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夢見重又歸去

從根本上說,浪漫主義文學是一種“尋根”的文學。受到法國大革命的鼓舞,浪漫主義者先是無限狂熱地追求一個崇高而遙遠的目標(這個目標被諾瓦利斯象徵性地描繪成一朵任何肉眼都看不見、香氣卻瀰漫全世界的“藍花”),繼而在失望之餘產生了對故鄉的眷戀和尋根的渴念,於是產生了浪漫主義的“鄉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我夢見重又歸去
  • 文學體裁:詩
  • 作者:艾興多爾夫
  • 詩人國家:德國
詩歌原文,詩歌賞析,作者簡介,

詩歌原文

我夢見重又歸去,
回到我頌厚舉的家園,
我躺在古老的谷地,
仰望著,無掛無牽。
微風穿過春葉,
玩著溫柔的遊戲,
飛花片片飄落,
落在我頭上,胸前。
當我驀地醒來,
林邊已升起皓月,
周圍是異域燥察凝他鄉,
浴著黃昏的暮色。
環顧四面,我發覺
片片飛花呀全是冰雪,
此地是一片雪國,
我頭上也白髮如雪。
(飛白譯)

詩歌賞析

艾興多爾夫在這首詩里以濃縮的形式表現了浪漫主義的全部憧憬和理想。從表現看,這首詩僅僅以對比的手法(“夢”與“醒”、“我的家園”與“異域他鄉”)寫了詩人的思鄉之情,但究其實質,這種思鄉之情更含有精神上的意義。“我的家園”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老家,而是詩人無限眷戀、無限憧憬的精神家園。在這裡,人與自然處在一種親密無間的和諧之中,精神在這裡就像在自己家園一樣自由自在,“無掛無牽”。陵汗嘗。然而,為了追求某個遙遠的目標,精神離開了它的家園,來到了“異域他鄉”,尋求它的“藍花”。許多年代過去了,“藍花”還是可望而不可即,而精神已經疲憊不堪。憑藉夢幻的翅膀,他回到了它的家園,發現“藍花”就在自己出發的那個地方。但是,夢幻畢竟是夢幻。就像兒童長大成人後不可能恢復童年的天真一樣,精神一旦成長,就永遠不可能回復它的初始狀態了。浪漫主義的“鄉愁”由此產生。詩中的“我”,既是詩人自我形象的真實寫照,也是浪漫主義精神的象徵,它代表著無拘無束的漫遊欲、對遠方的嚮往、對故鄉的眷戀和對理想的憧憬。

作者簡介

艾興多爾夫(Joseph von Eichendorff,1788—1857),德國詩人。1788年3月10日生於上西里西亞拉蒂博爾附近的盧博維茨府邸(現屬波蘭)。出身古老的貴族世家,信奉天主教。1805至1807年在哈勒大學攻讀哲學和法律。在海得爾堡結識了布倫坦諾、阿爾尼姆、格勒斯等浪漫派代表人物,並開始發表詩歌。1810年在維也笑晚白納和弗里德里希·施萊格爾交往阿戲講轎。1813年解放戰爭腳灑市禁開始,他參加呂楚自由軍團任軍官,1816年在普魯士政府部門供職。1831年開始因信奉天主教常受排擠,1844年被迫辭去公職,成為自由作家。1857年設仔11月26日在尼斯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