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斯棉尾兔

戴斯棉尾兔

戴斯棉尾兔(學名:Sylvilagus dicei):兔科、棉尾兔屬的一種哺乳動物。體長50-100毫米,體重0.8-2千克。是一種體型較大的棉尾兔。黑色短尾巴,短耳朵。背部呈橙色和棕色,兩側是灰黑色。腹部灰白色。眼睛紅色,該物種身上觀察到有多種顏色。

棲息環境海拔1800-3800米之間。棲息地是高山草甸和樹線以上的帕拉莫草原和雲霧森林。夜行動物,但它們在早上也很活躍。是獨居動物。植食性。食物包括豆類、莎草、樹葉、芽、水果和樹皮。是橫跨巴拿馬和哥斯大黎加邊境的塔拉曼卡山脈的特有種。

基本介紹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保護級別,主要威脅,

動物學史

1932年,小威廉·P·哈里斯(William P.Harris,Jr.)首次描述了戴斯棉尾兔。該物種曾一度被認為是林棉尾兔的亞種,但在2005年被劃分為一個獨立的物種。模式產地是"Copey de Dota",位於哥斯大黎加的“塔拉曼卡山脈”(Cordillera de Talamanca),海拔1,800米。

形態特徵

戴斯棉尾兔體長50-100毫米,體重0.8-2千克。是一種體型較大的棉尾兔。特點是短尾巴,短耳朵。背部呈橙色和棕色,兩側是灰黑色。黑色的尾巴很小,下體腹部的底毛是暗白色或灰色。眼睛閃耀著明亮的紅色,眼瞼的上部和後部周圍有血黃色眼環。頭頂多有黑色、深色斑塊。頭部背面的顏色也越深,從鼻腔向下延伸到耳朵。喉嚨上有一塊棕色的斑塊。該物種身上觀察到有多種顏色。

棲息環境

棲息地位於哥斯大黎加塔拉曼卡山脈,海拔1800米。是橫跨巴拿馬和哥斯大黎加邊境的塔拉曼卡山脈的特有種。它們的棲息地是高山草甸和樹線以上的帕拉莫草原。也生活在奇里波山(Cerro Chirripó)海拔3800米的橡樹為主的雲霧林和高海拔灌木叢中。該物種在帕拉莫草原(如Chirropo地塊)最為豐富,但也出現在這些高海拔生態系統周圍的灌木林和橡樹雲林中。

生活習性

戴斯棉尾兔是夜行動物,但它們在早上也很活躍。大多數棉尾兔是獨居動物。這意味著戴斯棉尾兔也是孤獨的。當光線照射到它們時,該物種會保持不動。一旦有人靠近它,它也會迅速逃離。該物種更喜歡開闊區域和森林邊緣,這就是為它們提供需要的開放空間。在野外,戴斯棉尾兔成為食肉動物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土狼。
所有的兔子都被認為是挑剔的美容師。這還包括戴斯棉尾兔,它堅持乾淨利落,像貓一樣舔自己。還傾向於攝入過多的頭髮。一旦毛球形成,它們就會阻塞胃出口。那時候它可能會被餓死,肚子會顯得很肥。
與其他棉尾兔一樣,戴斯棉尾兔吃植物性食物,包括莎草、青草、樹葉、芽、水果和樹皮。主要吃豆類、草類、一年生植物、雜草、多肉一年生植物,以及在夏季偶爾食用的花園蔬菜。這些由各種草、蔬菜、乾草和三葉草組成的圈養飲食對戴斯棉尾兔來說很有意義。

分布範圍

僅出現在哥斯大黎加的塔拉曼卡山脈和巴拿馬西部的高海拔地區(哥斯大黎加塞萬提斯1640米以上,哥斯大黎加塞羅奇羅波3800米)。也分布在巴拿馬希門尼斯牧場1180米處。
戴斯棉尾兔
戴斯棉尾兔分布圖

繁殖方式

在圈養條件下,戴斯棉尾巴的壽命可達8年。它們也與同品種的其他兔子一樣,可以在一歲時繁殖。成熟的雌兔在一個繁殖季節內可以產下大約5窩,每窩3-8隻幼崽。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ver3.1——易危(VU)。

主要威脅

影響迪氏戴斯棉尾兔的威脅鮮為人知,以下是哥斯大黎加塔拉曼卡山區的戴斯棉尾兔面臨的潛在威脅:
1.郊狼:一種非本地食肉動物(自然範圍隨著牛向南擴展),可能是塔拉曼坎地區最大的戴斯棉尾兔的天敵。在森林地區可能威脅較小,但在帕拉莫和草原,幾乎所有發現的糞便中都有戴斯棉尾兔的骨頭。
2.火災:塔拉曼卡的低海拔地區每年都會被燒毀,以控制範圍,但帕拉莫斯會周期性地在大面積上完全燃燒(也是人為造成的——意外和故意的)。這可能會通過移除草料產生短期影響,而通過移除藏身之處產生長期影響。
3.棲息地的喪失:加上火災,是該物種範圍下游的森林棲息地減少。這產生了範圍縮小的影響,因為它已經完全局限于山地森林地區,這些地區正在被砍伐和開墾,直到公園邊界。
4.中等食肉動物種群爆炸:在與戴斯棉尾兔和人類的接觸區,人們對大型哺乳動物進行了密集的狩獵,這間接增加了中等食肉動物(郊狼、狐鼬和其他兔子捕食者)的數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