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缽僧舞蹈

托缽僧舞蹈

該舞始於14世紀時期神學詩人魯米(Rumi)所產生的靈感。原為一種宗教的禮儀,現在則完全演變成為一種藝術表演形式。看錶演者不停地長時間旋轉的表演會使人目瞪口呆。在該舞的起源地-孔亞或在伊斯坦堡都可以看到這種舞的表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托缽僧舞蹈
  • 來源:蘇菲派的苦行修士會
  • 創立時間:1273年
  • 創立地點:康尼亞
簡介,相關閱讀,

簡介

托缽僧舞蹈
托缽僧舞蹈 (Mevlevi)是蘇菲派的苦行修士會,於1273年在康尼亞創立,並從那裡傳遍奧斯曼帝國。今天,全世界許多土耳其社區仍有蘇菲派苦行修士,其中最為活躍和著名的地方仍是康尼亞和伊斯坦堡。
蘇菲派苦行修士以其圈舞著稱。在舞蹈儀式(Sema)上,每次都要演奏“阿音”,它是特別的保留曲目。音樂包括四個部分,器樂部分是對比的節奏型,至少由一名歌手、一名長笛演奏者、一名定音鼓鼓手和一名鐃鈸手來表演。最早的音樂作品發源於十六世紀中期,結合了波斯和土耳其音樂的傳統。保留曲目被不斷擴展,在20世紀早期之前形成雛形
舞蹈者將在一處修道院中接受1001天的隱居式的訓練,在那裡通過祈禱、宗教音樂、詩歌和舞蹈,學習倫理觀行為準則和信仰。訓練之後,他們仍是教會中的一員,但是回到他們的工作和家庭中,將世俗生活靈性結合在一起。
在數小時的禁食後,旋轉者開始以左腳為支撐,用右腳作為動力腿做短暫的旋轉。旋轉者的身體應該是柔順的,眼睛睜開但不能聚焦,以免視線模糊、流動。舞蹈儀式在巨大圓形的房間舉行。1925年還俗政策的結果是所有的修士會教堂被關閉。許多教眾在私人聚會中仍保留了他們的傳統。30年後,土耳其政府又開始允許這種表演,但只能在公共場合舉行。上世紀90年代後,約束鬆懈。

相關閱讀

托缽僧舞蹈
舞蹈者將在一處修道院中接受1001天的隱居式的訓練,在那裡通過祈禱宗教音樂詩歌舞蹈,學習倫理觀、行為準則和信仰。訓練之後,他們仍是教會中的一員,但是回到他們的工作和家庭中,將世俗生活與靈性結合在一起。
在數小時的禁食後,旋轉者開始以左腳為支撐,用右腳作為動力腿做短暫的旋轉。旋轉者的身體應該是柔順的,眼睛睜開但不能聚焦,以免視線模糊、流動。舞蹈儀式在巨大圓形的房間舉行。1925年還俗政策的結果是所有的修士會教堂被關閉。許多教眾在私人聚會中仍保留了他們的傳統。30年後,土耳其政府又開始允許這種表演,但只能在公共場合舉行。上世紀90年代後,約束鬆懈,私人團體再度出現,這些私立團體希望能重建原有的精神和該舞蹈儀式的隱秘特色。
9月27日,埃及首都開羅的一個齋月特別演出中,托缽僧舞者舞動著長裙,不停地旋轉。托缽僧舞發展自有700年歷史的伊斯蘭教蘇菲派,如今已經從純粹的宗教活動更多地演變成了表演項目。
成龍的電影《特務迷城》中也出現過托缽僧舞,地點是在土耳其——伊斯坦堡
9月27日,埃及首都開羅的一個齋月特別演出中,托缽僧舞者舞動著長裙,不停地旋轉。托缽僧舞發展自有700年歷史的伊斯蘭教蘇菲派,如今已經從純粹的宗教活動更多地演變成了表演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