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世界給你

把我的世界給你

《把我的世界給你》是劉嘉陵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18年6月。

該作品所表現的不是普通的校園詩意和校園愛情,小說以“黑生求學”終結了“白卷英雄”的時代,中國開始尊重青年人對知識和真理的渴求,恢復高考之後的第一代大學生,以其求學和就業經歷親自鑑證了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曆程;作品所涉及的大林和小林兩代人,以不同的心態對待求學途中的苦難,這也就充分展現出了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日漸加深,作品克服了感情的擠、抽、壓,勇於自我解剖,描繪了思想變遷期兩代知識分子的複雜性,以文學的方式記錄和補充了大學校園的的歷史細節,具有重要的文學史意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把我的世界給你
  • 作者:劉嘉陵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字數:370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音樂學院研究生林曉探家時獲悉,與之熱戀的女友之父竟是當年陷父親林一木於絕境的告密者。20世紀70年代末,青工林一木考入綠江大學。不久,一封匿名信從天而降,噩夢由此開始,僅僅因為他念過技校,不符合當年高考的規定,終被學校除名。在眾多師生別具一格的支持和幫助下,林一木以“黑生”的身份堅持完成全部大學學業。在這個過程中,他受到了來自媒體和校方的種種責難、排斥、羞辱和驅趕,也從中收穫了來自老師和同學的無私幫助與真誠友誼。這段歷史陰影,在30多年後仍然對父子兩代產生影響。

作品目錄

一 神秘電話
二 小蘇師傅
三 誰是告密者
四 雲教授
五 學習委員
六 春季運動會
七 校辦大樓,巨獸
八 兩個女班幹部
九 弟兄們等你歸來
十 北京之行
十一 庚先生
十二 邏輯學考試
十三 亢叔叔和陸阿姨
十四 七九三班及林一木檔案
十五 大煙囪,大煙囪
十六 音樂講座
十七 發現那小子立即上報
十八 國慶聯歡
十九 宗鼎新和金先生
二十 “導演”和章瑋叔叔
二十一 司令家相親
二十二 沒誰嚼過我,只有你賞光
二十三 班長也被告密
二十四 石膏頭像
二十五 “黑生”至今賴著不走
二十六 “黑生”能“白”嗎
二十七 勸千歲殺字休出口
二十八 我的鼓手,我的父親

創作背景

《把我的世界給你》是作家出版社為紀念恢復高考40周年而“特別奉獻”的一部作品。恢復高考幾乎是與改革開放同步進行的,長久以來,恢復高考都只是作為改革開放的宏大敘事話語的一個註腳存在,處於嚴重被遮蔽的狀態。因此,呼喚有分量的作品能夠呈現那段“青春的秘史”,能夠將那段歷史和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作為歷史主體的“人”產生深刻的感悟。這部小說源自劉嘉陵的親身經歷。20年前(約1998年),他曾經發表過一部中篇小說《乾咳一聲》,寫的也是這段經歷。寫《乾咳一聲》的時候,劉嘉陵還沒有從“校園黑生”的心理陰影中走出來,就像眾多隨著時代大潮沉浮的小人物,既感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又感嘆命運施於自己的不公,帶著強烈的不滿和批判的欲望,對小說中某些人物形象的處理有些單向、簡單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和思想不斷積累後,再回過頭看那段歷史,有了更深刻、更豐富的感悟,這些都呈現在了《把我的世界給你》這部長篇小說里。

