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犀足筒形器是戰國時期文物,高58.8厘米、口徑24.5厘米、重38.55公斤,1977年在中山國王墓出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國犀足筒形器
- 出土時間:1977年
- 所屬年代:戰國
- 出土地點:中山國王墓
戰國犀足筒形器是戰國時期文物,高58.8厘米、口徑24.5厘米、重38.55公斤,1977年在中山國王墓出土。
戰國犀足筒形器是戰國時期文物,高58.8厘米、口徑24.5厘米、重38.55公斤,1977年在中山國王墓出土。器身圓形直筒,平底,下有三隻奇獸承托。器外表飾變形蟠虺紋並襯以細雷紋地,中間腰部有一道寬頻紋,寬頻紋上方兩側各...
戰國中期犀足筒形器是青銅蟠虺紋筒形器:高58.8厘米、口徑24.5厘米、重38.55公斤,1977年中山國王墓出土。說明: 高58.8厘米,寬24.5厘米 青銅蟠虺紋筒形器:高58.8厘米、口徑24.5厘米、重38.55公斤,1977年中山國王墓出土。器身圓形直筒,平底,下有三隻奇獸承托。器外表飾變形蟠虺紋並襯以細雷紋地...
玉獸和獸形器是玉器的一個重要種類,在遠古先民們開始制玉器時,肖生類玉器即已出現。商、周、春秋、戰國玉獸,有玉虎、玉兔、玉蛛螟、玉牛、玉熊、玉象、玉羊、玉馬等,既有立體圓雕,也有片狀器型,此外,還有獸面、獸首等紋樣。漢代玉獸,有玉熊、玉辟邪(怪獸)玉犀、玉豬、玉馬首等,其中玉獵以有名的...
戰國青銅動物雕塑的代表作有 陝西興平出土的犀尊 江蘇漣水出土的臥鹿、河北平山中山國墓出土的虎噬鹿器座等。犀尊軀體結構準確,充分表現出巨大體量的動物在靜止時的內涵力量。臥鹿據考應是青銅鏡架,鏡懸於鹿角上。但其造型的完整性完全可以作為獨立的雕塑作品看。它很好地表現了在靜臥中仍然保持警覺的鹿的神態。...
荒木 村重(1535年-1586年6月20日、天文4年-天正14年5月4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及大名。利休七哲之一。幼名十二郎,後改稱彌介(另一說法為彌助)。曾經與織田信長對抗的武將,祖先是藤原秀鄉。人物生平 既然是戰國末期露過臉的人物,照例要有些幼年傳說。《陰德太平記》稱,村重的父親...
在中山王墓出土的這些銅器中,還有一件較小的銅筒形器,高約40厘米,口徑約10厘米,器物上下各有一道斜格雲紋,兩側亦各有一鋪道銜環,半口深腹,中空,與三犀足銅投壺形制相同,但無三犀足。專家認為此也為一件小型的銅投壺,這兩件器物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另外,在山東省長島縣長山島出土了一件戰國早期...
戰國晚期,鐵兵器的使用漸多,逐漸淘汰了青銅戈,因此戈這種盛行於青銅時代的兵器,到西漢以後已絕跡。戈的組成 戈由戈頭、戈柲(即手持的長柄,多為竹、木質,柲頂端綑紮戈頭)和戈柲下端的鐏組成。戈頭一般由援、內(na)、胡、闌組成。“援”是戈的長條形鋒刃部分;“內”有納入之意,是戈尾部橫向伸出的...
1981年秋,北大歷史系考古專家對該遺址進行了調查試掘。文化層分為七層。第一層:為擾亂層(耕土層)。土色灰黃,土質疏鬆,包含有各個時代的陶片。第二層:春秋戰國文化層。灰色土,出土有戰國時期的筒板瓦片和少部分春秋時期的細把豆、灰陶盆等。第三、四層:為商代文化層。出土陶器以泥質灰 李固遺址 陶為...
壹漆木器 漢代人體經脈漆木俑 漢代木胎漆馬 漢代騎馬木俑 漢代駕馭木俑 漢代立侍木俑 漢代立侍彩繪木俑 漢代龍鳳紋漆竹飾件 漢代木牛 漢代夾紵胎漆洗 漢代木胎漆圓奩 漢代木建築模型 宋代鎏金木雕道教坐像 宋代鎏金木雕道教捧笏坐像 明代鎏金木雕道教拱手坐像 明代鎏金木雕道教拱手立像 清代木斗 貳銅鐵器 戰國...
