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狀礦體

扁豆狀礦體

扁豆狀礦體是小的透鏡狀礦體,透鏡狀礦體是中間厚而四周薄以至尖滅的礦體。其外形呈凸鏡狀,是介於等軸狀礦體和板狀礦體之間的一種礦體形態,有時也有側伏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扁豆狀礦體
  • 外文名:lentil
  • 別稱:透鏡狀礦體
簡介,礦體的圈定,礦體的圈定內容,礦體的外部邊界圈定要求,礦體內部邊界圈定要求,礦化體、礦體、礦化帶、礦帶的聯繫與區別,

簡介

扁豆狀礦體屬於板狀礦體和等軸狀礦體之間的過渡類型,其形狀是中間厚,四周變薄,在剖面上為透鏡狀或扁豆狀,其規模一般小於礦層。扁豆狀礦體可由沉積作用形成,也可由充填或交代作用生成。

礦體的圈定

礦體的圈定內容

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礦體的外部邊界圈定,反映礦體沿走向、傾向、厚度三度空間的變化範圍;二是礦體的內部圈定,反映礦體中礦石類型和氧化礦、混合礦、硫化礦的分布、夾石分布等地質特徵的變化。

礦體的外部邊界圈定要求

1.礦體應按工程從等於或大於邊界品位的樣品圈起,小於最低可采厚度時,可按厚度與品位乘積的米百分值圈定。
2.礦體的連線應先連地質現象,再據主要控礦地質特徵連線礦體;連線礦體一般用直線,在掌握礦體地質特徵的情況下,也可用自然趨勢曲線連線。但無論哪種方法,厚度不應大於相鄰兩工程的最大見礦厚度。
3.礦體的邊界圈定:如一孔見礦,另一孔無礦時,可據兩工程間礦體厚薄不同,分別以工程間距的1/2等距離作有限內推;當礦體厚度和品位具有漸變趨勢時,也可用內插法圈定其尖滅點邊界,但只算可采厚度邊界線以內的儲量;當礦體沿傾斜方向無工程控制時,應視周圍控制情況及礦體穩定程度,用無限外推法外推一個正常工程間距或其1/2;沿走向一般可外推正常剖面線距1/2;當礦體埋藏很深無限外推範圍有相當伸縮性時,主要應考慮地質情況外,還要考慮採礦深度、實際技術水平等因素。
另外,B、C級塊段外推部分的儲量,一般作降一級處理。

礦體內部邊界圈定要求

應根據礦床具體地質特點和採選需要分別對待。當礦體中礦物組份無明顯分帶規律性,而設計、生產部門在采、選工藝上無分別處理要求或經分析今後生產中難於分別採選處理者,按“混合法”圈定為好(即當礦體中有兩種以上有益組份時,只要一種達到邊界品位就可能將其圈入礦體,其它伴生組份據其實際品位參加計算,但工程或塊段內平均品位必有一種組份大於工業品位。如個別礦塊平均品位臨近工業品位時,可按金屬價值折算處理);只有在可能分別采、選情況時,方考慮按礦石“分類法”(礦體各組份品位,以符合礦石工業指標要求為原則,分別圈為不同的礦石類型)圈定礦體。

礦化體、礦體、礦化帶、礦帶的聯繫與區別

1、礦體與礦化體是以最低工業品位和最低開採厚度來界定的,達到各礦種最低工業利用指標以上的就是礦體,以下的就是礦化體,也有叫暫時不能利用的貧礦或潛在的表外礦。不同地質工作階段決定著兩者的劃分程度,一般“找礦”時兩者難分,有時便於分析推測判斷籠統稱為礦(化)體,“交礦”時兩者是可以分開的,礦體之外常是礦化體,礦體是要估算資源量/儲量的[2]。
2、規模上“帶”要比“體”大,且指的更巨觀些。一般礦帶對應是礦區,區別是形態上長寬比的差別,有時不太明確時寫成礦帶(區)。一般先發現礦化信息,再確定礦(化)體,最後擴大發現礦(化)帶(區),提交評審中心評審後或能開發利用才叫礦床,那時礦床上通常能分清礦體與礦化體,礦帶與礦化帶。
在一切大致明了的情況下,用工業指標的邊界品位、最低工業品位作為依據,將介於邊界品位與工業品位之間的稱之為低品位礦(表外礦),小於邊界品位大於邊界品位1/2的稱之為礦化,當然大於最低工業品位的稱之為礦體了。不錯,在預查、普查、詳查、勘探階段,“礦化”是一個量化的概念:邊界品位>礦化>邊界品位的1/2,這是一般情況;搞成礦預測(就是區帶研究),或找礦階段(如化探),或以地表為主要工作對象時,“礦化”往往是一個定性的概念,只要看到了一些有用的金屬礦物,就說發現了礦化。如果採集了少量樣品,礦化也可以量化,但下限更低,經常是邊界品位的1/10。金礦一般就是如此,這是因為地表礦物很容易淋濾從而導致貧化,如果下限值過高則會漏掉有意義的找礦線索。
礦體、礦化體指獨立的地質體;
礦帶、礦化帶指複式地質體,一般是近似相互平行的、密集的似板狀含礦地質體。規模更大的成礦帶和礦帶不是一個概念。
礦帶多指成礦帶,是區域地質尺度上的,沒有品位數量上的標準,以礦點集中分布為準;礦化帶是礦區礦田範圍內的,也沒有品位上概念,主要用圍岩礦化蝕變和控礦構造結合來大致劃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