人物介紹

林一木
在中國恢復高考之初的1979年,通過自身努力考入綠江大學的知青工人林一木被一封匿名信舉報而失去學籍。受到校方和輿論界打壓的青年大學生林一木一下由天之驕子——“新時代的大學生”淪落為“無恥黑生”,這樣的打擊無異於滅頂之災。但林一木並沒有就此沉淪,堅韌的性格使他並不畏懼黑暗的現實,勇敢地搏擊時代風浪。在一眾好友和老師的幫助下,他採取合理合法手段捍衛自己受教育的權利,雖然四處奔走上訪投訴無果,但還是堅持完成學業並順利考取重點大學研究生。
廖雲
她有著男孩子般的直爽和大氣,也有女孩子的細心和體貼。作為全國聞名的知青典型,她在插隊下鄉時練就了一身本事,做農活兒的同時還閱讀經典著作,提升自身素質。重視戰友情的她幾次放棄抽調和回城機會,面對“四人幫殘餘”的污衊也毫無懼色,突破萬千艱難險阻終於得償所願,考入了綠江大學。在大學的她熱心幫助同學,對林一木遭受的不公正對待十分憤慨,幾次仗義出手,甚至還成為林一木兩段感情的見證者。然而這樣一個潑辣率真的女孩最終卻罹患惡性腫瘤,年輕的她離開了這個世界,為人們留下了一個堅強的背影和一陣爽朗的笑聲。
倪高天
他是高幹子弟,又是軍官出身,與生俱來一股無所畏懼的膽力與英氣,他對於新潮的文藝敏感而熟悉,對於真理的追求執著而堅定,是個時尚新銳又頗具理想主義氣質的人物。他並沒有抱著朝聖的心態進入大學,學識的厚積和人生的歷練讓他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一份理性的態度和反思的精神,他摒棄那些陳腐的文藝觀念,率先進行前衛的文學實踐,力圖在文學的世界裡製造新的突破。面對知識淵博而理論熟稔的文學理論老師,他敢於質疑,甚至與之針鋒相對,針對具體的理論問題與之爭論得面紅耳赤。對於喜歡的姑娘,他獻上了熱情而瘋狂的追求,不顧其已有婚約的事實執著地展開猛烈的攻勢,在愛情的指引下張揚個人的意志。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把我的世界給你》迴避了那種慣常的對現實批判和揭露的表述方式,另闢蹊徑,撫今追昔,在充滿焦慮和迷茫的時代,回首了一段詩情畫意的浪漫歲月,刻畫了一群陽光而篤定的學子和清澈而正直的老師,展示了20世紀80年代明媚而充滿朝氣的大學往事,在一片對大學的聲討中表達了對記憶中大學和青春歲月的留戀與敬意。
劉嘉陵以“問題學生”林一木的求學經歷為主線,復現了綠江大學79級3班同學的大學時代,那是他們純情而浪漫的青蔥歲月,純真的愛情、真摯的友誼、遠大的理想和狂放的激情構成了他們銘記終生的青春記憶。小說的故事發生於改革開放初期,那是一個萬象更新的時代,改革的序曲已經奏響,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在這樣的日子裡,主人公林一木和其他的有志青年一樣,懷著他所有的熱情與盼望參加了高考,希望通過考試實現夢想,改變命運。經過不懈的努力,他憑著自己的才智和學識考上了頗有名氣的綠江大學,然而,金榜題名的幸福並沒有持續多久,他不合規定報名考試的事情在入學不久後東窗事發,學校拒絕他繼續上學。他的確在考試報名的過程中做了手腳,但那是迫不得已的,因為那時的報考規定像荒謬的“第二十二條軍規”,要將他永遠地排除在高考的門外,對於這種不公平的要求,他只能繞道而行。可學校的官僚系統並沒有給予其人道的同情,明知規定誕妄也要嚴格執行。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改變命運的強烈意願讓他選擇堅持求學,即使沒有學籍也要以旁聽的方式完成學業,但嚴苛的校方連這樣的機會也不給他,像對待“階級敵人”一樣對他圍追堵截,力圖將他逐出校園。在林一木夢想破滅、瀕臨絕望之際,他所在的79級3班的同學們挺身而出,為他築起一片堅固的屏障,讓他得以用“打游擊”的方式與校方的行政官僚周旋和對峙,在校方的詆毀和驅趕下堅持學習。同學們有不同的背景與出身,不同的性格與經歷,但共同的荒寒歲月的記憶讓同學們清楚讀大學的價值和意義,對於公平的嚮往和對於自由的理想讓他們團結在了一起,以青春的無畏和正義的信念與那些陳腐的規定和僵化的思想進行頑強的抵抗,共同捍衛林一木受教育的權利。他們在校方的“清剿”行動中表現得戲謔機智,讓校園工作處的人抓不到林一木,考試時,他們在監考老師的眼皮底下給林一木傳遞試卷,讓林一木與大家一起考試答題。同學們用智慧和勇敢一次次地幫助和搭救林一木,讓他得以在學校和輿論的重壓下堅持下來。在劉嘉陵的敘述中,可以感受到同學們無私的關懷和深厚的情誼,那是一種純粹而牢固的感情,沒有那么多勢利與精明,功利與算計,那是歷經風雨後的同仇敵愾,飽經風霜後的善意同情,那是屬於青春的最美好和令人感動的記憶。
