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詩人戴叔倫著,他詩的體裁形式多樣: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體近體,皆有佳作。題材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戴叔倫集
- 創作年代:唐
- 文學體裁:詩
- 作者:戴叔倫
中唐詩人戴叔倫著。戴叔倫(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出生在一個隱士家庭。祖父戴修譽,父親戴昚用,都是終生隱居不仕的士人。戴叔倫年少時拜著名的學者蕭穎士為師,他博聞強記,聰慧過人,“諸子百家過目不忘”,是蕭門弟子中出類拔萃的學生。至德元載(756年)歲暮,為避永王兵亂,25歲的戴叔倫隨親族搭商船逃難到江西鄱陽。在人生地疏的異鄉,家計窘迫,於是他開始探尋仕途。大曆元年(766年),戴叔倫得到戶部尚書充諸道鹽鐵使劉晏賞識,在其幕下任職。大曆三年,由劉晏推薦,任湖南轉運留後。此後,曾任涪州督賦、撫州刺史,以及廣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經略使。他在任期間,政績卓著,是個出色的地方官吏。貞元五年(789年)四月,他上表辭官歸隱,六月十三日在返鄉途中客死清遠峽(今四川成都北)。第二年返葬於金壇小南門外縣城南郊。
戴叔倫的詩,體裁形式多樣: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體近體,皆有佳作。題材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對宋明以後的神韻派和性靈派詩人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今存《戴叔倫集》以明弘治、正德年間活字本為最早,收詩130首;其後有明嘉靖十九年(1540)朱警《唐百家詩》中戴叔倫詩;胡震亨《唐音統簽》“戴叔倫集”中收詩238首,另加附錄一卷;清康熙年間席啟編《唐百名家集》在胡本基礎上再加“補遺”一卷,是較好的本子;《全唐詩》收詩304首,為最多。今人蔣寅《戴叔倫詩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考訂戴詩184首,另有60首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