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齊返邦長法化刀幣(鄭州博物館藏文物)

戰國齊返邦長法化刀幣(鄭州博物館藏文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此展品為戰國時期的金屬器,錢幣為刀形,面文六字為“齊返邦長法化”。現收藏於鄭州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戰國齊返邦長法化刀幣
  • 館藏地點:嵩山南路168號(近綠城廣場)
  • 所屬年代:周
  • 所屬博物館:鄭州博物館
  • 所屬地區:河南鄭州
戰國齊返邦長法化刀幣:
該錢刀形,面文六字為“齊返邦長法化”;背文有三橫,中間一星,星下有一“工”字,正背面柄皆有兩脊,此系戰國齊幣。刀幣流通於戰國時期偏東方與北方,最初在齊、燕境內行用,隨後也在趙、中山等國與布錢並行。齊刀,在其面文中均有“法化”二字,化者,貨也,法化即法定貨幣,取象於商周時期的實用工具青銅削。
從史料來看,齊刀始鑄於齊桓公執政期間(前685年~前643年)。如《管子》載:“桓公鑄幣於莊山。” 戰國時期齊國鑄行的“齊返邦長法化”刀幣,俗稱“六字刀”。“齊返邦”指:公元前279年,齊田單以奇計攻破燕軍,一舉收復全部失地,齊襄王由莒城返回都城臨淄,得以復位,遂鑄造返邦刀以作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