除了同學們,綠江大學的老師們也給予了林一木無私的關懷和幫助。有的老師明知他被取消學籍仍然在課上點他的名字,有的老師在校方驅逐他時刻意保護他,有的老師在他想放棄時支持他繼續參加考試,老師們給了他堅持下去的勇氣和努力學習的動力。小說中的老師們都溫和謙恭卻正氣凜然,他們大都在政治激越的時代受過牽連或者迫害,傷痛的經歷讓他們無法容忍在新的時代再次出現因身份和血統而引起的人生悲劇,他們用行動實踐著自己的理念,與同學們一起,為困頓中的林一木撐起了一片自由的天空。在那個雨後初晴的年代,老師們的做法不僅需要善良和正直,也需要魄力和勇氣,他們不顧可能的風險,堅持知識分子的道義,在學生最需要他們的時候施以援手,顯示出為師者的品格與情懷。這些學識淵博,剛正不阿又愛生如子的老師們,留給了學生們溫暖而難忘的校園回憶。
小說的內容豐富而駁雜,劉嘉陵的敘述常常溢出故事的主線,追憶當年那些校園中的風流人物和焦點事件,但這並沒有破壞小說的完整和流暢,而讓小說更加飽滿和充實。如此的筆法表明了劉嘉陵並非要通過小說僅僅講述某個人物的故事和命運,而是通過一群人的經歷和遭遇,表現20世紀80年代整體的政治氛圍和文化生態,書寫對一個時代的文化記憶。
在倪高天身上,可以看到20世紀80年代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活躍開放的學術風氣、大膽真摯的浪漫愛情、還有青年們躍躍欲試、雄心勃勃的躁動心態。桀驁不馴、標新立異的倪高天在同學中並非異類,諧謔放誕的“導演”、帥氣、義氣加“痞”氣的章瑋和頗具才華的林一木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乖孩子,他們都懷有對於平庸現實的抗拒和對於理想的追求,他們有的摒棄老一輩平庸保守的婚戀路線,大膽追求理想愛情,有的與外國留學生密切聯繫,獲取外部新鮮開放的文化資源,有的拒絕平庸落後的文藝套路,編排創造新穎的音樂節目,以音樂為手段進行思想的突圍,他們是綠江大學的活躍分子,是學生們中間解放思想、發散思維的帶頭人,在他們的帶領下,79級3班的同學們在各項學校和省里的比賽中屢獲佳績,成為一個受人尊重和羨慕的優秀集體。通過劉嘉陵的敘述可以清楚,在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有些政策還沒有得到修正,有些思想還沒有得到落實,林一木多才多藝,成績拔尖,卻無法獲得學籍,同學老那年近三十,回響號召不棄舊情,卻被學校勸退,政策的教條和冷漠顯示出舊的壓抑性力量的堅硬和頑固。79級3班同學們一次次地別出心裁,革故鼎新,是對舊勢力發起的一次次的挑戰,舊的秩序正是在這樣的年輕人的一次次的衝擊下走向了土崩瓦解和煙消雲散。學生們活躍的思想和創造性的行動讓人們看到了那段歲月里英姿勃發的青年形象,也看到了當時大學在解放社會思想,引領時代潮流方面的榜樣力量。
劉嘉陵的書寫復現了那個世俗勢力還沒有淹沒大學校園的時代,那個知識分子還被人們充分信任的時代,那個人們對一切都充滿了嚮往和憧憬的浪漫時代。一切對歷史的書寫都有其現實的意圖和訴求,對歷史的緬懷構成了對當下的對話。在劉嘉陵對大學往事的回憶中,既有北島的憤世嫉俗,也有劉索拉的玩世不恭,但更多的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意氣風發的時代氛圍。通過小說,可以看到其對過往時代大學的懷念和眷戀,也可以看到其對當下大學的不滿和遺憾,那是曾經滄海的失落和憂傷,是無以撫慰的疼痛與悵惋。

