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性報導法律問題研究》是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教育作品。
《批評性報導法律問題研究》是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教育作品。
《批評性報導法律問題研究》是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教育作品。內容簡介陳堂發所著的《批評性報導法律問題研究》針對批評性報導所涉及的侵權法律問題,圍繞以下內容進行深入、系統地論述:批評性報導消極評價依據與名譽評價之間...
第三條 新聞機構要建立健全虛假失實報導的糾錯和更正制度,完善虛假失實報導的責任追究制度。(一)新聞機構要建立健全受理公眾舉報、投訴、核查、處置和反饋工作的程式機制,正確對待虛假失實報導問題,認真聽取新聞當事人對新聞報導內容的意見,受理社會公眾對新聞報導內容的投訴,實事求是核查新聞采編環節和採訪證據,及時...
批評報導,是指通過新聞傳播媒介對現實中的錯誤和不良傾向進行揭露、批評的報導,資產階級新聞事業最早開始運用的新聞報導形式之一,是輿論監督的一種報導形式又稱批評稿。批評報導不同於西方的調査性報導其目的不是揭醜,而在於糾正錯誤,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促進社會風氣的好轉。批評報導是由新聞機構直接或是由其他...
作為社會公共信息傳播者,新聞工作者責任重大,既應遵循法律規定的底線,又需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本書作者魏永征從事傳媒法研究已有三十年,論著頗豐。他高度關注社會現實,從本書55篇文章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這種鋒芒。這些作品涉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各項法律問題,包括言論出版自由保護,司法報導,名譽權、...
新聞報導要為有關法律和政策所允許,為社會道德觀念及文化環境所允許等。內部條件主要有:報社具備採集相關新聞信息的資金、技術設備和人力資源,具備必要的運行機制與管理水平等。新聞報導策劃應充分考慮這些實現傳播的條件,據此作出正確的決策。第一, 新聞報導策劃以上三方面的依據,是一個彼此相關、互有重疊的集合...
(1)調研式調查性報導。這類報導意在調查清楚事實的真相,既不刻意批評,也不著意表揚,好處說好,壞處說壞。報導的目的不是為了揭發內幕醜聞,而是立足現實,面向未來,興利除弊,意在通過對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的深入調查、剖析,使問題得到關注,用建設性的主張求得社會共識,推動社會良性發展。講求系統與全面。(...
《輿論監督與法律保障》是由五個章節和三個附錄結合而成。五個章節分別闡述了輿論監督的權力基礎——知情權、輿論監督的權利保障、輿論監督與人格權、批評性新聞如何避免侵害名譽權、輿論監督與司法活動。選取的附錄是與《輿論監督與法律保障》研究的問題相關的、對新聞實踐有直接指導意義的、有代表的司法解釋,在當時...
發表犯罪嫌疑報導應證據確鑿 轉載虛假新聞的法律責任問題 新聞侵權人的賠償數額問題 (二十五)媒體對“黑哨”事件的報導 不值得大肆炒作的“司法介入”不經意的新聞審判 缺乏應有的平衡與冷靜 龔建平被批捕前後的媒體報導 七、新聞作品著作權 (二十六)報刊編輯修改權 (二十七)報刊編輯應注意的著作權問題 編輯要注意作品...
新聞輿論的法律監督,是由新聞媒介進行的法律監督。它既是憲法規定的公民享有言論、出版自由在法律監督領域的具體套用,也是人民民眾的監督在新聞、出版領域中的體現。在現代社會,新聞工作者是以自己對社會事件的報導和評價,參與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的;新聞工作者以自己的職業敏感,運用報紙、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大眾...
(五)認真辦好“中國領導網”,及時報導領導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蒐集國內外有關領導科學問題研究的信息資料,為實際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提供信息服務。第三章 會員 第七條 本會吸收單位為團體會員,吸收個人為個人會員,實行入會、退會自願原則。第八條 申請加入本團體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一)團體會員資格...
27.《我國犯罪學基礎理論界定之三維思考》載《青少年犯罪問題》2009年第1期第17-20頁(CSSCI擴展版)28.《論刑法的任務及其立法完善》載《法學論壇》2008年第5期第54-58頁(CSSCI來源期刊)29.《犯罪學研究對象研究的批評性梳理》載陳興良主編《刑事法評論》(第22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90-203頁(CSSCI...
第三章中國股市報導的發展歷程和存在的問題 第一節 中國股市報導的現狀 一 中國股市現狀分析 二 中國經濟社會現狀分析 三 媒體與資本市場關係日益密切 第二節 中國股市報導的發展歷程 一 中國股市報導的初始階段 二 中國股市報導的治理整頓階段 三 中國股市報導的穩定和成熟階段 四 中國股市調查性和批評性報導發展新...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網際網路與表達權的法律邊界研究”(2015—2020)。2、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新媒體傳播中的隱私保護法律問題研究”(2012-2016)。3、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批評性報導的法律問題研究”(2006-2010)。4、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網民政治性表達法治保障研究”(2011-...
記者的報導是職務行為,對方應與單位交涉 《新快報》相關負責人強調,該報記者陳永洲的報導屬於正常職務行為,“如果陳永洲報導有問題.我們非常歡迎中聯重科通過正常渠道和程式跟我們交涉。可以和我們打官司,如果官司輸了,我們該怎么賠就怎么賠,該關門我們就關門。”這位負責人表示,“我們核查過陳永洲對中聯重...
