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相印:我的教育人生》為“上海高等教育文庫·領導篇”系列。《我心相印:我的教育人生》從個人經歷和理念出發,記錄了作者數十年的教育人生,從上海科大的求學經歷、文革期間的下鄉勞動、恢復高考後在工大讀研究生、直至在上海版專的十年校長生涯。全書從側面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所發生的顯著變化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彰顯了作者在這一奮鬥歷程中求實創新的精神品質及令人欽佩的工作業績。
基本介紹
- 書名:我心相印:我的教育人生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頁數:210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作者:杜飛龍
- 出版日期:2010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13065315, 731306531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我心相印:我的教育人生》:上海高等教育文庫·領導篇。《我心相印:我的教育人生》可作為高校領導和教育研究人員了解高校發展的參考讀本。
圖書目錄
我的教育人生
少年擷趣
我的國小
在大躍進的日子裡
書香門第一九二號
我的老家在寧波
科大求學
考上科大
科大教會我很多
大學生活小記
下連當兵
農村“四清”二三事
上延安
徒步杭州
農場鍛鍊
仰望星空
在喬司軍墾農場
拆灶頭給我的啟示
部隊派我去公安
乘勢而行
皖南支內
進山
黟縣拉練
我替老楚買手錶
我學會了修機器
黃河灘上的情結
雪夜進山過大年
高炮指揮儀淋雨試驗
考上了研究生
工大任教
上課忘了帶講稿
埋怨和牢騷是無能的表現
參加工大首次教學迎評工作
在市委黨校學習
工大自主招生
在美國學習和考察
版專十年
我到版專當校長
陽光、桃李——畢昇像
印刷圖文信息處理專業的創辦與建設
公家的錢一分也不能拿
到北京參加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
要錢還是要命?
我向洋人討欠款
“不見機器不給錢!”
“這是社會主義嗎?”
中日校際交流和吉田公彥先生
北方的冬夜是寒冷的
為職工住房設計新房型
校長炒股?
山歌要唱,實事要做
中南海的陽光很燦爛
輪椅送給呂紀校長
學校建了印刷博物館
選舉人民代表,要的就是民主
材料連夜送北京
福利分房在版專
小寧出國
發獎金不是恩賜
版專辦了中美合作班
辦好食堂,穩定學校
搞好教材建設要花大力氣
學校擴招,急需教師怎么辦?
一張交通卡
不平靜的兩個夏天
讓校辦工廠成為實訓基地
星星撒落大學城
版專第一次貸款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把像樣的學校交給教委
“上管海陸空,下管陰溝洞”
要讓教職工先得實惠
站在背後的女孩
東水西調
話說版專圖書館
木匠小王要我多招生
在思想觀念上,領導要走在民眾的前面
實訓樓的改造與建設
高職高專學生在專業方面至少要有兩個能力
論文與演講
淺談世紀之交的中國出版與出版教育
以“繁榮出版印刷事業實現教育現代化”作為我校的改革目標
加強重點學科建設振興出版印刷事業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與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合作辦學的可行性報告
關於搞好我校教學工作的幾點意見
利用社會資源加快學校改革發展步伐
我校學分制改革的探索
教育管理之二十個隨想
附錄校長答問錄
少年擷趣
我的國小
在大躍進的日子裡
書香門第一九二號
我的老家在寧波
科大求學
考上科大
科大教會我很多
大學生活小記
下連當兵
農村“四清”二三事
上延安
徒步杭州
農場鍛鍊
仰望星空
在喬司軍墾農場
拆灶頭給我的啟示
部隊派我去公安
乘勢而行
皖南支內
進山
黟縣拉練
我替老楚買手錶
我學會了修機器
黃河灘上的情結
雪夜進山過大年
高炮指揮儀淋雨試驗
考上了研究生
工大任教
上課忘了帶講稿
埋怨和牢騷是無能的表現
參加工大首次教學迎評工作
在市委黨校學習
工大自主招生
在美國學習和考察
版專十年
我到版專當校長
陽光、桃李——畢昇像
印刷圖文信息處理專業的創辦與建設
公家的錢一分也不能拿
到北京參加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
要錢還是要命?
我向洋人討欠款
“不見機器不給錢!”
“這是社會主義嗎?”
中日校際交流和吉田公彥先生
北方的冬夜是寒冷的
為職工住房設計新房型
校長炒股?
山歌要唱,實事要做
中南海的陽光很燦爛
輪椅送給呂紀校長
學校建了印刷博物館
選舉人民代表,要的就是民主
材料連夜送北京
福利分房在版專
小寧出國
發獎金不是恩賜
版專辦了中美合作班
辦好食堂,穩定學校
搞好教材建設要花大力氣
學校擴招,急需教師怎么辦?