藝術特點

  • 虛構作品與“非虛構性”
《把我的世界給你》兼具虛構與非虛構作品的優勢。作為小說,《把我的世界給你》天然地具有虛構性,但這種虛構性並不與它的“非虛構小說”身份扞格。“非虛構”的邏輯並不在於完全反“虛構”,而是強調“不虛構”,因為完全的反虛構是無法以小說為載體的。林一木的艱難求學歷程給人以一種“時空中的存在”的真實之感,與對於那段青春歲月基於虛構的真實描繪一道增加了作品的情感深度和可讀性。小說的主要人物林一木的身上有著作家劉嘉陵真實經歷的影子,類似的經歷和同樣堅韌的性格使得作家在林一木身上傾注了更多的真情實感。小說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展現了作者講故事的高超技巧。全書的主要敘事線索就是林一木上大學第一年被一封匿名信舉報而失去了學籍,而告密者的名字與林一木之子林曉未來岳父的名字竟然是同一個,這使得下一代青年學子林曉的愛情蒙上了一層歷史的塵埃,也吸引讀者更加關注這對年輕人的愛情。謎底在一次林曉與亢眉眉的對談中被揭開了,原來兩位父親的名字只是諧音而已。在這裡,作家借鑑了中國傳統評書以及章回小說中的“扣子”結構,在作品中設定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並在閱讀和欣賞的過程中逐漸解開謎團,使讀者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體驗。
  • 多聲部“演奏”與復調結構
《把我的世界給你》在敘述結構和內容上都呈現出了復調特徵,這是一部關於理想和青春的多聲部對話式小說。在這部小說中,作家將林曉與林一木兩代人的故事作為兩個平等的聲部展開,在這裡,“講述故事的時代”與“故事講述的時代”同等重要。兩個時代的兩代人不同的命運遭際和奮鬥歷程時而並行不悖,時而互相聯結,共同奏響這段有關青春和理想的樂章。從整體來看,整部小說的內容基本確定在兩個時代,一是恢復高考的20世紀70年代末,寫改革開放初期的人和事;另一個是離人們很近的當下,寫新世紀青年的愛情和事業。大量閱讀當代小說之後,人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受:作家往往長於處理歷史文本,面對紛繁複雜的當下卻常常無力把握,劉嘉陵的這部作品在歷史與當下的對話與交鋒中展開敘事,這至少體現了一種突圍的努力。林一木與兒子林曉這兩代人之間的共同點在於對接受教育和愛情的不懈追求,小說中林一木送林曉參加高考的一幕使人印象深刻,林一木近乎瘋狂的表現不僅展現了對兒子深厚的感情,更表現了對讀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熱切渴望。面對愛情,年輕的林曉與父親向人們展示了兩個時代的巨大差異,與父親的衿持保守相比,林曉更加大膽,他敢愛敢恨,對自己的愛情堅貞不渝、堅持不懈地追求幸福。不同時代的人生也是不同的,作為時代中的個體,是被時代決定還是勇敢地搏擊時代風浪甚至決定這個時代,這是由個體本身決定的。作家在此並沒有作高下之定論,他只是將兩個時代形形色色的人和生活自然流暢地講述出來,只是立足於現象,發現並展示它。以不同時代的人在作品中的一系列對話和交鋒向人們展現出人生的複雜與艱難,使人們獲得深入靈魂的生命感悟,而非以一個高高在上的姿態“布道弘法”,這無疑展現了作家的精妙設計與良苦用心。
  • 視角的平移與人稱的轉換
《把我的世界給你》高超敘事技巧的另一個表現是對人稱靈活轉換的運用。在小說中,作家獨有創見地採用了多種人稱的視角轉換,通過閱讀,可以發現小說並不是按照傳統的單一敘事者的方式進行敘述的,小說中同時存在著三種人稱,即“你”“我”和“他”三種不同身份的交叉敘述方式。它力圖還原讀者所熟知的真實生活場景,搭建與讀者生活經驗基本一致的藝術世界,以期引起與讀者心靈的共振和審美的共鳴。這種有節制的顛覆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讀者無法接受閱讀的難度從而退出閱讀活動。
閱讀中不難發現,這部小說的敘事線索有兩條,一是林一木被舉報後與校方的鬥智鬥勇和大學的精彩生活,二是林曉與亢眉眉之間的愛情糾葛,但敘事的主線無疑是前者。因此,小說中最常出現的就是“我爸”這個主語,靈活地穿梭於全知視角與限知視角之間使作品獲得了較大的敘述空間。此外,與“他”不同,“我爸”這一敘事主語本質上是干預敘述者,即在保持客觀姿態的同時保留或多或少地表達主觀感受和評價的權力,例如“我爸的分析還是太知識分子氣了……”。這樣的敘事角度很好地與以“他”為主語的客觀敘述者結合,共同完成了這一敘事過程。小說中還存在大量的直接引語,它們大都以第一人稱“我”展開,是林一木對當時事件的口述,這極大地增加了敘事的真實效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小說運用了以往文學作品中很少出現的第二人稱進行敘述,敘述者與敘述接受者之間形成了一種聯繫和交流關係,頻頻出現的“你”能夠使作為敘述接收者的讀者身臨其境,“化身”林一木回到那段激情歲月,真正與小說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作者的這種設計非但沒有給人以炫技之感,反而以這種“有意味的形式”喚起了讀者的審美情感。

