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通信衛星

戰術通信衛星

戰術通信衛星(tactical communication satellite)是一種能供戰場上的軍用飛機艦船、車輛和個人攜帶型終端等移動體通信用的衛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術通信衛星
  • 外文名:tactical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 工作頻率:300 mhz左右或900mhz左右
  • 發展趨勢:增大功率提高星上信號處理能力
  • 特點:戰術通信衛星發射功率大
  • 衛星天線:螺旋型無線
簡介,發展情況,前蘇聯,美國,英國,北約,

簡介

全球風雲變幻促使各國的軍事戰略發生了根本的轉變,90年代到21世紀初的軍事戰略越來越依賴于海、陸、空立體聯合作戰的能力。例如對美國來說,這意味著以前的陳兵歐洲一線要轉變到以美國本土為基地,至少要有25%的兵力具有全球應急的能力,並能適應各種作戰環境,靠快速、可靠、超視野的通信迅速遠征和集結。戰術通信衛星自然就成了最佳選擇,並要求通信的範圍由軍、師級擴展至戰區內各級指揮員以至單兵。
戰術通信衛星發射功率大,衛星天線往往採用螺旋型無線,工作在甚高頻(300MHz左右)和特高頻(900MHZ左右)頻段,波束較寬,能適應小型移動終端間的通信。已成功使用的戰術通信衛星有美國的“艦隊通信衛星”和‘借高頻後繼星”和俄羅斯的“箭”等衛星。其未來發展趨勢主要是增大衛星功率,提高星上信號處理能力,增強抗干擾和保密性能,並使通信終端進一步小型化。

發展情況

前蘇聯

前蘇聯時期,蘇聯除發射軍民兼用的“閃電”型通信衛星外,還非常重視發射軍用戰術通信衛星。這種戰術衛星從來未公開過,混在“宇宙”號衛星里。它們都非常小,每顆只有四十公斤重。衛星的軌道呈圓形,傾角七十度,高約一千四百五十公里。衛星之間的間隔不規律。此類衛星都是八顆為一組,用一枚火箭從普列謝茨克基地發射。從1970年4月開始(宇宙336一宇宙343),到1975年5月(宇宙732一宇宙739),共發射過九十六顆。
蘇聯的戰術通信衛星,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
  1. 由大量衛星組成的軍用戰術通信網,在短時間內,敵方想破壞整個衛星通信網,或使之失效,幾乎是不可能的。
  2. 假如有一顆衛星出現故障或隕落,對戰術通信影響很小。
  3. 由於衛星的軌道不高,衛星到地面站的距離不遠,不到四千公里,所以可採用簡易且可移動的小型地面站,這從軍事觀點來講極為重要。
  4. 低軌道的衛星,覆蓋地球面最小,在本國領土以外,難以或不可能竅聽衛星的通信,因此敵方只有干擾措施應對。
而缺點是:
  1. 要組成一個實用的戰術通信網,則需要許多顆衛星,很不經濟。即使這樣,也很難提供連續通信。
  2. 通信網的每顆衛星,沿其軌道極迅速地運行,地面站“看”到它的時間很短。這樣一來,在很短時間內,地面站只能與一顆衛星通信。其結果,為了保特地面站間的連續通信,必須經常變換衛星,而且地面站至少要有兩架天線,交替地通信,才能準確地跟蹤衛星。
  3. 每一座地面站或終端機,都要預先知道衛星的軌道,以便得悉衛星所在空間位置來決定自已如何工作。

美國

美國的軍事衛星通信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國防衛星通信系統”(DSCS)、“艦隊衛星通信系統”(FLTSAT)和““空軍衛星通信系統”(AFSAT)。DSCS傳輸能力較大,並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FLTSAT和AFSAT次之,不但傳輸容量小,而且尚不具備抗干擾能力。
美國軍用衛星通信系統由美國國防部負責,分為窄帶、寬頻和受保護等三大部分,負責為美軍提供空間多維信息連結。窄帶系統採用特高頻(UHF)頻段,提供用戶的話音、低數據速率、移動通信服務等;寬頻系統採用X和Ka頻段,主要解決大容量、高數據速率通信需求;受保護系統則採用極高頻(EHF)頻段,主要解決保密、抗干擾、防探測和防非授權進入通信需求,適用於保密通信。隨著衛星通信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套用,以及美軍在全球作戰環境多樣性和不可預測性的增加,包括“艦隊衛星通信”(FLTSATCOM)、UFO等傳統的窄帶軍用衛星通信系統愈來愈顯示出其容量不足、抗干擾能力差等缺點,難以滿足美軍作戰需求。為此,美國國防部一方面持續對UFO等衛星系統進行完善升級,包括加裝EHF外掛程式、增加編碼功能、提升終端性能等;另一方面則指定位於維吉尼亞州的“海軍計畫執行辦公室空間系統組”牽頭負責研發更為先進的MUOS,以滿足那些機動性更強、容量需求更大、業務質量要求更高的用戶需求。

英國

天網衛星系統是為滿足英國的軍用通信需要而設計的。英國從1962年起便開始研製天網衛星,與此同時還應邀參加了國防通信衛星系統 I 實驗階段的工作。1969年11月21日,它發射了第一顆軍用通信衛星天網衛星一IA。到1974年底共發射了4顆,其中天網衛星一IA和天網衛星一IB發射成功,天網衛星一IB和天網衛星IA發射失敗。天網衛星系統能夠提供遠程戰略點對點的數字通信,並能滿足特殊的戰術通信要求。該系統共有19個地面站,其中有6個固定站和13個移動站,必要時固定站也可以作移動站。

北約

北約(NATO)於1963年開始研究確定一個軍用通信衛星系統的可能性。1966年,美國提議,北約利用天網衛星技術建造一個軍用通信衛星系統。北約的衛星計畫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試驗與評價階段(1967~1970年),利用國防通信衛星1號衛星,確定軍用衛星通信的可行性;第二階段是一個工作系統的設計階段(1971~1973年),採用天網衛星技術設計方案;第三階段是提供一個工作衛星系統階段(1976~1980年)。北約於1970年3月20日發射了第一顆NATO一I衛星;1976年4月22日發射了第一顆NATO一l衛星。到1984年,已發射2顆NATO一I衛星和3顆NATO—III衛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