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跨越論

技術跨越論

《技術跨越論》一書的出版社是科學出版社,作者是 馬慶國,胡隆基,姚志堅 著,作者是 馬慶國,胡隆基,姚志堅 著。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前言,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技術跨越的基本理論與技術跨越規劃的評估研究”的成果之一。本書在“可計量的技術跨越”概念方面,做了開創性的工作,提出了嚴格的技術跨越的α型、β型、γ型定義以及技術跨越度的測量方法;給出基於技術特徵的技術跨越分類,概括了技術跨越機遇的四種類型(四類來源);給出技術跨越的決策要點和選擇跨越點的原則和兩階段方法,討論了企業技術跨越所需要的社會環境(泛生境),提出了技術跨越活動的最佳組織方式,分析了企業抓住技術跨越實踐的機會,提升企業技術能力體系的關鍵等。
本書可供關注技術跨越的企業、政府和研究人員參考使用。

目錄

序言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跨越式發展與技術跨越
1.1.1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意義
1.1.2 國內外研究現狀簡要分析
1.2 歷史上的跨越嘗試
1.2.1 64K DRAM——高度依賴於國外技術供應商
1.2.2 256K DRAM——“兩條腿走路”
1.2.3 1M DRAM——內部競爭與合作
1.2.4 4M DRAM——內部競爭與合作
1.2.5 64M、256M DRAM——世界的領先者
1.2.6 接受為技術前沿大家庭的成員
1.3 本書研究的主要內容
1.3.1 技術跨越的研究範圍
1.3.2 技術跨越各領域的具體研究內容
1.3.3 本書的研究內容及結構安排
第2章 技術發展的規律與特徵
2.1 技術發展的動力
2.1.1 技術發展的線性模型
2.1.2 技術發展的非線性模型
2.2 技術發展的軌道及其決定因素
2.2.1 技術範式、技術軌道及相關概念
2.2.2 技術軌道的決定因素
2.3 產業技術體系及其演變類型
第3章 技術跨越的定義
3.1 技術跨越定義的文獻綜述與簡要評述
3.1.1 技術跨越定義的文獻綜述
3.1.2 對以往技術跨越定義的簡要評述
3.2 時間型技術跨越(α型技術跨越)
3.2.1 研究定義的“概念置換”方法簡介
3.2.2 技術跨越的a定義:時間型技術跨越的定義
3.2.3 技術跨越發生的一般原因分析
3.2.4 時間型技術跨越的四種典型“時間一指標”類別
3.2.5 時間型技術跨越的典型類別的簡化與技術跨越度的定義
3.2.6 基於s形曲線的技術跨越的描述
3.3 經費型技術跨越(β型技術跨越)
3.3.1 技術開發的投入分析
3.3.2 經費型技術跨越的定義(β型技術跨越的定義)
3.3.3 經費型(β型)技術跨越度的定義
3.4 綜合資源型技術跨越(7型技術跨越)
3.4.1 技術跨越的綜合投入的分析與表達
3.4.2 綜合資源型技術跨越的定義(γ型定義)
3.4.3 基於兩要素的技術跨越(γ1型技術跨越)的進一步討論
3.4.4 綜合資源型技術跨越度的定義
3.4.5 單位綜合資源技術跨越度的定義
3.5 廣義技術跨越與對技術指標和s形曲線的進一步說明
3.5.1 廣義技術跨越的定義
3.5.2 關於技術指標的進一步討論
3.5.3 關於S形曲線的進一步討論
3.6 技術跨越與其他相關概念的關係
3.6.1 技術跨越與技術創新概念的關係
3.6.2 技術跨越與技術進步概念的關係
3.6.3 技術跨越與技術趕超概念的關係
3.7 技術視角的技術跨越的類型
3.7.1 技術軌道與技術跨越
3.7.2 技術軌道與技術性能指標
3.8 多技術指標的技術跨越度測量
3.8.1 多技術指標的綜合方法
3.8.2 多技術指標下技術跨越的定義和技術跨越度的度量
第4章 技術跨越的機遇
4.1 科學的新發現與技術跨越的機遇
4.1.1 科學的新發現與技術範式和技術軌道
4.1.2 技術軌道的極限與技術跨越的視窗
4.2 技術單元的演變與技術跨越的機遇
4.2.1 專業化分工、技術單元變小所帶來的技術跨越的機遇
4.2.2 產品功能提高、生產技術複雜化,技術單元變大的機遇
4.2.3 配套技術和支撐技術體系發展,技術單元變小的機遇
4.3 技術溢出與技術跨越的機遇
4.3.1 技術溢出的定義
4.3.2 技術溢出的類型與技術跨越的機遇
4.4 產業技術體系變化與技術跨越的機遇
4.4.1 產業技術體系變化與技術跨越機遇分析
4.4.2 支撐技術巨變與技術跨越案例
第5章 技術跨越的決策
5.1 行為主體目標與技術跨越的價值判斷
5.1.1 行為主體的目標
5.1.2 目標的層次性與輕重緩急:層次分析
5.1.3 技術跨越機遇的價值判斷
5.2 行為主體的自身條件
5.2.1 國家層面技術跨越所需的內部條件
5.2.2 企業層面技術跨越所需的自身條件
5.3 技術跨越的外部條件
5.3.1 國家層面技術跨越所需的外部條件
5.3.2 企業層面技術跨越所需的外部條件
5.4 生產技術的轉換成本對技術跨越效益的影響
5.4.1 生產技術的轉換成本的概念
5.4.2 生產技術轉換成本的特點及對效益的影響
5.5 技術跨越的決策
5.5.1 決策問題的一般模式
5.5.2 技術跨越決策的基本性質、關鍵點與一般程式
5.6 本章附錄
5.6.1 附錄1判斷矩陣最大特徵根與特徵向量的方法
5.6.2 附錄2美國與韓國的國家關鍵技術計畫
第6章 技術跨越的組織與實施
6.1 技術跨越的項目組織機構
6.1.1 技術跨越項目的領導班子與日常執行機構
6.1.2 國家層面與企業層面技術跨越項目的執行機構特徵
6.2 技術跨越點的選擇
6.2.1 選擇技術跨越點的意義與選擇的主要原則
6.2.2 選擇技術跨越突破點的分階段方法
6.3 技術跨越活動的組織方式
6.3.1 發散型組織方式與收斂型組織方式
6.3.2 影響技術開發組織方式的主要因素
6.3.3 技術跨越活動的主要組織方式:收斂型
6.3.4 企業技術跨越活動應儘量採用合作式組織方式
6.3.5 組織方式恰當與否的巨大影響
6.4 在技術跨越活動中提升技術能力體系
6.4.1 技術跨越的技術能力概念
6.4.2 在技術跨越中提升技術能力
6.4.3 技術跨越活動總結
第7章 本書的主要創新與不足
7.1 本書的主要創新之處
7.1.1 提出了嚴格的、可計量的技術跨越定義
7.1.2 提出了技術跨越度的測量方法
7.1.3 基於技術特性的技術跨越的分類
7.1.4 概括了技術跨越機遇的四種類型(四類來源)
7.1.5 提出了技術跨越的決策要點
7.1.6 提煉出了企業技術跨越所需社會泛生境的要點
7.1.7 提出了技術跨越實施中跨越點的選擇原則和兩階段方法
7.1.8 提出了技術跨越活動的最佳組織方式
7.1.9 技術跨越的實踐是企業提升技術能力體系的良機
7.2 本書的不足與發展
參考文獻
附錄
·收起全部<<

