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效益指標

技術效益指標

技術效益指標是結合成果的基本屬性類型和所屬研究的不同階段進行選取的,是針對性地衡量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效益。

科技成果具有科學性、新穎性、先進性和實用性四個特徵,其科學性、新穎性決定了成果的技術含量及對現有理論、方案的突破。而科技成果的技術水平到底有多高,對現有理論或方案的突破到何種程度,需要技術效益指標進行衡量。技術效益指標反映科技成果科學在同領域內所具有的先進性、獨創性,尤其是對該領域及相關領域技術發展的重要性,從而確定其成果的創新價值和理論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技術效益指標
  • 外文名:Technical Benefit Index
內容
基礎型物質成果的技術效益評價指標
基礎型成果的轉化方式主要是公開發表,其技術效益主要表現為讀者群的質量和數量,以及成果被認可的情況。讀者的質量和數量可以從刊物的質量、發行量、轉載量和點擊瀏覽量看出。成果被認可的情況可以用成果被引用次數、獲獎等級來衡量。所以,基礎型物質成果的主要技術效益指標如下:
(1)論文發表刊物的權威性:國內外有許多衡量刊物權威性的組織及發表的目錄,如SCI(科學文獻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等。這些索引中的刊物經長期檢驗為各領域專家所認可,反映了各領域研究或技術的最新進展。
(2)論文發表刊物或著作的發行量:刊物或著作的發行量是一個顯著的影響力指標,反映了可能或潛在的讀者數量,比上述各種索引更具客觀性。當然,發行量的比較只能是同領域刊物或著作的比較,而不能是不同領域刊物或著作間的比較。
(3)轉載次數:轉載的實際效果放大了可能的或潛在的讀者數量,同時也表明了轉載刊物對論文的認可。所以,轉載次數是一個比刊物或著作的發行量更能反映論文或著作影響力的技術效益指標。
(4)引用次數:如果說發表或發行量還只是反映了科技成果的影響力,那么引用及引用次數則是反映了成果獲得了引用者的認可,及被進一步用於論證新的發現、觀點等,說明成果已經產生了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產生了技術效益。引用次數越多,技術效益越高。
(5)點擊次數或點擊率:點擊次數或點擊率可以看作是網際網路狀態下的刊物或著作的發行量,轉帖也就相當於轉載。
(6)相對引用率(引用次數/該領域歷史最高引用次數):相對於簡單的引用次數,這一指標更直接地反映了成果對技術的推動作用和技術效益。數值越接近1,技術效益越高。這一指標甚至可以比較不同領域成果的技術效益。
(7)獲獎等級:獲獎等級往往是對基礎型科技成果技術效益最綜合的評價,如諾貝爾獎是對成果在某一領域國際範圍內的最大技術價值(技術效益)的認可。
套用型物質成果的技術效益評價指標
套用型成果介於純理論的基礎型成果和純實用的開發型成果之間,其轉化形式既有公開發表,也有實際生產套用,所以其技術效益的評價既可用基礎型的指標,也可用實際產生的作用或可能的效益來衡量。
(1)論文發表刊物的權威性;
(2)轉載次數;
(3)引用次數;
(4)點擊瀏覽率;
(5)引用次數/該領域歷史最高引用次數;
(6)獲獎等級;
(7)套用規模(或效益):和基礎型物質成果不同,套用型物質成果具有相對明確和有限的套用規模。如一種新的金屬表面處理技術原理,其套用範圍一般局限於特定的金屬表面處理場合,而這一場合的規模和可能的經濟效益是可衡量的。
開發型科技成果的技術效益評價指標
開發型科技成果主要在於套用,所以技術效益主要表現為套用規模。但對精神型和管理型的開發成果來說,其套用形態和物質型科技成果不同,除了直接運用於某一組織,也可以採用公開發表的形式。因此,開發型科技成果的技術效益指標如表下所示:
(1)成果交易次數:物質型開發成果通常最終都可以表現為新產品,可以進行標準化批量生產,因而是可交易的。交易次數的多少反映了採用該項成果的組織的多少,即這一新技術在多少組織獲得了套用,可以表明成果的技術效益。
(2)套用規模:套用規模包括套用領域的多少和採用這一成果的組織的規模大小,套用規模是對交易次數這一指標的補充。
(3)可複製性:可複製性表明了一項科技成果潛在的套用領域的多少和套用規模的大小。可複製性越強,可能的套用領域就越多,套用規模就越大。當一項成果由於某些原因暫時還不能投入實際套用時,我們可以用可複製性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交易次數和套用規模來衡量其技術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