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論

戲劇論是歐文·戈夫曼社會互動研究中所使用概念;他將在社會機構內的發生的互動比作劇院裡的演出,從戲劇的角度研究社會互動,故其理論稱作“戲劇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戲劇論
  • 外文名:Dramaturgy;dramatist
  • 類別:學術
理論簡介,理論闡述,發展來源,第一觀點,第二觀點,第三觀點,印象管理,前台後台,

理論簡介

他把社會機構比作舞台,人們在這裡登台表演。演出是由社會互動所有參與者的活動構成,包括自我表演、感情表達、信息傳送,也包括周圍人對這些動作、符號的理解。
表演時按一定的常規程式進行,表演中預先設計的模式逐漸展現出來,每個人都根據劇本扮演角色。

理論闡述

發展來源

戲劇論(dramaturgical theory)是從符號互動論中發展出來的、具有自身特點的、說明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論。其倡導者是美國社會學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他把社會比作舞台,把社會成員比作演員來解釋人們的日常生活,其代表作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第一觀點

戈夫曼認為,社會和人生是一個大舞台,社會成員作為這個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關心自己如何在眾多的觀眾(即參與互動的他人)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擬劇論研究的是人們運用哪些技巧在別人的心目中創造印象,戈夫曼將人們運用各種技巧和方法左右他人,以在他人那裡建立良好印象的過程稱為“印象管理”。印象管理不僅包括用自己的行為去直接影響對方,也包括建造自己表演的舞台布景,這實際上是對互動情境的設計。

第二觀點

戈夫曼認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場次進行表演,如果能夠按照劇本(即預想的方式)表演就按劇本表演,當劇本不明確或不完整(即情況更加複雜或發生變化)時就要隨機應變,臨時創作。

第三觀點

戈夫曼提出,人們為了表演,可能會區分出前台和後台。前台是讓觀眾看到並從中獲得特定意義的表演場合,在前台,人們呈現的是能被他人和社會所接受的形象。後台是相對於前台而言的,是為前台表演做準備、掩飾在前台不能表演的東西的場合,人們會把他人和社會不能或難以接受的形象隱匿在後台。在後台,人們可以放鬆、休息,以補償在前台區域的緊張。前台和後台可以是,但又不一定是一個固定的地方。比如對於工作組織的成員來說,工作場所是前台,人們要按照工作規則行事,但下班以後去聊天的地方就是後台了。有時,前台和後台可能是同一個地方,只是情境發生了變化,前台變成了後台。工作之後人們回到家裡是進入了後台,在夫妻因為家務而嘮叨甚至爭吵時,如果有客人敲門進來,夫妻會停止爭吵,向客人顯示出和睦的樣子,這時,後台已經變成了前台。戈夫曼認為,人們不能將前台行為用於後台,也不能將後台行為用於前台,而是應該在不同的場合表現出該場合應有的行為,而其標準是社會的規範,即社會對角色行為的規定。一個成功的社會成員就是要知道在什麼場合應該怎么做,判斷場合併用適當的方式去行動。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觀眾”也知道表演者有前台行為和後台行為,但他們很少對表演者行為的可信程度提出質疑,懷疑他在製造虛假印象。有時人們還會對表演者的、無意的、不合適的行為“有意視而不見”,以共同維護雙方的面子。因為在社會互動中,觀眾也是表演者,他也知道在特定情況下自己應該怎樣做,即選擇自己是實施前台行為或後台行為。

印象管理

戈夫曼認為,在表演中我們都非常關心和試圖控制自己留給他人的印象,我們通過言語、姿態、手勢等表現來使他人形成我們所希望的印象。因此,這是我們在為別人製造著“情景定義”。戈將這個過程稱作“印象管理”。 手段
外部設施:布景和道具;個人裝扮(儀表、舉止)。

前台後台

戈夫曼認為,人們表演的區域有前台和後台之分。前台是人們正在進行表演的地方,後台則視為前台表演做準備的、不想讓觀眾看到的地方地方。
成功的印象管理需要整個劇組進行合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