秦俑坑已發現青銅鈹16件,可以訂正把過去將鈹誤視為短劍的錯誤。根據已發現的銅鈹實物,鈹全形由鈹首、格、銅鐓組成。有學者認為,鈹之(即長柄)有積竹、木柄兩類。而鈹也有扁莖銅鈹和銅鈹兩種,銅鈹主要流行於戰國時期的楚、趙等國。扁莖銅鈹主要流行於秦國。從鈹鐓內遺蹟來看,秦鈹使用的為積竹柄。戟...
鉤形玉 紅山文化 琥商 玉鳥周 玉虎佩西周 龍紋觿形佩 戰國 蟠虺紋大玉璧 戰國 雙龍珩戰國至西漢早期 梁詩正題詩古玉一盒六件 錐形器良渚文化 白玉環周 八棱鈕玉章 六朝 白玉龍風佩 明 黃玉龍鈞 清 錐形玉墜 清 八棱勒子 北宋 “修內司”銘玉一套十件 宋及以後 圭 鉞 刀幣佩 帶飾一對 璋 牌佩 鐘 ...
成都博物館藏品總數近20萬件,形成了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迄民國時期較為完整的藏品序列,類型涵蓋青銅器、金銀器、畫像磚、石刻、陶瓷器、書畫、家具、皮影、木偶、道場畫、面具、木雕等。 [7] 文物 先秦文物展示 [16] 文物名稱 介紹 圖片 狩獵紋銅壺 狩獵紋銅壺,戰國 成都青羊小區出土 腹徑26厘米,高41.4厘米 壺口...
戶方彝——器形最大的西周方彝 魯方彝蓋——西周商業發展的珍貴史料 斝 鳳柱斝——古代國寶級的青銅酒具 亞卹其斝——商末少有的鑄銘青銅器 爵 父辛爵——商周青銅爵之冠 伯公父爵——西周晚期斗形爵的器形代表 壺 單五父方壺——西周青銅壺中的精品 疢壺——壺中之冠 鑲嵌射宴紋壺——戰國青銅鑲嵌...
戶方彝——器形最大的西周方彝 魯方彝蓋——西周商業發展的珍貴史料 斝 鳳柱斝——古代國寶級的青銅酒具 亞恤其斝——商末少有的鑄銘青銅器 爵 父辛爵——商周青銅爵之冠 伯公父爵——西周晚期斗形爵的器形代表 壺 單五父方壺——西周青銅壺中的精品 疢壺——壺中之冠 鑲嵌射宴紋壺——戰國青銅鑲嵌...
大水田遺址考古發掘面積總計1300平方米,發現大溪文化、商周、戰國中晚期至西漢早期、六朝、唐宋遺蹟470餘處,其中墓葬258座、灰坑211座、房址1座、溝3條,出土陶、石、玉、瓷、銅、鐵、骨質器物小件1700餘件(套)。本次考古發掘工作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大量大溪文化遺存,部分資料填補了大溪文化發現的空白,對於...
中國春秋戰國時代青銅兵器製作之精良譽滿寰宇,如重見天日之吳王劍與越王劍,仍難解其繁複之鍛造過程。進入鐵器時代亦不乏精美作品,唯因我國素有入土陪葬習俗,鐵器特性與銅器相反,鐵器一旦入土大多鏽蝕殆盡,因此我國傳世之精良鋼鐵兵器為數不多,日本鮮有入土陪葬的風俗,加以日人勤於保養,所以其傳世兵器為數不...
關於關尹,在郭沫若的考證追記里,又加舉兩點例證,以為范蜎即環淵、關尹乃至其年代的依據:“今案范環之名又見《戰國策·楚策》,楚懷王欲相甘茂於秦,以問范環,范環以為不可。《史記·甘茂傳》亦載其事,則作范蜎(另:郭老推定荀子《非十二子篇》它囂形誤之根,即為范蜎,分別誤於這兩個字的一半。第...