2.突發事件:注重報導時機,凸顯“不一樣的解析” 在突發事件類選題中,《新聞1+1》也開始關注一些敏感的社會問題,同時採取適當的策略,不搶“第一落點”,只搶“第二落點”。因為突發事件需要一個調查和處理的過程,如果一開始就陷入輿論的狂躁中,必然增加新聞意見的政治風險。只有當事件逐漸平息後,掌握翔實、準確的...
3、《基於“信息”與“角色”做調查報導》(《青年記者》,作者:盧義傑)4、喜歡舒適的人,真的不適合新聞行業——訪談《中國青年報》記者盧義傑(2015年第12期,《新聞界》,作者: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張志安 毛思璐)法律研究 錯案糾正研究 針對刑事案件申訴及平反後的國家賠償等相關問題,盧義傑從事媒體工作期間...
3.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著眼解決問題、推動工作,激濁揚清、針砭時弊,發表批評性報導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堅持科學監督、準確監督、依法監督、建設性監督;4.採訪報導突發事件堅持導向正確、及時準確、公開透明,全面客觀報導事件動態及處置進程,推動事件的妥善處理,維護社會穩定和人心安定。第三條 堅持新聞真實性...
“保護新聞從業人員委員會”致函李登輝,稱此訟案的目的在於壓制對政府行為的批評性報導。陳婉瑩當時仍是《紐約每日新聞》記者,身在紐約孤立無援。在網上,她貼出了《台灣威脅要把記者送進牢獄》的公開信。指出台灣法律沒有陪審員制度,只由法官“自由心證”。短短几天,陳婉瑩便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網友的聲援。1997年...
採訪權,就是記者對具有新聞性的事件有權進行採訪,製作新聞報導,交給自己的新聞媒體編輯、發表。在現在的新聞實踐中,新聞報導有正面報導、反面報導的區別。在進行正面報導的時候,往往不會發生大的問題,但是在進行反面報導的時候,也就是進行輿論監督時,新聞媒體以及記者往往受到威脅、毆打、關押,甚至有生命的危險...
《法治進行時》的節目基本以個案式的刑事和民事案件為主,重要法治事件和問題報導、法律法規信息的傳播和批評報導在樣本中也沒有出現。主要影響 1 題材泛化影響節目的法治品格和精神。如前所述,在法治新聞報導中,法治新聞欄目中的題材選擇首先呈現出一種泛化特點。如《中國法治報導》當中占比不少的經濟新聞、文化...
[精選案例3]批評性新聞報導:是否侵害了名譽權 [精選案例4]公民的榮譽權受法律保護 第三條[侵權法律後果][法條精義]侵權責任的權利主張者與責任承擔者 [精選案例5]人身損害賠償中的侵權責任承擔 [精選案例6]侵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案:第四條[責任聚合][法條精義]侵權責任優先承擔 [精選案例7]人身損害賠償是否適用...
該刊屬政治類刊物,主張以新的觀念研討政治、經濟、外交、教育、法律各問題,對政府政策作建設性的批評,並指出政治如何改革,社會如何變革,還主張以自由主義的觀點,研究時代思潮。該刊作為20世紀40年代末的反映社會發展的綜合性刊物,是研究解放戰爭時期社會思想動態、政局概況的參考性資料,通過新聞報導和學者評論,...
本書對《守則》的每一條款都作了具體詳盡的介紹分析,其中還融入了諸多典型案例、對案例的評析、相關的法律和道德依據以及編寫組的獨家觀點。圖書目錄 基本原則 一、信息來源 1明確交待訊息來源 2法定訊息來源 3權威訊息來源 4匿名訊息來源 5付費的訊息來源 6引語 7與訊息源保持距離 8尊重採訪報導對象的合理要求 二...
因此,廣義上的新聞犯罪包括故意通過媒介報導所構成的犯罪和故意利用自己職業上的特殊身份和條件所構成的有損新聞事業的其他犯罪。本文這裡所研究的是廣義上的新聞犯罪。構成 新聞犯罪作為犯罪的一類形態,不僅具有一切犯罪所應具備的共同要件,而且在犯罪主體、犯罪客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的客觀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
第二十六條 列入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關於該法律案的說明後,由各代表團審議,並由憲法和法律委員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憲法和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法律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和法律草案、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
認真學習了有關法律文獻及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有關工作的經驗作法。在全面深入了解研究各省區市和自治區各級人大常委會開展詢問和質詢工作,制定相關制度情況的基礎上,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反覆認真分析研究,形成《內蒙古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詢問和質詢的規定(草案)》(徵求意見稿)。2013年以來,法制工作委員會將該...
《焦點訪談》欄目開辦於1994年4月1日,由央視新聞評論部創辦,是以深度報導為主,以輿論監督見長的電視新聞評論性欄目,CCTV-1《焦點訪談》的輿論監督節目多年來為人們所關注和喜愛,選擇“政府重視、民眾關心、普遍存在”的審題,堅持“用事實說話”的方針,反映和推動了解決了大量社會進步與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主要有《傳媒法學》《新聞倫理學》《媒介社會學》《新聞侵權的預防與應對》《新聞侵權熱點問題研究》等課程 學術獎勵 在法學和新聞學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其中《自由傳播為原則,限制傳播為例外——媒介傳播公共信息的基本原則》《中國傳媒產業化的法律前提——重塑傳媒的市場主體》《美國有關傳媒報導與公正審判...
5.傳播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差異化實踐模式的探索性研究(主持),2011年校級教育教學研究重點項目,批號2011ZD02。6.重慶媒體形象與客群認知研究(主持),2008年校級重點課題,批號08XZ-ZD-22。7.三峽庫區移民報導研究(主持),2007年校級重點課題,批號07XZ-ZD-12。學術論文 1.危機情境與修復策略及媒體效能—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