作品影響

  • 榮譽表彰
2018年11月5日,在遼寧文學館“四季好書”評選活動中,《把我的世界給你》獲評“秋天好書”。
  • 研討會
2018年7月31日,劉嘉陵長篇小說《把我的世界給你》研討會在瀋陽召開,這是遼寧省作家協會作家出版社第一次在瀋陽聯合舉辦高規格的文學研討活動,北京、瀋陽兩地作家、評論家、編輯家匯聚一堂,對《把我的世界給你》提出中肯意見並給予高度評價。

作品評價

文學批評家孟繁華:“這是一部和青春有關的小說,是一部洋溢著濃郁校園生活和時代氣息的小說,也是一部久違的彰顯理想主義的小說。因此,《把我的世界給你》的浪漫、純真和詩意在小說中瀰漫四方。特別是對80年代的愛情、情感糾葛以及觀念爭執的書寫,分外感人。那是一種對那段歷史的眷戀和緬懷,是一種與當下的別樣對話。更重要的是,如果說《把我的世界給你》是一部感人和成功之作的話,那么,這首先是小說價值觀的凱旋。”
文學批評家賀紹俊:“《把我的世界給你》充滿著復調風格,始終縈繞著兩個聲部的對話,既是作者文學才華與音樂才華的對話,也是父輩與年輕一代的對話;既是莊重與諧趣的對話,也是美聲與流行的對話;作品跳蕩著理想、青春和激情的音符,將一個關於八十年代歷史沉思的故事變得無比瑰麗。”

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時間
ISBN
把我的世界給你
劉嘉陵
北京
作家出版社
2018年6月
978-7-5012-0011-9

作者簡介

劉嘉陵,生於1955年,瀋陽人。當過鄉村教師、譜過曲、開過工具機、做過扶貧工作隊員。1986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廣播電視台高級編輯。1981年發表小說處女作,曾獲“老舍散文獎”“清明文學獎”“遼寧文學獎”等獎項,主要作品有小說集《碩士生世界》、散文集《記憶鮮紅》《自由飛行器》《妙語天籟》、文學評論集《舞文者說》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