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表演程式研究

五四運動以來,同為文化精英的余上沅、趙太侔等出於對戲曲的熱愛,潛心研究戲曲表演與舞台演出,對戲曲表演的特點進行了理論上的分析與歸納,成績斐然,論述了戲曲表演虛擬性、程式化等特點,可以說,他們的探索完成了近代戲曲表演學的奠基。20世紀50年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理論體系曾風靡我國整個戲劇界。針對生搬硬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來創作劇目的現象,阿甲、李紫貴等一批具有豐富實踐積累的導演及表演理論家以超出常人的膽識向如坐神壇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理論提出質疑,並全面闡釋戲曲表演迥異於話劇的特殊性質,而後黃克保、陳幼韓等研究戲曲表演的理論家參與其中,從50年代至80年代,斷斷續續地搭建起戲曲表演這座理論大廈的框架結構,令後來的戲曲研究者以及導演、演員們大有撥雲見日之感。

基本介紹

  • 書名:戲曲表演程式研究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頁數:343頁
  • 開本:16
  • 作者:董德光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77441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董德光所著的《戲曲表演程式研究》分析了在近百年的戲曲理論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嚴重文化主體意識缺失的現象,認為這是導致建構系統化、科學化的戲曲審美價值體系和理論體系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是導致戲曲程式研究,始終圍繞擺脫類型化和形式主義指責為前提而缺乏更深一步研究的根本原因。作者提出戲曲理論最重要的一塊基石就是‘程式性’或‘程式化’概念,建立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此書以社會學的研究視角,以戲曲表演為研究對象,就戲曲程式問題作深入探討。試以回答“戲曲程式及表演程式是什麼”、“戲曲表演的起源與程式的形成”、“戲曲表演程式建構理論依據”等幾個問題,深入探討戲曲程式的性質與基本特徵形成之源,探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俗、社會心理對戲曲程式的創新和發展的影響,探索戲曲程式所承載的理論要點和觀念。此書的出版既有助於了解戲曲程式文化創新、變化、發展和傳播的規律,也有助於中國戲曲演劇體系的建立,實現民族演劇理論的自覺

作者簡介

工京劇老生,文學博士、教授、一級演員、碩士研究生導師、戲曲導演、中國戲劇家協會與中國演出家協會會員,曾任首屆全國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兼戲曲組組長。
首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學員。兩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發“表演獎”。
曾在京劇《徐策跑城》、《奧賽羅》、《杜十娘》等劇目中擔任主要腳色,並導演京劇《洛川悲歌》等。越劇《張羽煮海》、《繡球緣》、《杜十娘》(新編)及《爛柯山-雪樵》等。創作了《張羽煮海》(新編)、《包公賠情》、《杜十娘》(演出本改編)等越劇文學作品。任主編出版《回顧》、《談藝》(三冊),參與主編《中西名劇導讀》(九冊)、《回首當年——中國戲曲學院老戲單》等學術著作並發表論文十餘篇。參與完成北京市重點藝術文化學科群及新中國60年藝術教育的實踐進展與理論創新(戲曲卷)等五個項目。

圖書目錄

緒論/1
第一章 戲曲表演程式諸說/25
一、戲曲表演藝術特徵的探索/26
二、當代戲曲表演理論的奠基/37
三、當代戲曲表演理論的深入探討/49
第二章 戲曲程式之我見/69
一、“文化”定義的共同意義/70
二、戲曲程式的文化內涵/75
三、戲曲程式的文化影響/91
第三章 戲曲表演程式體系的基本構成/99
一、戲曲表演程式符號的基本要素/101
二、戲曲表演程式語言的符號體系/114
三、戲曲表演程式的價值觀與規範體系/128
第四章 戲曲表演藝術的起源/135
一、關於戲曲表演藝術起源的幾種主要學說/136
二、表演藝術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141
三、戲曲表演藝術起源於人類最初的動物本能/152
第五章 戲曲表演程式的形成/165
一、文化基因是戲曲表演程式形成的文化基礎和前提條件/166
二、巫,戲曲表演藝術與戲曲表演程式共生的標誌/181
第六章 戲曲表演程式建構理論的宇宙觀/203
一、“天人合一”建構藝術宇宙觀的理論基礎/204
二、“一陰一陽”建構藝術本體的理論基礎/217
三、“圓”建構藝術本體運動的理論基礎/227
第七章 戲曲表演程式建構理論的創作觀/239
一、“觀”是“立象”的基礎/240
二、“盡意”是“立象”的終極目標/246
三、“意象”之基本構成方法/260
第八章 戲曲表演程式建構理論的審美觀/277
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審美世界/277
二、“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審美標準/291
三、“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的審美最高境界/302
結語/315
參考文獻/323
後記/34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