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簡介,代表,歷史與傳說,聞仲,尉遲恭,趙德芳(北宋 八賢王),
基本信息
簡介
打王鞭,也就是金鐧(有託孤的意願),多為唐宋兩代先皇授予大臣的一種權利,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更可以先斬後奏,相當於漢代和明清時的尚方寶劍。通常打王鞭都由上代君王賜給忠實可靠的託孤老臣,為了防止自己選出的皇位繼承人昏庸無道或者由於年輕氣盛作出錯事的時候,可以有能夠制止他的方法而發明的一種措施。
代表
歷史與傳說
聞仲
俗語“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中的“文”指的就是聞仲。聞仲長期遠征北海,之事紂王無人管束,回朝後曾力陳十策,怒打奸臣費仲、尤渾,要求紂王改過自新,重塑朝綱,不料東海戰事又起,聞太師再次領兵征討,朝政愈加敗壞。由於紂王殘暴,激起武王伐紂,聞仲為保殷商,兵伐西岐,對陣姜尚,眾截教道友紛紛相助。戰於絕龍嶺,死於雲中子奉敕所煉通天神火柱。
尉遲恭
尉遲恭(585—658)字敬德,鮮卑族,朔州鄯陽(今山西朔城區)人。中國唐朝名將,封鄂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贈司徒兼併州都督,謚忠武,賜陪葬昭陵。尉遲恭純樸忠厚,勇武善戰,一身戎馬倥傯,征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
後尉遲恭被尊為民間驅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華鬥神。傳說其面如黑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尉遲敬德與秦叔寶(秦瓊)是“鬥神”的原型。相傳唐代時李世民授予尉遲恭打王鞭,有打王除奸佞的功用。
據《說唐後傳》,尉遲恭所有打王鞭,鞭上刻有‘無端狄虜造反,搶擄國家廊廟,朕知虢國公忠義,三宣召請還朝。上打昏君無道,下打文武不忠,神人萬不能迴避,神堯高祖親封’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