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心理學實證研究社會思維

我是誰:心理學實證研究社會思維

《我是誰:心理學實證研究社會思維》是2020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是誰:心理學實證研究社會思維
  • 作者:戴維·邁爾斯
  • 出版時間:2020年7月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ISBN:9787115536976
  • 類別:心理學圖書
  • 開本:32 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從亞里士多德開始,哲人們不斷向我們揭示人是社會性動物。但這種哲學式的指引無助於緩解我們紛繁複雜的現實困惑,在這種情況下,實證取向的社會心理學恰好可以彌補這種不足,為我們刻畫出社會性動物的細節。
戴維·邁爾斯和瓊·特韋奇的Exploring Social Psychology 以“社會思維”“社會影響”和“社會關係”為主題,清晰地為我們展示了近百年來社會心理科學對上述問題的回答。該書的獨到之處在於它打破了傳統大部頭教科書的編寫方法,將每個有趣的話題組織成10 000 字左右的篇幅,以符合人們長時注意的習慣時長,獲得閱讀的“完成感”。為了更加方便讀者攜帶和閱讀,我們在保留模組化編寫優點的同時,在新版的改編中將500多頁的原書按上述三個主題拆分為三個小本。
本書《我是誰:心理學實證研究社會思維》,便來自Exploring Social Psychology 的*編“社會心理學導論”和第二編“社會思維”,探討了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涉及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服務偏差、社會信念和判斷、態度與行為的相互影響等內容。
全篇邏輯嚴謹、用語清晰、言必有據,與市面上處理這些主題的常見寫作手法形成鮮明對比;它或許不能解決您的所有困惑,但不論您是心理學的本科生、研究生、專業從業者還是普通讀者,本書都能為您帶來驚喜。

作者簡介

戴維·邁爾斯
1942年生,美國密西根霍普學院(Hope College)心理學教授,是知名的心理學家。邁爾斯著述頗豐,已出版17部著作,包括經典暢銷教科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綱要》等。邁爾斯在30多種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包括《科學》《美國科學家》《美國心理學家》和《心理科學》等。他還致力於把心理學知識介紹給普通讀者,在近50種科學雜誌上撰寫專欄,包括《今日教育》和《科學美國人》等。由於邁爾斯在研究和寫作上的突出貢獻,他曾獲得眾多獎項,包括美國心理學協會的“高爾頓·奧爾波特”獎、美國腦和行為聯合會的“傑出科學家”獎、美國人格及社會心理學分會的傑出服務獎以及2011年美國科學院的總統獎,等等。
瓊·特韋奇
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在密西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凱斯西儲大學完成了社會心理學的博士後研究。現在是美國聖迭戈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已發表120餘篇科學論文,主題涉及代際差異、文化變遷、社會排斥、性別角色、自尊以及自戀等。她的研究曾被《時代》《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和《華盛頓郵報》等報導過。她在多個網站和雜誌上為普通讀者撰寫文章,其中《大西洋月刊》上的一篇文章獲得了全美雜誌獎的提名。她經常向大學的教職工、軍人、夏令營負責人和企業高管講授代際差異問題。
譯者簡介:
侯玉波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學—香港青年協會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研究領域涉及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文化心理學和網路心理學。主要研究中國人辯證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結構、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人社會適應的影響以及君子人格等問題。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標準化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監事,人格分會會長,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心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宣部輿情調研專家組成員。

圖書目錄

目 錄
序 21
1 如何開展社會心理學研究 23
理論的形成與檢驗 24
相關研究:探尋自然的聯繫 27
相關和因果 30
實驗研究:探尋因果關係 32
控制:變數的操縱 33
隨機分配:重要的平衡儀 35
實驗研究的倫理道德問題 37
從實驗室推廣到生活 39
2 你早就知道了嗎 43
3 自我概念:我是誰 51
我們世界的核心:我們的自我感覺 51
自我與文化  53
個人主義在文化內的滋長 55
文化與自尊 61
自我認識 62
預測我們的行為 63
預測我們的感受 65
自我分析的智慧和錯覺 68
4 自我服務偏差 71
對積極和消極事件的解釋 72
我們都高於平均水平嗎 74
盲目樂觀 79
虛假普遍性和虛假獨特性 83
自尊動機 85
5 自戀以及自尊的限度 89
高低自尊的權衡 90
自我效能 97
6 基本歸因錯誤 99
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歸因錯誤 102
我們為什麼會犯歸因錯誤 106
視角和情境意識 107
文化差異 110
基本歸因錯誤的影響 112
7 直覺的力量與危害 115
直覺的力量 116
直覺的局限性 119
我們高估了自己判斷的準確性 121
過度自信的補救措施 126
構建記憶 127
重構我們過去的態度 128
重構我們過去的行為 130
8 非理性的原因 133
我們的先入之見控制我們的解釋 134
我們更容易被令人難忘的事件而非事實所左右 136
我們錯誤地知覺到相關和控制 140
錯覺性相關 140
控制錯覺 141
我們的信念可以產生證明自己的證據 145
教師的期望會影響學生的表現嗎 146
我們從他人那裡得到了我們所期望的嗎 148
結 語 151
9 行為與信念 153
態度影響行為嗎 154
行為影響態度嗎 156
角色扮演 156
言語會變成信念 160
惡行與態度 161
種族間的行為和種族態度 165
洗 腦 166
為什麼我們的行為會影響我們的態度 168
10 臨床直覺 175
錯覺性相關 176
後見之明 177
自我證實的診斷 180
臨床直覺與統計預測 181
對改善臨床實踐的啟示 185
11 臨床治療:社會認知的作用 187
社會認知與抑鬱 188
扭曲事實還是現實主義 189
負性思維是抑鬱的原因還是結果 191
社會認知和孤獨 196
社會認知和焦慮 199
社會心理治療方法 204
通過外在行為引發內在改變 204
打破惡性循環 205
參考文獻索引 210
參考文獻 21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