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灰堆

打灰堆

打灰堆亦稱"打如願"。古代中國民俗之一,相傳廬陵商人歐明遇彭澤湖神青洪君遣吏相邀,以婢如願許之。明攜之歸,意有所願,如願輒使得之,數年大富。後不復相愛。正月歲朝雞初鳴,明呼如願不起,怒欲捶之,願走入糞堆而去。明以願仍在其中,以杖擊之使出;不得,因曰:"汝但使我富,不復捶汝也。"見《太平御覽》卷四七二﹑卷五百引《錄異傳》﹑宋高承《事物紀原.歲時風俗.捶糞》。後中國民間於正月初一雞鳴時,輒往灰堆間捶打,謂能致富,本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灰堆
  • 別名:打如願
  • 類別:古代中國民俗之一
  • 起源:唐宋
簡介,民間傳說,打灰堆詞,

簡介

《録異記》云:有商人區明(《搜神記》作歐陽明) 者,過彭澤湖,有車馬出,自稱青湖君,要明過家,厚禮之。問何所須 有人教明:『但乞如願』及問,以此言答。青湖君甚惜如願,不得已許之,乃其婢也。青湖君語明曰:『君領取至家,如要物,但就如願,所須皆得。』自爾商人或有所求,如願並為即得。數年遂大富。後至正旦,如願起晚,商人以杖打之,如願 (以頭鑽) 走入糞中,漸沒失所。商人以杖打糞掃,喚如願,竟不還也。今北人,正月十五 (正旦) 夜,立於糞掃邊,令人執杖打糞堆云云,以答假痛,又以細繩系偶人,投糞掃中,雲令如願,意者亦為如願故事耳。《荊楚歲時記》云:元日『又以錢貫系杖腳,回以投糞掃上,雲令如願。』

民間傳說

唐宋時候,部分地區有打灰堆的習俗。元旦這天天不亮時,人們站在垃圾堆邊上,手裡拿著木棍竹杖之類的東西敲打垃圾堆,一邊敲打還一邊叫疼;有的人還把細繩綁著的人偶扔進垃圾堆里,祈禱新的一年萬事如意。這種奇怪的風俗是怎么來的呢?
傳說古時候有個商人叫區明,有一次經過彭澤湖的時候,忽然從湖中走出了大隊的車馬,把區明嚇了一跳。為首的一人衣著富貴華麗,自稱是青湖君,他熱情地邀請區明到家裡做客。區明半信半疑地上了車,大車嘩啦啦地開進水底去了。
這位青湖君可真是好客,他擺酒設宴,熱情地款待了區明。酒酣耳熱之際,青湖君問:“大家相識一場也是緣分,你有什麼需要的儘管開口,只要我有,都可以滿足你的要求。”
區明正在遲疑,只聽見身旁有人悄悄地說:“只求如願,只求如願!”區明便懵懵懂懂地回答說:“我只求如願……”沒想到青湖君臉色大變,皺著眉頭說:“哎呀,我最珍惜的就是如願,真捨不得把她送人。不過話已出口,也只能信守承諾,你就把她帶走吧!”青湖君讓人把如願叫來,原來是個美貌的婢女。區明一下子就喜歡上了。
區明帶著如願回到家裡,過起了幸福的小日子。他萬沒想到如願法術高強,不管區明想要什麼,如願都能順利地拿給他,就像機器貓一樣。區明大喜過望,他憑藉著精明的頭腦和如願的法術,幾年之間就成為大富豪。
有人說男人有錢就會變壞,起碼在區明身上得到了印證。區明的錢越來越多,脾氣卻越來越壞。正月初一大清早,如願起床晚了,區明竟然拿著棍棒把她打下床,一直攆到院子裡。如願無處可逃,看見牆角有個垃圾堆,便一頭鑽進去,不見了蹤影。
區明傻了眼,走上前去用棍子使勁敲打垃圾堆,叫喊著如願的名字,可是如願再也沒有出現。
後來,人們就用打灰堆的方式紀念如願的出走,同時也寄託著對新年如願的美好希望。

打灰堆詞

宋朝詩人范成大寫的《打灰堆詞》詳細的記錄了這一民俗:
除夜將闌曉星爛,糞掃堆頭打如願。
杖敲灰起飛撲籬,不嫌灰涴新節衣。
老媼當前再三祝,只要我家長富足。
輕舟作商重船歸,大牸引犢雞哺兒。
野繭可繅麥兩岐,短衲換著長衫衣。
當年婢子挽不住,有耳猶能聞我語。
但如我願不汝呼,一任汝歸彭蠡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