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博物館

成都博物館

成都博物館(Chengdu Museum),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小河街1號,是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所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創建於1958年9月15日,先後經歷成都市地誌博物館籌備委員會、成都市文物管理處、成都市博物館和成都博物院幾個發展階段。2015年底,成都博物館經成都市委編辦批准成立,2016年9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

成都博物館占地面積約17畝,總建築面積約65000平方米,主體建築分為南樓和北樓:南樓地上主要為辦公和科研區,地下為學術報告廳(多功能廳);北樓主要為展示區,首層為大廳、放映廳、特展廳,地下一層為人與自然專題展,地上二層至三層為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古代篇,四層為近世篇和民俗篇,五層為中國皮影木偶展,總展陳面積近2萬平方米。

2020年9月22日,成都博物館獲得第17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2020年12月,入選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2020年12月,被授予“2019-2020年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博物館
  • 外文名:Chengdu Museum
  • 地理位置: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小河街1號
  • 占地面積:17 畝
  • 類別:綜合性博物館
  • 投用時間:2016年9月15日
  •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20:30(周一閉館,19:30後停止取票)
  • 門票價格:免費
  • 建築面積:約 65000 m
建設沿革,建築格局,綜述,展覽,館藏文物,建設成果,技術成果,榮譽表彰,文化活動,作用價值,參觀信息,開放時間,門票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建設沿革

1958年9月1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組建成都市地誌博物館籌備委員會,此為成都市博物館前身。籌委會主任由時任成都市副市長李劼人擔任,館址設於大慈寺內。
1974年初,成都市文化局根據工作需要,組建“成都市文物管理處”,辦公地點設在文殊院內,恢復了原地誌博物館的文博業務工作。
1984年10月1日,成都市博物館在大慈寺正式對外開放。基本陳列為《成都簡史陳列》、《成都漢代畫像磚(石)陳列》。
2004年12月,成都市博物館遷出大慈寺,在琴台大廈過渡辦公,對原有藏品和新徵集文物進行資料庫建設及藏品檔案整理。
2008年5月,成都博物館新館中標方案模型在市規劃展覽館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公示。
2009年7月,成都市規劃委員會2009年第6次主任會議審議通過了最佳化後的成都博物館新館建築設計方案;同年12月,成都博物館新館奠基儀式舉行。
2010年1月,成都市發展改革委員會批准成都博物館新館立項,新館建設工作正式全面啟動。
2016年6月,成都博物館新館面向公眾試運行;同年9月15日,成都博物館正式開館。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蘇埃·阿克索伊、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甘霖等出席儀式。
2022年9月,成都博物館新館推出了全景導覽、文物3D形象、語音導覽等多種線上觀展模式,14個雲展已經上線。

建築格局

綜述

成都博物館位於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西側,占地面積約17畝,總建築面積約65000平方米。主體建築分為南樓和北樓:南樓地上主要為辦公和科研區,地下為學術報告廳(多功能廳);北樓主要為展示區,首層為大廳、放映廳、特展廳,地下一層為人與自然專題展,地上二層至三層為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古代篇,四層為近世篇和民俗篇,五層為中國皮影木偶展,總展陳面積近2萬平方米。

展覽

  • 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古代篇)
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古代篇)位於成都博物館2-3層,分為四個展覽,分別是“九天開出一成都:先秦時期的成都”,“西蜀稱天府:秦漢至南北朝時期的成都”,“喧然名都會:隋唐五代宋元時期的成都”以及“丹樓生晚輝:明清時期的成都”。
  • 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近世篇)
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近世篇)位於成都博物館4層。19世紀中葉以後,中國社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社會大變局,成都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保路運動的重要策源地、抗戰大後方的戰略重鎮、解放大西南的主要戰場。這三座豐碑,將永載近代中國的百年史冊。
  • 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民俗篇)
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民俗篇)位於成都博物館4層。陳列分為街巷、飲食、游賞、茶館四大板塊,有機串聯起生活民俗、生產民俗、社會組織民俗、歲時節日民俗、人生儀禮、民俗信仰、民間藝術等內容。
  • 影舞萬象:中國皮影展
影舞萬象:中國皮影展位於成都博物館第5層,展覽有影人、皮影雕刻工具、影卷、演奏樂器、民間藝人演出影像資料。還設有制皮基地、皮影雕刻班和皮影表演隊。使皮影這門活態的民間表演藝術採用博物館的形式得到系統、完整和妥善的保護。
  • 偶戲大千:中國木偶展
“偶戲千姿——中國木偶展”位於成都博物館第5層展廳北側,面積400餘平方米,展品實物200餘件。展覽追溯了中國木偶的歷史,著重介紹了中國流傳的提線木偶戲、杖頭木偶戲、鐵枝木偶戲、布袋戲與扁擔戲的分布與特點,以及木偶表演和造型藝術的發展和發展史中傳承並創造藝術的製作和表演藝術家們。
  • 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
“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位於成都博物館負一層,是成都博物館建館以來首個自然類主題展覽,展出300餘件動物標本,向觀眾多方位多角度展示不同大陸多樣物種和生態系統的特徵、背後的故事,闡述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館藏文物

