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手外傷包括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前者損傷常合併出血、疼痛、腫脹、畸形和(或)功能障礙,後者皮下組織在損傷後嚴重腫脹,容易使得局部的血液循環障礙,部分病人可導致遠端肢體或軟組織的壞死。手外傷常為複合性損傷,
涉及手部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肌腱、骨、關節、神經、血管等。通常分為骨折、肌腱損傷、周圍神經損傷、燒傷、斷指再植等。
檢查
1.檢查前要詳細詢問病史,了解病情及檢查結果(如x光片,化驗等)及手術經過。
2.電生理功能檢查:包括電診斷、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測定,體感誘發電位等檢查。
康複評定
1.評價目的
確定障礙的部位、範圍和程度,早期發現可能形成障礙的因素.以作為制定康復計畫,判斷預後的依據。
2.評價對象
(1)形態包括畸形、缺損情況及運動型式。
(2)皮膚和軟組織有無創傷、腫脹、感染與瘢痕。
(3)肌肉和關節有無粘連攣縮、強直、活動度和協調性。
(4)神經、運動、感覺及植物神經功能。
3.評價方法
(1)通過視診、觸診、測量和活動等了解形態及皮膚軟組織情況。
(2)運動功能評價①通過徒手肌力檢查、握力,捏力,夾力測定等了解肌力狀況;②通過關節活動範圍了解關節主動及被動運動範圍。
(3)感覺功能測定通過觸覺、痛覺、振動覺、冷熱覺、二點覺、物體辨別覺檢查,判斷感覺障礙程度和範圍。
(4)手綜合功能評價通過拾物試驗、Carroll上肢功能定量測試,了解病人日常生活動能力。
康復治療
現代醫學要求對疾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同時早期康復。康復醫療應貫穿在整個臨床工作中,其主要任務是從功能和全面康復的要求出發,預防繼發性損傷和廢用性變化,保持和恢復功能。
1.麻痹手的康復
(1)術前康復①神經損傷後肢體應佩戴矯形器,使各關節保持功能位正常活動範圍。②對已發生攣縮的關節以中、小劑量進行較長時間的牽引,並配台蠟療、超音波治療。③增強有殘存功能肌肉的肌力準備肌肉移植和肌腱移位的手術條件,或建立代償功能。④神經移位以前,為了延緩肌肉萎縮常用按摩療法,電刺激等治療。⑤心理治療。
(2)術後康復應根據不同的手術方法制定康復計畫,如肌腱移位手術需石膏固定4周。此期可按移位肌原功能進行等長收縮練習,每天3次;石膏除去後2周內作無負荷的小量主動運動,2周后行增強肌力訓練和糾正關節攣縮的被動運動、牽引等。訓練移位肌功能時先讓病人做原來動作,然後用手阻斷原來動作,即可完成新的動作,通過反覆訓練,便可建立新的運動覺。
2.僵直手的康復
對骨性僵直主要進行手術治療,術後康復是減輕腫脹和早期使用關節持續被動活動裝置,避免關節粘連。對纖維性關節僵直,主要進行牽引療法。
康復治療的原則
(1)消炎、消腫、鎮痛、促進創面癒合早期套用超短波、微波、紅外線、紫外線物理治療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增強細胞膜通透性,提高組織再生能力。
(2)預防粘連、軟化瘢痕早期採用壓力療法、按摩等,後期可用運動療法幫助肌腱滑動,套用被動伸展運動或手夾板,提供溫和而持續牽拉,使關節周圍的肌腱、韌帶、關節囊、粘連帶被拉長並重新排列,瘢痕鬆弛。並輔以中頻電、超音波、蠟療等、可軟化瘢痕,松解粘連。
(3)增加運動功能通過各種運動改善肌力、增加關節活動範圍,增強運動的協調性,改善機體對運動的耐力。
(4)增加生活適應力通過作業活動增強手的靈活性,手眼的協調性,對動作的控制能力和工作耐力,提高感知功能,改善情緒、調整心理狀態,掌握一種生活和工作技能。
(5)恢復感覺功能通過注意、生物反饋、綜合訓練和回憶,提高感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