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克勞德爾·張伯倫

托馬斯·克勞德爾·張伯倫(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又作張伯林或錢伯林,1843 - 1928)是一位美國地質學家教育家,通常被稱作TC·張伯倫(TC Chamberlin)。他和天文學家弗雷斯·雷·莫爾頓(Forest Ray Moulton)一起提出了有關地球形成方式的張伯倫-莫爾頓假說(Chamberlin–Moulton planetesimal hypothesis),發現了氣候變化和二氧化碳濃度之間的關係,並在第四紀地質學冰川學地球年代學礦物學等方面也有重要貢獻。他也是現代科學方法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假說需要有數據的支持”的理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托馬斯·克勞德爾·張伯倫
  • 外文名: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 
  • 別名:TC·張伯倫、張伯林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伊利諾州 
  • 出生日期:1843年9月25日 
  • 逝世日期:1928年11月15日 
  • 職業:地質學家,教育家,校長
  • 畢業院校貝洛伊特學院密西根大學 
  • 信仰衛理公會 
張伯倫於1843年9月25日出生在伊利諾州的馬圖恩。 他三歲時,他隨家人搬遷至威斯康星州南部小鎮貝洛伊特。他的父親是一位農場主,也在衛理公會擔任神職。張伯倫在大學預科班裡接收了希臘語和拉丁語的古典教育。在那裡,他對自然科學產生了興趣,隨後考入了貝洛伊特學院,並在學校擔任衛理公會合唱隊隊長及校隊運動員。1866年從貝洛伊特學院畢業後,張伯林曾在貝洛伊特附近的一所中學任教兩年,後來擔任了該中學的校長。 他於1867年與阿爾瑪·威爾遜(Alma Wilson)結婚。
1868年至1869年,張伯倫在密西根大學攻讀了地質學的研究生課程。 隨後在1869年至1873年期間,他在威斯康星州的懷特沃特師範大學(即威斯康星大學懷特沃特分校的前身)擔任自然科學教授。 他於1873年以教授的身份重返貝洛伊特學院,擔任地球科學動物學植物學的教授。 在1873年,他參與了對威斯康星州進行全面地質調查的科考組。他在威斯康星州東南部的地質製圖工作中,發現該地區布滿了厚厚的冰川沉積物。他由此辨認出了更新世期間的多次冰川事件。他提出的關於北美洲冰河時代的科學術語到現在仍被使用。
在1876年,張伯倫成為了威斯康星州地質調查局的首席地質專家,負責監督地質調查的進度,並出版了四卷調查報告。在這些報告裡,他撰寫了有關冰川沉積古生代前寒武紀的基岩地質、鉛鋅礦床、自流井以及土壤化學等內容的章節。在1881年,他被任命為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冰川部門的負責人。1887年,他加入了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地質和地理系,併兼任該校的校長至1892年。
張伯倫在1890年發表了《多重假設的方法》,提出了他關於數據和科學方法的主張:科研工作者需要同時評估多個假設,並尋找儘可能多的數據來印證這些假設,然後否認掉與數據不符的假設,從而找到最符合數據的一個假設。 這篇論文被認為是科學方法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1892年,張伯倫加入了芝加哥大學,並在該校創建了地質系。此後他在芝加哥大學長期任教,直到1918年。其中在1898年到1914年之間,他還擔任了芝加哥科學院(即芝加哥佩吉·諾特伯特自然博物館的前身)的院長。他在1899年撰寫了《根據大氣條件構建冰川期成因的假設》,並首次提出:氣候變化可能是由於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而引起。為此,他發表了關於二氧化碳排放和未來氣候變化的文章,他也被視為最早提出“全球變暖”概念的科學家之一。
1905年,張伯倫和莫爾頓提出了新的太陽系形成理論,該理論對拉普拉斯星雲假說提出了挑戰。他們的這個理論在20世紀初曾一度被廣泛認可,但在1930年代以後受到了質疑,因為其計算結果與觀測到的木星角動量不一致,最終在1940年代被推翻。不過該理論的一部分觀點仍然被認可,比如,較小的天體(包括小行星)會因為互相碰撞吸附而最終形成較大的行星。 他也提出,地球的年齡比當時開爾文男爵所認為的要大得多,這一點在之後被其他科學家通過放射性同位素測定而證明。
張伯倫於1924年被經濟地質學家協會(SEG)授予史上第一枚彭羅斯金獎(Penrose Gold Medal),於1927年被美國地質學會(GSA)授予史上第一枚彭羅斯獎章(Penrose Medal of GSA)。他於1894年當選美國地質學會的主席。張伯倫於1928年於芝加哥去世,被安葬在威斯康星州的奧克伍德公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