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扁莖銅短劍是戰國時期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國扁莖銅短劍
- 館藏地點:廣東博物館
- 所屬年代:戰國時期
- 類別:武器
戰國扁莖銅短劍是戰國時期的文物。
戰國扁莖銅短劍 戰國扁莖銅短劍是戰國時期的文物。
2014年徵集於寧夏固原市原州區,現收藏於寧夏固原博物 館。文物歷史 2014年徵集於寧夏固原市原州區,現收藏於寧夏固原博物 館。文物特徵 戰國雙鳥首青銅短劍長21.1厘米,寬3.1厘米,劍首作兩鳥首相對連線呈橢圓形。扁莖,中部有一長條形孔,格呈翼狀,劍身寬短,直刃中部起脊。
秦俑坑已發現青銅鈹16件,可以訂正把過去將鈹誤視為短劍的錯誤。根據已發現的銅鈹實物,鈹全形由鈹首、銅組成。有學者認為,鈹之(即長柄)有積竹、木柄兩類。而鈹也有扁莖銅鈹和銅鈹兩種,銅鈹主要流行於戰國時期的趙、楚等國。扁莖銅鈹主要流行於秦國。辨 - 鈹到底是短劍 還是加長柄的長兵器 《說文》...
此展品為戰國時期文物。鞘長23.3厘米,鞘寬13.8厘米,一劍長28厘米,二劍長28.4厘米,削長15厘米,寬2.3厘米。青銅質。劍鞘分前後兩片合成,整體略呈三角形,兩側飾翼,中空呈菱形,鞘正面滿飾雲紋,背面充素,內裝巴蜀短劍兩件,一為素身,另一柄莖至刃後端飾巴蜀符號,劍均為扁莖無格柳葉形,隆脊,...
此展品為十九世紀文物。全長37 cm(不連鞘),刃長25 cm,淨重246 g,不丹在梵語中意為“西藏的邊陲”,所以其兵器受西藏和中國影響很大。此劍裝飾精美豪華,劍鞘和劍柄以純銀製成,並通體鏤空龍、雀、佛、花卉各種精美圖案和紋飾,表面多處鎏黃金及鑲嵌綠松石,其手工細膩。劍刃狹窄,鋒利,保存上佳。現收藏於...
鈹是古代著名長兵器之一,它是一種起源於短劍的長柄兵器,過去很多出土的鈹兵曾被誤作短劍。而鈹也有扁莖銅鈹和銅鈹兩種,銅鈹主要流行於戰國時期的趙、楚等國。扁莖銅鈹主要流行於秦國。青銅鈹簡介 我國最早的古文字學著作《說文解字》(東漢,許慎 著)這樣解釋鈹的概念——“鈹者,劍刀裝也”。鈹的外形...
戰國時期,兩廣和湖南南部地區又廣泛出現一類扁莖銅短劍,形制與早期扁莖式劍有所區別:扁莖,多為折肩,少數斜肩;莖部多有一個穿孔,或無穿孔而有凹缺;劍脊部常顯著凸起,劍身截面略呈“十”字形;皆裝有圓盤形劍首;一些劍還套裝銅劍可知,多為凹形格,少數為“一”字形格。這類劍遂成為戰國百越銅劍的...
1972年陝西鳳縣曾出土三件扁莖柳葉形銅短劍,年代所碎為是春秋,形制與周初扁莖柳葉形劍相同。鳳縣在寶雞西南,毗鄰漢中,這批材料,無論出土地還是年代,都處於周初扁莖柳葉形劍和戰國巴蜀式劍的中介點上,或可反映扁莖柳葉形劍之向西南地區傳播。改裝式劍 戰國時期,巴蜀與長江中游楚國的關係日益密切,受到楚...
銀山嶺戰國是小型的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其中87座在墓底設腰坑,腰坑內放置1件陶器。隨葬品以實用器為主,其基本組合是銅兵器(或陶紡輪)、生產工具、生活用器。銅兵器是劍、矛、镟配套;生產工具是鋤、刮刀配套;生活用器是鼎、盒、杯配套。其中銅扁莖短劍、銅雙層肩鏟形鉞、銅刮刀、銅盤口鼎、銅柱頭飾、鐵...
銅甬鐘廣泛流傳於西甌或西甌駱越錯居地區,在右江中游田東偶有一見,沒有再向西傳;柱形器只見於西甌地區,在駱越地區至今尚未發現;扁莖短劍普遍流行於西甌地區,在駱越地區也不少見,但與一字格劍和弓形格劍相比,數量少得多;流行於西甌的竹葉形刮刀,在駱越地區也偶有發現,如武鳴安等秧戰國墓、賓陽韋坡戰國墓...
