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托梁換柱
- 外文名:replace wooden column by sustaining the beam it supported
- 朝代:殷商
- 人物:紂王
成語釋義
成語來源
據傳說,有一次,商王帝乙在朝堂上和王子、群臣們議事。忽然聽到頭頂咔嚓一聲,大家抬頭一看,只見大殿上有一根柱子攔腰折斷,眼看著大殿就要轟然倒塌了。說是大殿,當然不及後世金鑾殿的壯麗巍峨,但無論如何,若真的被拍在下邊,即使保得住性命,恐怕也要傷筋動骨。大家驚慌失措,一時間不知道該去護駕還是自顧自地逃命。說時遲那時快,只見王子的席位中間忽地跳出一個人來,衝上前去抱住就要倒塌的柱子,兩臂用力,竟然硬生生地又把房梁託了起來。大家緩了緩神兒,這才看清,原來正是王子帝辛。衛士們趕緊換上了一根新的柱子,這才讓君臣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從此之後,帝乙就越發喜歡這個兒子了,並且最終冊立這個兒子做了王位繼承人。這個天生神力的王子就是日後毀譽參半的殷商末代君王帝辛。
如果帝辛的神力僅僅存在於充滿神異色彩的故事中,不免使人懷疑其真實性,然而一些史書之中也有相關的隻言片語的記載,司馬遷《史記·殷本紀》說“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正義》引《帝王世紀》說“紂倒曳九牛,撫梁易柱”,可見帝辛的勇武並非完全是後人臆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