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席”是土家族傳統的盛筵。只有紅白喜事節日慶典,招待至親,貴客、佳賓才能置辦這種筵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扣席
- 又稱:十碗八扣
- 類型:土家族傳統的盛筵
- 要求:紅白喜事節日慶典等
由來
規格
製作
小炒:爆炒土豆絲,面上放少許瘦肉絲。
蒸渣:用肉片和包穀粉子加佐料稀釋拌和後,先在碗裡底放一層拌和勻了的包穀粉子湯,然後把肉片重疊整齊地放成一排,再用包穀粉子湯將碗裝滿,用蒸籠蒸熟。
正肉:又稱扣肉,先把肉片切成厚薄均勻,大小一樣的肉片,再把肉片並排重疊整齊地放在碗底,上下空隙塞滿肉片,然後用鹽菜、春芽之類乾熟蔬菜將碗填滿,
羊肉:先將熟羊肉切成片,平鋪碗底,再裝滿方型小塊豆腐,沒有羊肉,可用其它瘦肉片代替。也可純用豆腐。
圓子(丸子):把肉剁碎,加豆腐或糯米,和生雞蛋拌勻,做成形如湯圓大小的丸子,用蒸籠蒸熟,取出後裝滿碗。
蹄子:先將豬蹄剁成小塊加佐料用生水煮熟,然後選比較成型、質地較好的肉塊放在碗底,再隨意裝滿碗。
雞子:先將整雞剁成塊,和包穀粉加佐料稀釋拌勻,也可純用雞子,如前述蹄子一樣上碗蒸熟。
魚:切成塊,用菜油煎熟後上碗。無魚可用香腸等切片代替。魚或者香腸鋪墊碗底,再放滿雜辣椒、豆豉或其它乾菜,稍稍壓緊。
肚片:煮熟切片,鋪在碗裡,再放滿其它常食乾蔬菜。
十碗八扣基本做成,上席前再架蒸汽熱,等到開席。
座次與過程
上席客請入席後 ,再請有身份、有名望、懂禮節的人坐下席和旁席做陪客。陪客必須以禮、以情陪好上席客。若無專職勘酒、勸酒,陪客必須代理。有時,上席客太多,自覺不要陪,可把桌轉一個向,表示沒有上、下席之分,就可以隨便落坐了。
客請齊了,支客司便高喊:“落座了——”廚師便開始從蒸籠里端出蒸熱了的菜,先用潔淨的青或紅花碗扣蓋在熱菜上,然後翻轉過來,再揭開原先裝菜的碗,碗碗菜光滑、整潔、美觀、大方。
緊隨支客司“落坐了——”的叫聲,三眼銃三聲轟響,嗩吶吹了迎賓曲,打大盤子的(即端菜的)高喊“順啊——”端著調 盤上菜了。
上菜順序
端菜上席,必須從席口進,先上並排一、二席,再退至三、四席之間,調盤的菜上完,退出席口才能轉身朝前走。
第一道菜上肉糕,肉糕要先放在桌子正中間。這時,東家老闆要講禮行說幾句客氣話,或由新郎、新娘,或由新生兒的父親向來客行三鞠躬禮。
第二道菜小炒,一手端起小炒,一手把肉糕推向上角,再把小炒放在右上角。
第三道菜上正肉,又放在桌子中間。
第四道菜上蒸渣,放在肉糕和小炒中間,蒸渣面上也要點紅。蒸渣上若放了花,是廚師在討利市,上席客或多或少要給幾個錢,放在調盤裡。
第六道菜上蹄子,打大盤的高喊“順啊——大炮手啊”,三眼銃頓時轟響,嗩吶、大號高揚,三聲炮響之間可以鳴放鞭炮。調席的若把蹄子放在了蒸渣的位置上,即表示東家老闆有留客之意;若在蹄子上放了豬抓子,就表示東家老闆無意留客了。
最後果一道菜上雞子。
上席順序及放置位置
肉糕 蒸渣 小炒
(1) (4) (2)
魚 肚片 正肉 羊蹄
(5) (7) (3) (8)
圓子 蹄子 雞子
(9) (6) (10)
其中:(1)、(2)、(3)、(4)、(6)、(10)上席的順序是固定的,不可更改。(5)、(7)、(8)、(9)的先後可以少許變動。如同時兩席,須並排放,以席口為中心,上圖為右邊一席,左邊一席則須同右席對稱。三、四席形同一、二席。
十道菜上齊,賓客方動箸食用。
食用規矩
撤空時,放三眼銃,吹鎖吶,廚房又準備出下一發席的菜,支客司再請客入席。
整扣席,是土家族的傳統待客盛筵。如今,大多數地方不時興了,只有少數邊遠山村和部分鄉鎮農村還保護著這種濃厚地方色彩的飲食文化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