、同僚以及客群反饋等的影響。一句話,把關人是根據自己對客群需要與興趣的理解在眾多的新聞信息中加以選擇的。任何一個傳播過程中都存在著把關人的把關行為,不管這些行為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

發展

1947年,社會心理學家盧因(Lewin)在《群體生活的渠道》一文中研究分析了家庭主婦決定購買食物及向家庭成員推薦食物的過程,認為信息沿著包含著“門”的某些渠道傳播,傳播能否順利進行總以“把關人”的意見作為依據。在《人際關係》的論文中,首創了把關(gatekeeping)一詞。在《群體生活的渠道》中,他指出:“信息總是沿著含有門區的某些渠道流動,在那裡,或是根據公正無私的規定,或是根據‘守門人’的個人意見,對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許進入渠道或繼續在渠道里流動做出決定。”“信息傳播網路中布滿了把關人。” 他認為在群體傳播過程式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範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的渠道。1950年,傳播學者懷特將社會學中的這個概念引入新聞傳播,發現在大眾傳播的新聞報導中,傳媒組織成為實際中的“把關人”,由他們對新聞信息進行取捨,決定哪些內容最後與客群見面。從此,新聞選擇的“把關人”理論從人們的不自覺行為成為大眾傳媒組織的有意操作,在更大範圍和程度上或明或暗的影響新聞實踐。
在盧因提出“把關”這一概念之後,許多研究者沿這一思路深入開掘,形成了一系列的把關學說,其中以懷特(D.M.White)的研究成果最為經典。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達:“輸入信息—輸出信息=把關過濾信息”。即通過對輸入信息和輸出信息的對比,考察在一個具體的把關環節上,信息是怎樣被篩選、過濾的。懷特的理論採用個案研究法,聚焦於把關人,將把關行為的核心凸顯出來,使把關探討得以深入,這是懷特研究的主要價值所在。但其突出的缺點就是過分強調把關者的個人許可權,忽略了各種聯繫所形成的必然性與社會性。
麥克內利的把關理論是對懷特研究的發展與完善,他通過對國際新聞流動過程的研究,揭示了在信源與信宿、新聞事件與最終接受者之間存在著“一系列”的把關環節,而絕非懷特模式所顯示的一個孤零零的“門區”。此外,對把關研究有所突破的,主要還有蓋爾頓與魯奇的“選擇性把關理論”、墨菲的“沉默的看門狗理論”等。這類把關研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信息傳播的流動是單向的,專業的傳播者掌握著對信息生殺予奪的大權,在信息流通過程中對客群發揮著重要影響。
經懷特、麥克內利等眾多學者的深入挖掘研究,最終成為傳播學控制分析領域最具科學性的理論之一。
平面媒體和電視媒體
報紙的編輯常常會因為文章字數的問題發愁,他們總是不得不由於版面的限制而將文章本身進行截取,加重自己的“把關”,使刪掉許多內容的文章還可以成文,為改後標題和內容脫節的文章重新標題。而這種情況對於電視和網際網路的“把關人”來說就好得多。由於圖象和聲音形成的影象片段能夠涵括的內容要比單純的文字性報導強得多,儘管同樣是從海量信息當中選擇,電視和網路的“把關人”需要抉擇的程度就比單純紙媒的“把關人”就要小得多。可以說,單就報紙而言,“把關人”的重要性會比其他視聽媒體要大,因為受困於報紙本身出的速度和版面的限制,把關人必須並且只能選擇最符合他思維方向的內容和最服務於他想法的標題在報紙上,對於同樣的奧運報導,我們在報紙上會更多地看到節選自把關編輯思維的報導片段,而不是所有。
