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扶綏龍
- 拉丁學名:Miniature Pinscher
- 界:動物界
- 種:扶綏龍
- 分布區域:已滅絕,化石存在於廣西扶綏
分布範圍,分布範圍,形態特徵,
分布範圍
扶綏龍(屬名:Fusuisaurus)意為“扶綏蜥蜴”,是種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早白堊紀的中國。扶綏龍的化石是破碎的顱後骨骸,是在2001年發現於中國廣西的那派組(Napai Formation)地層,包含左腸骨、左恥骨、尾椎前部、大部分肋骨、以及左股骨尾端。扶綏龍被敘述成一種基礎巨龍形類恐龍。
分布範圍
模式種是趙氏扶綏龍(F. zhaoi),種名是以中國古生物學家趙喜進為名。趙氏扶綏龍(Fusuisaurus zhaoigen)是扶綏龍的模式種。雖然我國大部分的巨龍形類恐龍都發現的北方,不過趙氏扶綏龍確是在在南方發現的。趙氏扶綏龍在我國廣西省扶綏的下白堊統那派組(Napai Formation)地層,是莫進尤,王危頁,黃志濤,黃鑫和徐星在2006年命名的,屬名扶綏龍(Fusuisaurus)的意思“扶綏的蜥蜴”,種名是紀念我國著名古生物學家趙喜進。趙氏扶綏龍的化石包括左腸骨,左恥骨,三個前部尾椎,大部分的背肋和左股骨的遠端。
雖然莫進尤等人認為趙氏扶綏龍很可能是早白堊世最大的蜥腳類恐龍,而且趙氏扶綏龍的確很大,但是它恐怕已經無法成為早白堊世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了,因為趙氏扶綏龍還有一個很強大的競爭對手——黃河巨龍(Huanghetitan)。
形態特徵
扶綏龍的腸骨長達145厘米,超過約巴龍(Jobaria)的135厘米,簡棘龍(Haplocanthosaurus)的132厘米和布氏腕龍(Brachiosaurus (Giraffatitan) brancai or Giraffatitan brancai)的116厘米,所以莫進尤等人認為趙氏扶綏龍很可能是早白堊世最大的蜥腳類恐龍。扶綏龍和其他大型蜥腳類的區別是腸骨前突腹背側強烈擴張,前突側視呈半圓形,但前突的前緣與腹緣交界處明顯呈銳角,腹緣明顯凹入。莫進尤等人認為扶綏龍缺乏很多其他巨龍形類的特點比如前部背肋無氣腔結構和前部尾椎橫突側向扁平,所以屬於一類很原始的巨龍形類,並提出巨龍形類可能起源於亞洲(Mo et al.,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