前言

眾所周知,在不同的空間與時問尺度上,物質世界表現出不同的物理性質和變化規律。與此相似,在不同的空間與時間尺度上,包括經濟與管理科學在內的社會科學的論斷也具有不同的內涵。
在微觀尺度(如在企業尺度)上,“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的“科技”一詞,只能按照中國日常習慣的概念來理解,其準確的內涵是學術概念中的技術(technology),而不是科學與技術(scienceandtechnology)。
但在巨觀尺度上,從一個國家和較長的時間來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的“科技”一詞,應當包括科學與技術。一個科學落後的國家,是不可能取得長期競爭的優勢,也不可能在包括經濟在內的諸多領域成為世界強國的。
如果從更巨觀的尺度(更長的時間尺度和更廣泛的領域)來看,作為首要的推動國家經濟發達的要素,僅有“科技”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教育”。這個尺度上的正確論斷,是“科教興國”。
本系列專著主要是從微觀尺度上來討論科技與科技產業管理問題,因此主要從技術角度來理解“科技”一詞。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在中國已經沒有多少人懷疑了。但是在實踐中,在企業運作過程中,在經濟發展中,是不是每位決策者都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來處理,還是大可懷疑的。
它來源於兩方面的誤解:一是理論上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誤解,二是實踐中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誤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