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榮普

戚榮普(1916~1967),原籍湖北沔陽,出生於天津。7歲時隨父定居於青島,民國22年(1933年)畢業於青島禮賢中學。同年9月,考入上海同濟大學工學院攻讀機械。民國26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校遷至昆明。民國28年畢業後,留校任助教。戚榮普1960年被錯定為“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並取消中共預備黨員資格。1979年11月10日,經上海汽輪機廠黨委複查糾正,中共上海市第一機電工業局委員會和上海市閔行區委批准,撤銷了對戚榮普的錯誤結論,恢復黨籍,按期轉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戚榮普
  • 出生地:天津
  • 出生日期:1916
  • 逝世日期:1967
簡介,履歷,榮譽,工作經歷,積勞成疾,

簡介

民國28年(1939年)畢業於同濟大學機械工程系。民國34年夏公派至英國留學學習柴油機和汽輪機製造技術。民國36年冬學成歸國。次年,應通用機器公司總經理馬雄冠之邀,到通用機器廠閔行製造廠從事機械設計工作。
人物圖片人物圖片

履歷

民國28年12月進國民政府重慶兵工署第50兵工廠任技術員。
民國29年8月到四川綦江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電化冶煉廠任助理工程師。
民國31年4月,任重慶私營恆順機器廠設計股長。
民國34年8月,考取國民政府教育部公費留學英國,先後在英國申庭納柴油機廠和通用電器公司汽輪機廠實習兩年,於民國36年底回到上海。
民國37年1月,應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通用機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馬雄冠之聘,到上海通用機器廠(現上海汽輪機廠)任設計處長。
1949年12月,調任華東工業部機械處技術室副主任、工程師。
1950年赴東北主持大修大連沙河口發電廠汽輪發電機。
1954年8月重返上海汽輪機廠,歷任設計科科長、總設計師、副總工程師。
1955年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
1953~1955年參與領導國內引進捷克技術、試製第一台6000千瓦電站汽輪機的工作。此後,戚領導全廠設計人員,通過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和再開發,先後研製成功數十種汽輪機,並使之標準化和系列化。
1956年獲上海市先進工作者、全國機械工業先進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等稱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初,他參與並領導中朝邊境水豐發電站和大連發電廠的設備搶修工作。
60年代初,受命領導上海汽輪機廠承擔大功率中速艦用柴油機的試製任務,完成2200馬力艦用柴油機的試製,並於1966年通過國家鑑定,投入批量生產。

榮譽

1955年,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
1956年,獲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被評為上海市先進生產者,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62年,被選為國家動力機械學會委員。
1963年兼任國家計委電工組熱機及船舶組動力裝置分組委員,上海市科委電機專業組委員。

工作經歷

1953年3月,調任第一機械工業部第四局綜合設計處組長、工程師,參予對引進捷克斯洛伐克6000千瓦成套發電設備技術資料的整理、翻譯、圖紙轉換和製造籌劃工作。後來,第一機械工業部把製造6000千瓦汽輪機的任務交給了上海汽輪機廠。
1954年8月,戚榮普調任上海汽輪機廠設計科長、總設計師、副總工程師等職,負責新中國第一台6000千瓦汽輪機試製。在研製6000千瓦汽輪機時,不分晝夜地工作,以淵博的知識同捷克斯洛伐克專家互相砌磋合作,使機組於1955年6月順利試車成功。受到第一機械工業部的嘉獎。此後,他自費高價從國外購買各種技術書籍,自學自動控制原理,研究各國汽輪機資料,跳出捷克斯洛伐克技術框框,結合中國實際,運用國外先進經驗,推行規格化、系列化、標準化分類管理方法,主持領導自行設計製造了中國第一台1.2萬、2.5萬、12.5萬和30萬千瓦等各種大小容量、不同類型、不同壓力的電站和工業用汽輪機,為中國汽輪機由仿製到自行設計製造,機組由小到大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並為國家培養了一批能獨立設計製造汽輪機的專業人才。
60年代初,又主持設計和參加領導試製成功中國第一台4250立方米/分鼓風機和第一台2200馬力高增壓船用柴油機。

積勞成疾

1966年冬,受命主持設計試製3000馬力中速船用柴油機、超高壓中間再熱12.5萬千瓦汽輪機和中間再熱30萬千瓦電站汽輪機組。不分晝夜,全身心地投入這些大型動力設備的設計和試製之中,不幸於1967年7月,在連續幾個通宵工作之後,一病不起,於8月11日與世長辭。臨終前還連聲呼喚:“醫生,我還要工作,我還要工作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