網路時代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2002年中國網際網路最新調查報告表明,截止2002年7月,中國上網計算機總數已達1613萬台,上網用戶總數4580萬人。這就是說,在理論上講,至少有4580萬人可以在網上自由發布信息,他們都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話語權,多多少少地行使著“把關人”的權力。而且這一數字還在飈升。到目前為止,中國新聞從業人員大約為50萬。4580萬比50萬,一比之下,就可發現,僅就中國來講,網路上“網際網路把關人”已泛濫成災,人數的增多使以前處於壟斷地位的“把關人”地位邊緣化,而以前的邊緣人成了新聞信息的“把關人”了。面對這種現實,難怪有學者驚呼,一時間,好像傳統媒體的後院被打開了無數個缺口,“把關”一說無從談起了,網際網路時代,“把關人”下崗了。
形形色色“把關人”
職業把關人
職業把關人。如新華網、人民網、千龍新聞網、四川線上等,這些網站一個共同點是幾乎都有傳統媒體作背景。新華網依託我國最大的通訊社新華社,人民網背靠人民日報,千龍新聞網依賴北京市多家新聞媒體,四川線上借力四川日報,它們都具有傳統媒體的品牌優勢,擁有豐富的新聞資源——人才、經驗、設施等硬體和軟體。最初傳統媒體紛紛上網之時,這些新聞網站上的內容差不多都是原來媒體的翻版,沒有多少創新。隨著專業新聞網站的逐步成熟,現在這些網站都大為改觀,只需打開上述網站與它們依賴的傳統媒介比較一下,就會發現,網上的內容豐富,時效性強。這類網站實際上是傳統媒體在網路上的延伸,因此同它的母媒體一樣,它們天然就具有新聞與信息的採訪和發布權。它們是網路中嚴格意義上的“把關人”,我們可稱它們為職業把關人。
二級把關人
二級把關人。網路上數以萬計的商業網站。如網民們熟悉的新浪,搜狐,網易等,它們的新聞中心當仁不讓的行使著第四媒體的功能——以最快速的方式發布著新聞。現在有許多網民把新浪設定成自己電腦的默認主頁,平時不買報,不看電視,不聽收音機,想了解新聞時事就上幾大商業網站上去瀏覽,並且已養成習慣,這足見商業網站的巨大吸引力。在我國,商業網站大規模提供新聞類信息服務始於1998年“網路門戶”概念的提出,眾多商業網站在激烈競爭中為問鼎門戶,紛紛增大新聞類信息的提供,開設新聞頻道,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但直到現在,我國的商業網站也僅僅獲得了發布新聞的權力,這一點只需看看上述商業網站的新聞,幾乎大多來自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新聞網等傳統媒體網站,特別對於政治時事等硬性新聞莫不如此。新聞採訪權遙遙無期,對於沒有採訪權,卻“天經地義”要發布新聞和信息的尷尬,有研究者指出,這使商業網站難免陷入兩難境地,既不能怠慢網民,也不能違背相關政策法規,因此幾乎所有商業網站都採取了“強化編輯力量,弱化記者隊伍”的政策,這一方面是接受規定動作的無奈,一方面是借雞下蛋、借船出海的策略。同時應看到,面對日益突顯的網路霸權,國家將會在政策上給商業網站以一定的傾斜;加之商業網站自身技術和資金的優勢,商業網站必定不願意久居他人籬下,甘心扮演新聞整合的角色。就目前來說,商業網站只是新聞信息的“二級把關人”。
影子把關人
影子把關人。在網路的虛擬空間裡,網民借網路互動式的便捷性發布了大量信息。這是網際網路向“把關人”理論發起的最大挑戰,網路技術的個人化、互動性使得個人第一次在大眾媒體上有了自由發布新聞信息的權力,這在傳統大眾傳播時代是不可想像的。但千萬不要沾沾自喜,儘管網民人數眾多,而且還在飛速攀升,他們在網路上的聲音還是很弱小。根據CNNIC2002年的最新報告,中國目前4580萬網民上網主要為獲取信息的占47。6%,占居上網目的的第一位。由此可見,有約一半的網民還是以客群的身份上網的。CNNIC沒有統計4580萬網民中有多少人上網主要是為發布新聞和信息,但可以預計的是,人一旦獲得話語權,豈有不用之理,於是CNNIC的報告中網民經常使用的網路服務是:電子郵件92。4%,聊天45。5%,BBS論壇、社區、討論組18。9%,個人免費主頁8。6%。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所謂網路時代網民們享有完全的自由,也只不過是在BBS、聊天室、討論組、電子信箱等網路提供的服務上可以發布自己的言論、想法罷了,從未見過有網民個人把自己的觀點發布到新華網、新浪網的新聞上去過。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通過這些渠道,一些網民含沙射影地攻擊黨和國家領導,赤裸裸的漫罵現行政策,散布謠言,惡意中傷等。這一切都使網民發布的信息缺乏權威性,可信性。因此,網民只是網路上部份信息的“影子把關人”。
