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扎佐鎮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北郊,
修文縣城東部,,
川黔鐵路、
210國道貫穿南北,西南出海大通道貴畢、貴遵高等級公路在此交匯,境內有兩個鐵路客貨運站。全鎮共轄25個行政村和3個社區,土地面積125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總數為44835人,其中非農人口12591人。2003年列為全省32個重點鎮,2004年被建設部等國家六部委列為
全國重點鎮,也是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市委、市人民政府將建設大貴陽“兩城三星”戰略把該鎮列為到2020年城區人口達20萬人的衛星城之一。
行政區劃
520123101001 121 襄陽社區
520123101002 121 景陽社區
520123101003 123 萬江社區
520123101201 121 大園村
520123101202 121 中營村
520123101203 121 橋頭村
520123101204 121 和平村
520123101205 121 新莊村
520123101206 121 喻家街村
520123101207 122 石竹村
520123101208 122 龍王村
520123101209 122 大堡村
520123101210 220 新民村
520123101211 220 豬頭村
520123101212 220 馬鞍村
520123101213 220 金雞村
520123101214 122 小堡村
520123101215 220 三里村
520123101216 220 丁官村
520123101217 220 把七村
520123101218 122 三元村
520123101219 220 興紅村
520123101220 220 大山村
520123101221 220 大河村
520123101222 220 葛馬村
520123101223 220 雙月村
520123101224 220 長坡村
520123101225 220 泗溪村
地區人口
2006年末人口總數為44835人,其中非農人口12591人。
自然資源
萬畝無公害優質蘿蔔批發市場、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建材市場、中藥材批發市場;醫藥食品工業園、野生動物園、黑山壩後備工業園;萬畝無公害優質蘿蔔及外銷菜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
基礎交通
川黔鐵路、210國道貫穿南北,西南出海大通道在境內交匯,貴畢、貴遵高等級公路在此交匯,境內有兩個鐵路客貨運站。貴遵、貴畢高等級公路、210國道、扎六公路都從境內通過,交通優勢比較好。
經濟發展
該鎮不斷深化鎮情認識,搶抓機遇,以縣“三點兩縣一園區”的產業布局為依託,理清工作思路,確立了扎佐的發展重點,即:依託資源,面向市場,區域規劃,重點突破,著力實施“六區三業一城”(“六區”即醫藥食品工業園區、扎佐物流園區、甘龍洞材料工業園區、黑山壩後備工業園區、貴航集團高科技工業園區、旅遊休閒度假園區;“三業”即蔬菜種植業及養殖業、食品醫藥及高科技材料業、三產服務業;“一城”即衛星城)的產業布局,充分發揮該鎮的區位、交通、資源等優勢,充分利用好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因素,沿貴遵、貴畢高等級公路、
210國道、扎六公路布局“四場三園兩基地一帶”的“午”字型公路經濟帶,四場即萬畝無公害優質蘿蔔批發市場、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建材市場、中藥材批發市場;三園即醫藥食品工業園、野生動物園、黑山壩後備工業園;兩基地即萬畝無公害優質蘿蔔及外銷菜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一服務帶即沿210國道規劃建設飲食服務娛樂的第三產業帶。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鄉鎮企業聚集效應,加快了扎佐小城鎮建設步伐,實現了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成果
到2006年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404萬元(估計數,地區生產總值鄉鎮不統計);農業總產值完成11713萬元(現價);糧食總產量達1.1萬噸;蔬菜產量達2.8萬噸。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961萬元(按修文縣2006年縣、鄉財政管理辦法口徑計算,剔除建安稅)。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67695萬元,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4916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23681萬元,鄉企總產值100288萬元,全鎮固定資產投資額39003萬元(包括扎南改擴建工程),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34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678元。
修文縣扎佐鎮被評為2014年度貴州省100個示範小城鎮10個樣板示範點之一,排名第一位,同時還獲評我省100個示範小城鎮2014年建設工作績效考評第三名。
扎佐鎮是省政府實施“5個100”工程中的省級示範小城鎮、100個產業園區鎮之一,也是貴陽市規劃的北部新城核心區、修文縣“一城三片區”的經濟中心區。近年來,扎佐鎮圍繞打造“貴州經濟第一鎮西南綠色產業城”的目標,高標準編制完成城鎮總體規劃、中心城區城市設計規劃,以及工業、物流、消防、電力等專項規劃,重點抓好特鋼、橡膠、醫藥食品、現代物流等主打產業發展。