一張交通卡
不平靜的兩個夏天
讓校辦工廠成為實訓基地
星星撒落大學城
版專第一次貸款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把像樣的學校交給教委
“上管海陸空,下管陰溝洞”
要讓教職工先得實惠
站在背後的女孩
東水西調
話說版專圖書館
木匠小王要我多招生
在思想觀念上,領導要走在民眾的前面
實訓樓的改造與建設
高職高專學生在專業方面至少要有兩個能力
論文與演講
淺談世紀之交的中國出版與出版教育
以“繁榮出版印刷事業實現教育現代化”作為我校的改革目標
加強重點學科建設振興出版印刷事業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與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合作辦學的可行性報告
關於搞好我校教學工作的幾點意見
利用社會資源加快學校改革發展步伐
我校學分制改革的探索
教育管理之二十個隨想
附錄校長答問錄
文摘
我們的主要工作是摘棉花。每個人發一個粗布口袋扎在腰上,然後在大田裡採摘。那年棉花長得很好,雪白的棉絮從綻開的果殼中吐出來,一團團一簇簇,抓在手中又鬆軟又暖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感到並不輕鬆,因為採摘時總是彎著腰,時間一久就感到腰酸背痛。而且棉花果殼的刺頭很扎手,一天下來被刺得生痛。但大家的勞動態度很好,沒人叫累叫苦。
那時已值晚秋,冬耕的作業即將開始,公社社員們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大隊里召開誓師大會打擂台,上台發言的農民講得十分精彩,有幾句話是完全一樣的:
“我們要鼓足幹勁搞生產,我們決心深耕一尺半,精耕細作,勇奪高產!”“我們要打掉它的擂台面,掀掉它的擂台角!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豪言壯語一出,台下立即傳來陣陣熱烈掌聲。而且社員們說到做到。記得有天晚上同學們到大隊部開會,會議結束後田野里已是漆黑一片,大家都打著手電,在田埂上蜿蜒前行。經常聽到老師叫我們當心深溝!我幾次打著手電往下照,哪是深耕一尺半啊?都有六、七尺深,有的竟有丈把深!我們當時年少不懂事,只覺得農民覺悟好高,幹勁真足。後來才知道這樣的深耕將生土從地下深處翻上來,面上的熟土埋了下去,土地就此失去了肥力,所以後來就不長莊稼了。1959年至1962年的三年自然災害雖然與天氣有關,但可以肯定地說與這樣的深耕也有關係。
還有一次到馬陸公社大禮堂聽報告,聽報告的全是到馬陸勞動的學生,大約有一千多人濟濟一堂。報告人是馬陸公社黨委宣傳部長。他口齒清楚,滔滔不絕,講得真好。記得他當時給我們描述了共產主義社會一幅美麗的前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點燈不用油,耕田不用牛。真說得我們心裡美滋滋的。還說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蘇聯提出花7年時間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我們中國不用7年,會更快!說得我們一直夢想著共產主義社會早日到來!
那時已值晚秋,冬耕的作業即將開始,公社社員們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大隊里召開誓師大會打擂台,上台發言的農民講得十分精彩,有幾句話是完全一樣的:
“我們要鼓足幹勁搞生產,我們決心深耕一尺半,精耕細作,勇奪高產!”“我們要打掉它的擂台面,掀掉它的擂台角!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豪言壯語一出,台下立即傳來陣陣熱烈掌聲。而且社員們說到做到。記得有天晚上同學們到大隊部開會,會議結束後田野里已是漆黑一片,大家都打著手電,在田埂上蜿蜒前行。經常聽到老師叫我們當心深溝!我幾次打著手電往下照,哪是深耕一尺半啊?都有六、七尺深,有的竟有丈把深!我們當時年少不懂事,只覺得農民覺悟好高,幹勁真足。後來才知道這樣的深耕將生土從地下深處翻上來,面上的熟土埋了下去,土地就此失去了肥力,所以後來就不長莊稼了。1959年至1962年的三年自然災害雖然與天氣有關,但可以肯定地說與這樣的深耕也有關係。
還有一次到馬陸公社大禮堂聽報告,聽報告的全是到馬陸勞動的學生,大約有一千多人濟濟一堂。報告人是馬陸公社黨委宣傳部長。他口齒清楚,滔滔不絕,講得真好。記得他當時給我們描述了共產主義社會一幅美麗的前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點燈不用油,耕田不用牛。真說得我們心裡美滋滋的。還說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蘇聯提出花7年時間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我們中國不用7年,會更快!說得我們一直夢想著共產主義社會早日到來!
序言
教育猶如奔騰的長河,前浪不止見後浪,奔騰向前;教育猶如無際的大海,寬闊無垠而深邃,厚積薄發;教育又如連綿的山脈,高峰之外是峻岭,層層攀升……上海的高等教育承先人之傳,又在近百年間發展、提升。如今,一個嶄新的、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已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老一輩人都知道,以前上海能進入高等學府深造的人,堪稱鳳毛麟角。而到了2005年上海已擁有63所普通高等院校,52萬青年才俊藉此深造成才;以前我國自行培養的研究生寥若晨星,如今上海在校研究生已超過8萬人;以前上海企事業單位中高中畢業生是少之又少,如今在各行各業,學士、碩士、博士畢業生挑起了上海飛速發展的重擔……
30年不過彈指一揮間,其間有難以計數的家庭因為教育而改變了命運;有難以計數的學生得以在知識的宮殿里增知成才;又有難以計數的青年學人引領著時代的創新潮流……上海的高等教育撐起了一方發展的萬年基石,莘莘學子以驕人的業績開闢了一個又一個嶄新天地。因為高等教育,上海變得更強了。在這輝煌的30年中,各界志士仁人、萬千辛勤園丁思考、探索、創新、追求、奉獻,付出了許多許多。
老一輩人都知道,以前上海能進入高等學府深造的人,堪稱鳳毛麟角。而到了2005年上海已擁有63所普通高等院校,52萬青年才俊藉此深造成才;以前我國自行培養的研究生寥若晨星,如今上海在校研究生已超過8萬人;以前上海企事業單位中高中畢業生是少之又少,如今在各行各業,學士、碩士、博士畢業生挑起了上海飛速發展的重擔……
30年不過彈指一揮間,其間有難以計數的家庭因為教育而改變了命運;有難以計數的學生得以在知識的宮殿里增知成才;又有難以計數的青年學人引領著時代的創新潮流……上海的高等教育撐起了一方發展的萬年基石,莘莘學子以驕人的業績開闢了一個又一個嶄新天地。因為高等教育,上海變得更強了。在這輝煌的30年中,各界志士仁人、萬千辛勤園丁思考、探索、創新、追求、奉獻,付出了許多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