  • 綜述
成都博物館藏品總數近20萬件,形成了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迄民國時期較為完整的藏品序列,類型涵蓋青銅器、金銀器、畫像磚、石刻、陶瓷器、書畫、家具、皮影、木偶、道場畫、面具、木雕等。
  • 文物
先秦文物展示
文物名稱
介紹
圖片
狩獵紋銅壺
狩獵紋銅壺,戰國
成都青羊小區出土
腹徑26厘米,高41.4厘米
壺口微侈,頸部瘦長,橢圓形腹,矮圈足。肩部兩側有對稱的鋪首銜環一對。從壺頸口部至圈足,全身分為七段,均有不同的圖案和紋飾組成。主題圖案有羽人仙鶴圖、狩獵圖、三足鳥向日圖等,在三組圖案之間,分別由幾何菱形紋、蟠螭紋、雲雷紋等紋飾間隔。
成都博物館
狩獵紋銅壺
蠶紋銅戈
蠶紋銅戈,戰國
成都交通巷出土
長25.2、寬6.3厘米
援部兩面均飾以獸面紋。內部正反兩面均飾有蠶形圖像,實證了先秦時期蜀人種桑養蠶、從事紡織的悠久歷史。
成都博物館
蠶紋銅戈
漆豆
漆豆,戰國
成都商業街船棺葬出土
豆盤口徑41.5、足徑37.5,通高23.8厘米
木胎。器表髹黑漆。盤面大部分塗朱,用線面結合的方法繪製複雜的紋樣,盤外壁紋飾似蟬紋。圈足上則以朱、赭兩色單線勾填蟠螭紋。
成都博物館
漆豆
兩漢文物展示
文物名稱
介紹
圖片
陶俳優俑
陶俳優俑,東漢
成都金堂李家梁子漢墓出土
尺寸:高60、寬40厘米
陶俑坐在一圓形坐墊上,頭戴巾帽,著褲赤足。上身袒露,聳肩,左手執鼓,右手握拳,作執槌擊鼓狀。右腳蹬踢,左腳蜷曲,仰面大笑。
成都博物館
陶俳優俑
石熊
石熊,東漢
成都六一一所漢墓出土
高40、長31、寬25厘米
石熊呈蹲坐狀,後肢著地,左爪置於膝上,右爪放置於腦後,肩部有圓形銎孔。熊首位於銎孔前方,杏眼圓睜,張口呲牙,短舌微吐,作咆哮威脅狀,耳部及口部殘留塗朱痕跡。腹部有環形肚臍。
成都博物館
石熊
經穴漆人
經穴漆人,西漢
成都市老官山漢墓出土
尺寸高14、頭寬2.6、肩寬4.2厘米
經穴漆人裸身,直立,手臂垂直放於兩側,手五指並齊,掌心向前,雙腳呈一字站立。光頭,眉、眼、鼻、口、耳清晰,體形勻稱。通體髹黑漆,身上刻有縱橫複雜的經絡線,並刻以圓點標示穴位。
成都博物館
經穴漆人
天回醫簡
2012年,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出土900餘枚包含醫學內容的簡牘,由於在水中浸泡了2000多年,殘缺、散亂現象十分嚴重,經過十多年的修復、還原、研究,整理出930支醫簡,2萬餘字的內容。
成都博物館
“天回醫簡”出土時的狀態
青銅象棋子
青銅象棋子,成都博物館藏。於2016年5月在成都天府新區萬安鎮附近的宋代磚室墓中發現。這套象棋子共30枚,經過保護清理後發現比現代中國象棋少兩枚“象”、一枚“炮”,多一枚“卒”。
成都博物館
青銅象棋子
莊園生活畫像石
莊園生活畫像石,1975年出土於成都金牛區土橋街道西側,曾家包漢墓的畫像石記錄了東漢時期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成都博物館
莊園生活畫像石
唐宋文物展示
文物名稱
介紹
圖片
團窠對獸紋夾聯珠對鳥紋半臂
團窠對獸紋夾聯珠對鳥紋半臂
唐(618-907年)
最大長80,最大寬65厘米
這件半臂由兩部分組成,色彩較為黯淡的一半是中國的陵陽公樣織錦,也就是蜀錦,另一半是西方的粟特錦,又叫波斯錦。
成都博物館
團窠對獸紋夾聯珠對鳥紋半臂
陶庭院
陶庭院
後蜀(934-965年)
成都龍泉驛區趙廷隱墓出土
長146、寬112.5、高45厘米
陶庭院為一座由大門、左右樓閣、後房圍合而成的圍廊式建築,庭院中有中心樓閣一座,庭院中還分布有陶灶、陶井、陶馬。
成都博物館
陶庭院
邛窯黃綠釉高足瓷爐
邛窯黃綠釉高足瓷爐
晚唐-五代
成都金河路遺址出土
口徑14,高15厘米
這件邛窯黃綠釉高足瓷爐爐體呈豆形,高柄足、子口、缺蓋。口沿與足部施黃釉。爐身通體貼塑三重捲曲蓮瓣,每層花瓣上模印手持菩提枝的飛天。三重蓮瓣錯落有致,施綠釉,花瓣尖積釉,使得釉色深淺分明。
成都博物館
邛窯黃綠釉高足瓷爐
宋 邛窯綠釉瓷省油燈
可以大大減少所使用的油料,堪稱古代版的“節能燈”。
使用時,盞面儲油。油中放燈芯點燃照明,中空的夾層則用來注水降溫以此降低燈盞內燈油的溫度,減少油的過熱揮發,達到省油“節能”的目的。
成都博物館
宋 邛窯綠釉瓷省油燈