最終把關人
最終把關人。在以民族國家為主體的社會,政府總是最重要和有力的控制者和把關人。著名傳播學者麥克魯漢曾預言的“地球村”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而到來了,但他不是政治家,沒有指明對這個“村子”管理。網際網路的全球性讓國家的行政“把關”變得無能為力,對於國內的網站可以通過立法來控制,但對國外的就只有生出望洋興嘆、鞭長莫及的感慨了。就是針對國內,人數眾多,流動匿名的網民也叫人防不勝防。對此,有學者建議:“技術上產生的漏洞,最終也只有從技術上來控制,”筆者懷疑這種控制的可能性。報紙我們可以不讓它入境,電視可以不讓它落地,廣播可干擾其波段,可對於網路,先不說能不能從技術上實行控制,就真能做到,也需先權衡利弊得失才可做決定。由此看來,政府是網路時代的“最權重也最乏力的把關人”。
可見,在網際網路時代,把關人和內涵和外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把關人”並沒有消失,雖然在一定情況下“把關人”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但他們仍然是我們獲得權威信息,真實新聞的重要來源。

相關事件

網路論壇謠言對"把關人"理論的挑戰。
“把關人”理論認為,媒體在傳送信息過程中,有重大的過濾功能,從政治、經濟、文化、審美及自身利益價值等出發,對新聞信息進行層層把關、篩選與編碼,從而決定最終面向客群的新聞信息內容,並通過發出的新聞信息影響客群。因此,在傳統媒體運作過程中,“把關人”的作用極其重要,體現出權威性、規範性和專業性的特點。
從新聞傳播的流程來看,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程式大致是:記者發現新聞事實→媒體把關(審稿)→傳播給客群。在這個傳播過程中,傳統媒體可以說幾乎壟斷了信源,把關比較容易。但是,網路媒介的興起,人類信息傳播的方式及內容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網路中,每個人都有可能不受政治、意識形態、技術、文字和邏輯能力、經濟能力的嚴格限制,真正實現個人的表達自由和言論自由。”①因此,“把關人”理論能否還站得住,引起人們的深思。
挑戰一:把關人的角色被弱化
傳統媒體的信息控制通過各個層級的把關人來完成,“把關人”在傳統媒體中處於決定媒介內容的支配地位。網路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新型互動媒介”,在網路傳播中並不存在著一個固定的傳播者的概念,傳播者和受傳者的區別在減小。網路傳播使昔日的把關人失去了信息傳播中的特權,“把關人”這一傳統角色在逐漸弱化。
網路論壇傳播更是一種典型的“去中心化”的信息流動。在網路論壇里,把關人角色被弱化的現象更嚴重。網民在論壇上獲得信息時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即可以自己控制以何種方式獲得信息,還可以隨時就自己接收到的信息作出反饋。在網路論壇傳播中,人們更多的是採取討論交流、評價質疑等十分便捷及時的互動方式接收信息。這種互動性方式使“把關”角色被弱化。
挑戰二:把關的可行性降低