戰國蜻蜓眼琉璃珠 漢代“陳過之印”龜鈕銅印 漢代鎏金銅盤龍 漢代弦紋高圈足銅壺 漢代魚蛇紋虎鈕錞於 漢代雲紋銅鉦 戰國扁莖銅短劍 唐代雞冠花形頭蜜蜂紋銀釵 宋代連珠紋金手鐲 明代雙烏梅花形銀帶扣 清代苗族銀花飾件 清代苗族銀獅飾件 保靖縣(廣州)鄉情聯誼暨招商引資推介會 湘西自治州礦業行業商會在保靖縣...
從晚商時期開始,到春秋戰國時期流行一種以血緣關係為紐帶聚族而葬的習俗,據墓葬分布特徵分析,可以推定腰子侖春秋墓群也是個族墓群,族葬制是當時社會組織形態的反映。文物遺存 腰子侖春秋墓群113座墓葬共出土各類文物350件,大體可分為生產工具、生活用具、作戰兵器三大類。其中銅劍35件,銅矛35件,銅鏟22件,...
考古發現的吳王劍有九把。1965年,在山東平度縣廢品收購站發現一把吳王夫差劍。1974年,安徽廬江縣農民在開挖水渠時,無意發現一把吳王劍。1976年,河南輝縣百泉文物保管所從廢銅中發現一把吳王夫差劍。1976年,湖北襄陽蔡坡12號戰國墓出土一把吳王夫差劍。1991年河南洛陽中州中路戰國墓出土一把吳王夫差劍。此外,山西...
神桔列山腳墓群 【神桔列山腳墓群】在保靖縣龍溪鄉要壩村東,分布面積2160平方米,1982年清理墓葬15座,其中戰國墓12座,漢墓2座,宋墓1座,均為土坑豎穴墓。戰國墓出土陶器有鼎、盒、壺、豆、缽、碗、罐等。銅兵器有扁莖元格或套格短劍。
秦俑坑已發現青銅鈹16件,可以訂正把過去將鈹誤視為短劍的錯誤。根據已發現的銅鈹實物,鈹全形由鈹首、格、銅鐓組成。有學者認為,鈹之(即長柄)有積竹、木柄兩類。而鈹也有扁莖銅鈹和銅鈹兩種,銅鈹主要流行於戰國時期的楚、趙等國。扁莖銅鈹主要流行於秦國。從鈹鐓內遺蹟來看,秦鈹使用的為積竹柄。戟...
鉞作為一種兵器,由青銅鈹頭、長柄構成,鈹頭尖鋒直刃、扁莖,穿透力很強,很可能是由扁莖短劍發展而來。它出現於春秋時期,在戰國時期大量使用。至於斧鉞,由於其殺傷力不如戈矛,在春秋時期實戰中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已多用於儀仗、裝飾之需,以作為軍權的象徵。青銅器注 青銅器主要指先秦時期用銅錫合金製作的...
據專家考證,花山岩畫繪製於戰國至東漢時期,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關於花山岩畫的最早記載,在明代張穆的《異聞錄》,文中是這樣描述的:“廣西太平府有高崖數里,現兵馬執刀杖,或有無首者。”據清光緒九年(1883年)出版的《寧明州志》記載:“花山距城五十里,峭璧中有生成赤色人形,皆裸體,或大或小,或執...
青銅劍的興盛期約當春秋中晚期和戰國時期,但是早在銅劍興盛之前,鐵劍就已經出現了。1990年在河南三門峽市上村嶺虢(guo一聲)國墓地發掘了西周晚期的2001號大墓,從墓中出土一件銅莖玉柄鐵劍,經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史研究室鑑定,其劍身系以塊煉鐵鍛制而成。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一件鐵劍,也是最早一件人工...
柄曲刃劍 巴蜀之劍 柳葉飛擲/神秘的圖紋符號/淵源流變/改裝 式劍 西南夷之劍 滇式短劍/滇西式短劍/滇西北和川西高原之 劍/用劍習俗和帶劍方式 百越之劍 扁莖式短劍/人形柄短劍及其他 第五章 斗轉星移:鐵劍和銅劍的 興替 鐵劍的初起和發展 虢國大墓的發現/戰國鐵劍/楚劍聲名/鐵劍興 盛和銅劍衰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