建設成果

技術成果

成都博物館在施工過程中,採用了雙隔措施、隔捷運震動抗八級隔震技術、綱結構大跨度技術、高邊坡防護技術等新技術,運用空間外格線+鋼框架+核心筒組合結構體系施工、極繁極簡裝飾設計等創新技術9項。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針對工程的重點、難點開展技術攻關,形成了多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3項、省部級以上工法3項並獲得專利5項,《成都博物館新館防震(振)關鍵技術研究》科技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榮譽表彰

2017年11月29日,成都博物館新館工程獲2017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建築工程類(公建)一等獎。
2020年5月,成都博物館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評為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組織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單位。9月22日,成都博物館獲得第17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12月,入選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12月15日,被授予“2019-2020年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稱號。
2022年,成都博物館的“發現中醫之美——中國傳統醫藥文物特展”,榮獲第十九屆(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優勝獎。7月,成都博物館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文物局列入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名單。
2023年1月3日,上榜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的第一批四川省古籍保護站名單。1月7日,入選2022年度全國熱搜博物館百強榜單。5月18日,榮獲“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稱號。6月,列入四川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名單。

文化活動

2020年5月18日,抖音與成都博物館推出《列備五都:漢帝國時期的成都》,以多件文物串聯起漢朝成都的農業、紡織、食品、娛樂等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0年9月11日,成都博物館啟動“周末兒童博物館”活動,各種體驗活動吸引眾多青少年參與。
2020年11月9日,成都博物館與成都市石室中學校館共建戰略合作協定簽約儀式在成都博物館舉行。
2022年5月17日,“一支鉛筆誕生的世界:動漫原畫特展”在成都博物館開幕。
2022年11月25日,“百年無極——義大利國家現當代美術館藏藝術大師真跡展”在成都博物館開展。大展匯集了46位頂級西方藝術大師的62幅藝術傑作,包括梵·高、莫蘭迪、畢卡索、康定斯基等的作品。
2023年4月21日,四川省圖書館、四川博物院、四川科技館、成都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三蘇祠博物館、兩彈城博物館、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等九家聯盟發起單位代表共同啟動四川省文旅場館研學聯盟成立。
2023年五一期間,成都博物館的三大主題常設展“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影舞萬象·偶戲大千——中國皮影木偶展”“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開放。

作用價值

成都博物館是改革開放以來成都市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基礎設施,為城市提供了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務,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成都博物館主要通過文物徵集、保護、研究和展示工作,向公眾傳播成都歷史文化,為城市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務。

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

周二到周日 9:00-17:00(16:30停止進館);每周一(法定節日、小長假及黃金周除外)、除夕、正月初一閉館。

門票信息

門票免費(憑個人身份證領門票),租講解器20元/個(需押身份證或200元)。

地理位置

成都博物館位於成都市青羊區小河街1號(成都市天府廣場西側)。
成都博物館新館

交通信息

公交:乘坐成都公交13、30、43、47、64、78路至西御街站。
捷運:乘坐成都捷運1號線、2號線至天府廣場站,西1(北)出口、西1(南)出口出站。
自駕:天府廣場設有地下停車場,24小時開放,停車費:5元/2小時,2小時後2元/小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