網路傳播信息的迅捷性和無障礙性大大降低了“把關”的可行性。網路論壇的網民可以自由地發布信息,導致無數個體化的傳播主體浮出水面,無數個信息發布點在世界範圍開放。這就給謠言藉助各種先進的傳播手段進行快速、廣泛的傳播提供了條件。由於傳播的迅速,論壇把關人可能根本來不及作出反應,一些帖子就已經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把關人處境尷尬。
其次,網路論壇的海量信息也導致把關難度加大。海量的信息常常混淆客群的視聽,使其目不暇接,甚至會對信息的真假慢慢喪失基本的判斷能力。而對於把關人,每天發布千條信息以下的中小型網站的審核工作就能將工作人員累垮,更別說再審核網站的互動社區裡的帖子。所以論壇信息的海量存在這一事實又進一步降低了“守門”的可行性。
挑戰三:把關權的分化
網路是一種沒有中心的“蜘蛛網”,傳者和客群都是這個網上的一個個節點。也就是說,網路論壇中,傳播權幾乎已經完全被大眾所分享,傳統意義上的把關人在網路論壇中就分解為以下幾個層面。
1.網民個人。網路論壇中的廣大網民擁有信息採集和發布的權利,他們可以向全世界發言,享受著高度自由的傳播權。所以網路論壇的傳播讓每一個網民可以自己充當傳播的把關人。也正因為這樣,信息的真實性與意見的可靠性首先是由網民自己來“把關”。網民通過論壇發表意見或信息,就是進入了公共輿論空間,因此網民對自己所發布的信息要把好出口關,不能信馬由韁。首先網民要把自己管好,不製造虛假信息,不傳遞虛假或可疑的信息;其次要幫政府管好,發現虛假或可疑信息,及時舉報,主動驗證和闢謠。網民既是謠言的傳播者,也是阻止謠言傳播的主力軍。有不少網民擁有揭露謠言的知識、能力和意願,或者掌握著戳穿謠言的事實,網民應該自己在網路論壇上提供真實信息,揭露謠言。
2.網站編輯。網路媒介帶進來一大批新的媒介從業人員,那就是網站編輯。由於目前我國網民的素質普遍不太高,所以網站編輯的“把關人”角色發揮著很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對信息的真實性、倫理道德、社會公德等進行審查,保留修改甚至刪除的權利;另一方面,採取必要的技術手段,過濾掉不該出現的“糟粕”辭彙。
3.版主角色。網路論壇還存在著一群較為特殊的“把關人”——版主,即網站論壇的管理人員,其職能是推動該版面的討論風氣,並儘可能經常發表與該版內容有關的文章或回答論壇網民的問題。從“把關”的過程看,他們居於網民與網站編輯之間,處於第二道關卡的位置。從本質上看,他們仍屬於網民,但又不同於一般網民。版主的管理是引導網路論壇最直接的方式,版主有責任及時刪除有明顯失據的言論、含不雅文字、有人身攻擊傾向、與該版內容無關以及其他違反該論壇有關規定的信息。
主持論壇的版主是不可忽視的網路“把關人”。版主與傳統意義上的把關人職能相近,但兩者在一些方面還有差別。版主在論壇傳播中扮演的不是傳統媒體中的絕對主導者角色,而是相對的管理和引導者角色,他們要在健康的行為規範和道德自律的約束下,為網民提供一種價值觀念與審美情趣的標準,以使網路論壇實現健康、有序的發展。
4.媒體外部組織及環境。這裡主要是指媒介制度。其表現形態主要是國家政府或相關行業組織制定的法律法規及職業守則等。法律法規通常具有強制性的約束力,職業守則則是較為軟性的自律規範。這一層“把關人”雖然不居於“把關”工作的“第一線”,卻是最後也是最強有力的一道關卡,它能保證社會各種傳播活動的正常進行,而不至於逾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線,網路論壇當然也不例外。2003年12月,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等30多家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共同簽署了《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自律公約》,承諾自覺接受管理和公眾監督,堅決抵制有害信息。這體現了政府對網路媒體“把關人”的約束和引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