從春秋、戰國、秦漢,到魏晉南北朝這一千多年的時期里,通榆境內生活的先人主要是東胡族、烏桓族和鮮卑族。本展廳展出的是興隆山鎮氈匠鋪鮮卑墓和團結鄉大崗墓葬出土的器物及圖片。氈匠鋪鮮卑墓出土器物較多,具有代表性的為鴨形鼎、金馬牌飾、五銖錢、銅飾件、銅鈴、銅鳴鏑、銅泡等。大崗墓葬也出土了五銖錢,...
李意願. 戰國西漢時期帶框牌飾研究.《四川大學》,2007 鄭廣榮. 簡談我國博物館事業的十年成就.《CNKI》,1992 羅二虎,徐鵬章. 成都指揮街周代遺址發掘報告.《南方民族考古》,1987 胡靜鋒. 博物館旅遊產品開發及市場行銷研究.《VIP》,2007 安琪. 表述異文化:人類學博物館的民族志類型研究.《思想戰線》,2011 查看...
牙鬼軍團,是特攝劇《手裏劍戰隊忍忍者》的主要敵對陣營。目的是讓牙鬼幻月完全復活而開始收集人類的“恐懼之力”。組織介紹 戰國最強武將—“牙鬼幻月”所率領的邪惡軍團,過去在戰國時代被伊賀崎一族擊敗並封印。在現代復活後,為了使牙鬼幻月完全復活而開始收集人類的“恐懼之力”。主要成員 首腦 高級幹部 牙鬼...
中國的象牙雕刻藝術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始於新石器時代。在北京黃土坡出土的戰國墓中發現過象牙梳子。遼、金、元、明、清歷代帝王都把象牙作為皇家供品,明代的果園廠和清代的造辦處都有為皇宮做象牙製品的作坊,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象牙名作“月曼清游”。中國象牙雕刻經過數幾千年的發展,清代中期陸續形成了若干個...
·洋屋嶺戰國墓 ·三門楚墓 ·網嶺東周、兩漢墓 ·新市東漢墓 ·企石東漢墓 ·蓮溪東漢墓 ·三南公路漢墓 ·均壩晉墓 ·施粥坡東晉墓 ·烈士塔晉墓 ·青雲山西晉墓 ·三南公路元墓 ·巨洲明墓 ·嘉樹清墓 ·桐梓坪清墓 第三節 現存古墓群 ·楊家洲漢墓群 ·灣塘漢墓群 ·八角山漢墓群 ·排上漢墓...
戰國 鳳鳥蓋銅瓠壺 戰國 嵌錯龍鳳紋銅壺 戰國 蔡侯產銅戈 戰國 銅劍 戰國 銅劍 戰國 複合銅劍 西漢 船紋雙耳銅提筒 戰國 羽狀地紋鏡 西漢 四葉龍紋鏡 東漢 龍虎瑞獸畫像鏡 東漢 重列神人車馬畫像鏡 東漢 神人禽獸畫像鏡 東漢 半圓方枚神獸鏡 東漢 李氏龍虎鏡 東漢 李氏龍虎鏡 三國 重列神獸鏡 唐 狩獵...
除擅竹刻外,亦善工犀、玉及漆器。有關其竹刻風格,清初張岱在其《陶庵夢憶》中稱讚其竹雕:“古貌古心”並“技藝之巧,奪天工焉”。濮仲謙擅長淺雕等,線條細如毫髮。本件香筒造型玲瓏小巧、雕鏤細緻,尤其是透漏雕及淺陽刻結合得異常嫻熟,松乾、松針、樹葉、梅瓣、樓閣斗拱、瓦面,甚至人物衣紋均以施刀...
戰國青瓷雙耳罐 漢綠釉陶博山尊 漢陶綠釉弦紋鼎 三國青瓷院落(塢堡)南朝四神磚 隋十二辰陶俑 唐三彩鴨形盂 唐長沙窯武士碗 宋定窯三足香爐 宋湖泗窯青白釉瓜棱執壺 宋吉州窯開光飛鳳罐 宋青白釉博山爐 宋影青立虎枕 元龍泉窯黃釉環耳瓶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明萬曆開光人物蒜頭雙耳瓶 明萬曆款五彩人物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