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戶縣戲曲
- 代表作:《唐明皇游月宮》《香蓮佩》
戶縣戲曲分兩種,主要是秦腔和眉戶兩大劇種。一是秦腔在明末清初已趨成熟,清末民國時期,在關中十分流行。其唱腔高亢昂揚,鏗鏘有力,故備受戶縣民眾喜愛。二是眉戶較之秦腔為小調。起源於眉縣、戶縣,流行關中平原一帶。史載,明代文學...
戶縣曲子,是陝西及西安地區的主要戲曲劇種之一。俗稱“曲子戲”、“迷胡”,文人學士稱之為“清曲”。基本信息 戶縣曲子有史記載的歷史,可追溯的明朝中葉。戶縣曲子為清曲坐唱,不搭台子,不用化妝,俗稱“地攤子”。多在節慶、廟會、紅白喜事等場合演唱。戶縣曲子音樂共有100多個曲調,有大調、小調之分。大調...
戶縣人民劇團,1951年初創建,於1956年8月1日正式改名為戶縣人民劇團。劇團歷史 1951年初,縣政府對張世英等人經營的“英化劇社”進行改組、易名“宣化劇團”,性質屬民辦,由縣文化館指導。1956年元月,縣政府派楊隆志、王德普、張福水等同志進團,加強領導,又新招收學生60名。同時撥款添置戲箱,大大充實了劇團的...
高蹺,戶縣人稱柳木腿,也以扮戲文為主,由於是單人活動,行進時可邊走邊嬉戲。戲曲丑角、《西遊記》人物、《月明和尚戲柳翠》等,都是高蹺的保留節目。龍燈 是陝西戶縣的一種鄉村文化藝術,獨具關中地方特色。此項活動一般夜間進行,竹馬,一人一“馬”列隊表演,隨鑼鼓節奏,變換隊形耍花樣;旱船,二人一合,女駕...
西安市鄠邑區秦腔自樂班學會是2013年8月2日成立的社會團體。業務範圍 1.聚集秦腔藝術優秀人才,作自樂班戲迷與省市專業院團的橋樑紐帶。2.定期舉辦研討培訓班,提高我縣秦腔自樂班的演唱水平。3.舉辦展演及比賽,承辦與秦腔自樂班有關的各項活動。4.組織觀摩省電視台“秦之聲”及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的演出。註冊地址 ...
199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加入民主促進會,現任民進省委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陝西秦腔協會主席,陝西省文聯委員,陝西省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陝西省第八、九、十、十一屆政協委員。人物經歷 李東橋,生於1961年,陝西戶縣人。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二度梅花獎、上海白玉蘭獎主角獎獲得者。陝西...
吳德同志1934年8月24日生於陝西省戶縣。1940年9月至1951年1月,先後在戶縣東關張家祠堂、戶縣鎮中心國小及戶縣第一中學上學。1951年1月參加工作。1951年1月至1955年7月,先後在西北文化部劇改訓練班、西北戲曲研究院實驗學校學習戲曲表演;1955年7月至1965年10月,在陝西省戲曲劇院三團工作,任演員;1960年8月...
主要戲曲 大行弦子勝 “大行弦子勝”是河北“絲弦戲”同一個劇種的分支,它是由“清音桌”坐唱演變來的,歷史較較久,傳說清同治年間才加入了弓弦樂器“板胡”。曲牌分“官調”、“越調”兩大類,民間傳奇劇目較為豐富。眉戶戲 眉戶戲相傳出自陝西省的眉縣和戶縣。傳來晉南後,逐漸發展豐富成為具有晉南特色的戲曲...
戶縣社火是陝西省西安市的傳統民俗文娛活動。戶縣社火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有芯子社火、平台社火、牛拉社火、馬社火、背火、掮火、高蹺、竹馬、旱船、大頭和尚、打錢桿、熱蹩、火龍、地龍、舞獅子等近二十種形式。社火集中展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能,它涉及音樂、舞蹈、曲藝、雜技、武術、戲曲、工藝美術等眾多藝術...
迷胡戲又稱曲子戲,是一種陝西省的傳統戲曲劇種。唱白以關中語音為基準,多角色,以單曲反覆,或多曲聯綴演唱劇本唱詞,包含歡音、苦音雙調式系統的陝西曲子劇種。形成於清代中葉,主要流傳於以戶縣、周至、眉縣為中心的關中地區。簡介 迷胡戲是陝西省最古老的傳統戲曲,它發源於商、周時代,先源於宮廷高層人群享受...
《劉海砍樵》是湖南花鼓戲中的名篇。劉海故里為陝西西安戶縣阿姑泉歡樂谷,“劉海砍樵”這段愛情傳說在湖南可以說家喻戶曉,而隨著花鼓戲《劉海砍樵》的演繹和傳唱,也為全國不少觀眾所熟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戲曲的發源地——湖南常德。文藝演出 1952年,《劉海砍樵》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劇本...
蘭州眉戶,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曲藝,甘肅省縣(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文化館。歷史淵源 “蘭州眉戶”是廣泛流傳於蘭州地區的一種民間曲藝,其之所以稱“蘭州眉戶”,“眉戶”二字源自陝西眉縣、戶縣,最初是在眉縣、戶縣流傳的一種地方戲種,如現代戲“梁秋燕”、“夫妻識字...
劉茂森,秦腔演員,主工二花臉,陝西戶縣人,1927年生。代表劇目有《通夭犀》、《蘆花盪》、《苟家灘》等。個人經歷 十二歲時, 經父輩友人推薦, 進封至模主辦的陝西戲曲專修班學藝, 受栗懷坤、李可易以及京劇武功教練韓盛岫的師教。他聰穎勤奮、刻苦磨鍊, 童功尤為紮實, 為他後來藝術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出科...
李玉民(1920一1974),又名夏會,陝西戶縣秦鎮人。家境貧寒,為了生活,12歲在朝邑覺民社學戲。苦學習並有一付好嗓子,很快就出了名。曾在古荔、朝邑、二華、潼關、蒲城等地劇團從事文藝事且擔任主要演員角色,擅演鬚生。1951年,他與惠。朝邑發起成立了朝邑劇團,並擔任團長,10多年.劇團的發展、藝術建設、培養...
孫存碟,陝西戶縣人,國家一級演員,第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西安市政協委員,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副團長。主要作品 《赤桑鎮》秦腔拾黃金 用水墨形式表現中國傳統的戲曲題材,人物設計吸取丑角的特徵並加以提煉,場景設計學習中國傳統山水畫並加以創新,故事改編自秦腔折子戲,乞丐胡來夢到城隍老爺賜予他黃金...
號蓮舫,安徽宣城人。道光八年(1828)舉人,先後任陝西樂城、戶縣、岐山、長安知縣,後遷四川嘉定、夔州知府。所至有政聲。工詩,擅戲曲,著《味塵軒詩集》十六卷、《鳳飛樓》、《紫荊花》、《銀漢槎》等傳奇。見《晚晴移詩匯》卷一三二、《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卷四三、《(光緒)宣城縣誌》卷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