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針(醫療名詞)

打針(醫療名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打針就是將藥劑通過針注射進入人體。在治療中,有些藥劑並不像口服類那樣得到藥效,所以會通過直接注射到人體才能發揮藥效。目前提倡不濫用注射治療方式,做到‘’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靜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針
  • 外文名:Injection
  • 性質:將藥劑通過針注射進入人體
  • 目的:治療及預防疾病
打針方法,IM(肌肉注射),IV(靜脈注射),方法的選擇,英文表述“打針”,

打針方法

IM(肌肉注射)

打在肌肉組織內,常用肌注部位為三角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側肌等。注射方式為常規消毒後,跟注射部位皮膚呈90度迅速進針,埋入針頭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回抽無回血緩推藥液,肌內注射發生療效時間比靜注發生的療效時間長,是所有注射方法中,除靜脈注射外,藥物顯效最快的途徑。

IV(靜脈注射)

打在靜脈裡面,凡便於穿刺,血流豐富,且離靜脈瓣較遠的靜脈均可用於靜脈注射。注射方式為常規消毒後,跟找到的血管呈15-20度角進入,見到回血後降低穿刺角度,緩慢注入藥液。靜脈注射是所有注射方法內,藥物發生療效最快的途徑。
IC(皮內注射
打在表皮和真皮之間,常用部位為前臂掌側中段,通常用來作皮試(藥物過敏試驗),也是局部麻醉的前驅步驟。注射方式為;乙醇消毒後與皮膚呈5度角或平行刺入皮膚,注入藥液0·1ml,見注射部位皮膚形成皮丘後拔針,拔針後不要按揉局部皮膚,也不用按壓局部。如做藥物過敏試驗,15-20分鐘後觀察結果,並準備2ml注射器及鹽酸腎上腺素一支。皮內注射不可用碘酊消毒,如患者對乙醇過敏,可換用生理鹽水消毒。
IH( 皮下注射 )
打在皮下組織,常用部位為上臂三角肌下緣,腹部,大腿內側等。常用於預防接種。注射方法(以上臂三角肌下緣注射為例,首先常規消毒皮膚,然後將抽吸好藥液的注射器與皮膚呈30-40度角快速刺入,刺入針梗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回抽無回血,緩慢注入藥液。
拔針,用棉球按壓針眼,迅速拔出針頭。

方法的選擇

決定要打哪種是要由醫師及藥物性質決定的,(在危重病人搶救時,為病人建立靜脈輸液通路,抽血配血,查血常規等時,可由護士自行決定)通常情況危急的病人都是以IV的注射方式較多。
留置氣泡術和Z型注射法
無針注射

英文表述“打針”

1.to give or have an injection
2.inject
3.injection.
注射(英語:Injection),即打針,方式有皮內注射(intradermal injection)、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靜脈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靜脈輸液(intravenous infusion),以及骨內輸液(Intraosseous Infusion)等。是一種利用注射器與針頭穿過皮膚,並將液體送入身體內的方法。是一種給藥途徑,注射所預期的作用位置,不一定是受注射的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