扎佐鎮的
小城鎮建設注重工礦園區帶動、產城景互動融合和示範樣板引領。一產方面,目前已完成萬畝桃樹和3000畝獼猴桃基地建設,引進101家農業企業入駐。二產方面,目前共有黔輪胎、統一食品等規模企業80餘戶投產,去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1億元,同比增長38.18%。三產方面,目前已有個體工商戶2550戶、扎佐花木大世界、扎佐將軍山生態養老養生產業園、“桃源九寨”美麗鄉村帶規劃建設已納入統籌。
旅遊景點
貴陽森林野生動物園
扎佐鎮貴陽森林野生動物園位於
修文縣扎佐林場內,占地面積約5000畝,總投資約1.6億元人民幣。園內飼養200多種5000多頭(只)野生動物。是2004年10月通過貴陽市泛珠江三角洲招商引資的項目,由雲南銀利達實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該項目位於
川黔鐵路邊及貴遵、貴畢兩條高速公路交匯處的扎佐林場內,距貴陽僅35公里,占地面積5000畝(租賃期50年),總投資1.5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1億元,其中自籌資金8000餘萬元),是貴陽市人民政府森林生態旅遊開發重點項目,也是貴州省級景陽森林公園規劃區內主題項目之一。
大河村農家樂
扎佐鎮大河村農家樂位於大河村魚井壩,距鎮中心7公里,
六屯鄉桃源河漂流景區由此經過向前2公里。這裡是大河村的一個村民小組,植被覆蓋率達70%以上,有果園(艷紅桃、晚白桃、美香秋、水晶葡萄等)3000多畝,水資源豐富,空氣清新,現已發展成農家樂店的有綠緣農家、賓歸園、
桃源洞、葡萄園農家樂、小碧農家、艷紅桃農家、
喜來樂、
喜洋洋、安富農家樂和安發農家樂11家,每日可接待遊客約1000人。
來到這裡,每一樣活動都能讓你遠離喧囂的城市和緊張的工作。你可上山觀景,下河垂釣,進園摘果,田間體會春耕,以及葡萄架下嬉鬧、聊天、飲茶和品果,讓你放鬆身心,感受大自然,感受不一樣的生活,感受農家風情。享受農家美味,農家的飯菜原料來自農家的田間地頭,是農家所耕和汗滴所換,所以它新鮮可口健康。有農家自養自醃的臘肉和香腸、自繁自養的優質肉雞(土雞)和雞蛋、河裡的野生魚、山間的野味和野菜,葷素搭配合理,價格低廉。
我們將以農村人最樸實的語言、最盛情的招待,讓您也來感受這裡的輕鬆與快樂,真誠的歡迎各地朋友到大河村魚井壩農家來!
建設規劃政策
一、抓強化組織機構建設,明確發展目標。成立了以鎮主要領導為組長,班子成員任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並抽調工作人員成立了扎佐鎮小康社會建設、增比進位辦公室,負責統籌抓好經濟普查、美麗鄉村以及小康社會建設指標監測工作。同時,要求全鎮上下要集中精力抓好“三化”融合發展,打造產城互動、生態文明、管理創新的省級示範小城鎮,力爭率先在全縣實現全面小康。
二、抓項目協調服務,促進工業經濟發展。進一步強化投資拉動、項目帶動的意識,立足扎佐區位優勢、交通優勢,營造重商親商氛圍,進一步強化項目協調服務,主動與項目業主聯繫溝通,做好項目跟蹤服務,積極幫助、協調、解決企業在建設、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截至目前,貴鋼、黔輪胎項目一期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預計6月份建成投產。統一食品、城上城磐石混凝土、光正藥業改擴建項目正進行廠房建設;鑫益能、本草堂、自立高溫材料、澤西、三一重工、金康包裝等項目已完成平場和堡坎的建設;萬隆印務、北冰洋食品已於2013年1月建成投產。
三、抓省級示範城鎮建設,提升城鎮化水平。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整合扎佐鎮區內貴鋼、黔輪胎指揮部、物流指揮部、210國道指揮部,調整充實大量幹部,成立了扎佐省級示範小城鎮(產業園區)建設統籌協調指揮部,按照省“8+3”工程、市“十個一”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快集鎮路網、基礎設施、市政設施建設步伐,紮實抓好保障性住房、商住房項目建設,深入推進教育、文化、體育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管理能力,為迎接7月份省級示範城鎮建設觀摩會打下堅實基礎。目前,扎佐鎮已啟動橋頭大道、景陽大道、和平大道、貴遵高速路出口至貴鋼大道段(含吉鴻花園)項目征地拆遷工作,2013年第二季度擬啟動項目30個,全年啟動項目50個。
四、抓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一是積極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完成規模化蔬菜種植1700畝,規模化桃樹種植2600畝,獼猴桃2650畝,太子參種植400畝,脆紅李種植480畝(高速公路產業帶)。二是積極發展特色養殖業,引進貴州秋興水產有限公司發展泥鰍育苗基地,積極打造泗溪村生態養豬場、葛馬村農業科技示範園等項目。三是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圍繞桃源河5A級景區打造,重點打造長坡村、大河村生態鄉村建設。
五、抓社會管理創新,促進社會民生事業協調發展。 一是深入推進便民利民服務工作。結合鎮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製作《扎佐鎮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便民利民服務手冊》,進一步完善首問責任制、考勤制度建設,加強便民利民服務中心工作。二是深入推進養老保險、合作醫療、社會救助、就業創業等工作,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三是深入推進幹部作風建設,充分發揚“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艱苦奮鬥,腳踏實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