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田財,中國民俗活動。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夜,吳中農家有用稻草在田頭焚燒之俗,稱之為“燒田頭”,周莊謂之為“打田財”。
周莊歷來民豐物阜,悠遠的文化傳統形成了豐富多彩、繞有情趣的中國民間習俗。除了在宗教場所舉行的各種儀式,在鄉間田頭,人們也用自己創造的方式表達內心的祈願。“打田財”就是其中的一種。距今已有一百餘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田財
- 屬於:中國民俗活動
- 有的稱為:燒田頭
- 時間: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夜
民俗,起源,
民俗
每年元宵節,在東詫村牛郎廟的廣場上,人們豎立起一根桅桿,桿上橫一根小竹竿,兩端懸掛串串彩燈。桅桿頂端縛一圈圈稻草,內藏鞭炮,敷以易燃物品,再糊上一層黃色的紙張,呈元寶狀,這就是“田財”。
到了夜晚,月亮灑下清輝,人們從四面八方攜帶鞭炮、爆竹和各色焰花火筒,扶老攜幼來到廣場上,歡度良宵。當桅桿上彩燈內的蠟燭燃盡時,人們立即興致勃勃地鳴放鞭炮、爆竹,點燃焰花火筒,用月炮、九龍搶珠、“五百鞭”、“一千鞭”對著桿上懸掛的金黃色“田財”輪番射擊。一時間,爆竹煙花在夜空呼嘯,五彩焰火,繽紛絢麗,鞭炮在空中鳴響,圍觀者歡聲雷動,廣場上洋溢著喜氣洋洋的氣氛。“田財”從桅桿頂上落地,熊熊燃燒。農家爭先恐後地拿著束束稻草到燃燒的“田財”上去點火,一邊當空揮舞,一邊去田角落焚燒。廣袤的田野里,火光似流星,祈禱聲高吭悠長:“炭炭(燒燒)田角落,牽礱三石六……”人們正是用這種帶有道教文化色彩的活動,希冀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起源
周莊“打田財”習俗來源已久。《周莊鎮志》記載:“鬧元宵,鄉人于田中立竿木,用稻草夾爆竹縛其上,舉火焚之,日燒田財,即照田蠶之意也。”這種風俗,在江浙滬一帶均有流行。在宋代時,每年夏曆十二月二十五日至除夕要舉行驅儺活動。范成大《吳郡志》有記:“是夕(指十二月二十五日)爆竹及儺,田間燃高炬,名照田蠶。歲節祭饗用,除夜祭畢,則復爆竹,焚蒼朮及辟瘟丹。”流傳至清代,這種中國風俗有了變異,又有祈秋收和宜蠶的意義,時間也提前或延後,周莊的打田財則是放在了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