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24日 我國與厄利垂亞建交 厄利垂亞國旗 厄利垂亞全稱厄利垂亞國。位於東非最北部。面積125000公里。人口350萬(1993)。
1993年5月24日 我國與厄利垂亞建交 |
厄利垂亞國旗 |
厄利垂亞全稱厄利垂亞國。位於東非最北部。面積125000公里。人口350萬(1993),由提格雷尼亞、提格雷、阿爾法、薩霍、希達賴伯、比倫、庫納馬、納拉、拉沙伊達9個民族組成。居民使用提格雷尼亞語、阿姆哈拉語,通阿拉伯語、英語、義大利語。基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各占50%。首都阿斯馬拉。厄是農業國,80%的人從事農業生產。有可耕地320萬公頃,已耕地30萬公頃。糧食不能自給。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大麥、高粱、小麥、豆類;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籽、芝麻、花生、亞麻、劍麻、棉花、蔬菜和水果。畜牧業不發達。漁業除產魚蝦外,還有貝殼、珍珠母等海產。工業基礎薄弱,主要有紡織、製革、製鞋、食品加工、玻璃器皿、化工、冶金、釀酒、印刷、捲菸等。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估計為75-160美元(1993)。主要進口原油、化肥、車輛等,出口飲料、皮革、紡織品等。厄所在地區歷史上長期受衣索比亞封建王朝的統治。16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奪得對該地區的控制權。1869年埃塞遭義大利殖民者入侵,並於1889年與意簽訂《烏西阿爾條約》,承認意對阿薩布、馬薩瓦、克倫、阿斯馬拉等占領區的統治。1890年意將各占領區合併為統一的殖民地,命名為“厄利垂亞”。19世紀末之前厄從未形成統一的政治實體,也未建立過自己的政府。1941年厄成為英國託管地。1950年12月聯合國通過決議,將厄作為一個自治體同衣索比亞結成聯邦。1952年厄組成地方政府,與埃塞結成聯邦。1962年被合併為埃塞的一個省。1991年5月厄人民解放陣線解放厄全境,成立臨時政府。1993年4月在聯合國監督下舉行全民投票後,決定成立厄利垂亞國,並宣布厄為獨立國。同年5月24日厄利垂亞國正式成立。伊薩亞斯·阿費沃基當選為首任總統。執政黨厄人民解放陣線為唯一合法政黨。對外奉行和平、不結盟和睦鄰友好的政策,主張在和平共處的原則基礎上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1993年5月24日同中國建交。 |
1993年5月24日 我國與厄利垂亞建交 厄利垂亞國旗 厄利垂亞全稱厄利垂亞國。位於東非最北部。面積125000公里。人口350萬(1993),由提格雷尼亞、提格雷、阿爾法、薩霍、希達賴伯、比倫、庫納馬、納拉、拉沙伊達9個民族組成。居民使用提格雷尼亞語、阿姆哈拉語,通阿拉伯語、英語、義大利語。基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各占50%。首都阿斯馬拉。厄是農業國,80%的人從事農業生產。有可耕地320萬公頃,已耕地30萬公頃。糧食不能自給。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大麥、高粱、小麥、豆類;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籽、芝麻、花生、亞麻、劍麻、棉花、蔬菜和水果。畜牧業不發達。漁業除產魚蝦外,還有貝殼、珍珠母等海產。工業基礎薄弱,主要有紡織、製革、製鞋、食品加工、玻璃器皿、化工、冶金、釀酒、印刷、捲菸等。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估計為75-160美元(1993)。主要進口原油、化肥、車輛等,出口飲料、皮革、紡織品等。厄所在地區歷史上長期受衣索比亞封建王朝的統治。16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奪得對該地區的控制權。1869年埃塞遭義大利殖民者入侵,並於1889年與意簽訂《烏西阿爾條約》,承認意對阿薩布、馬薩瓦、克倫、阿斯馬拉等占領區的統治。1890年意將各占領區合併為統一的殖民地,命名為“厄利垂亞”。19世紀末之前厄從未形成統一的政治實體,也未建立過自己的政府。1941年厄成為英國託管地。1950年12月聯合國通過決議,將厄作為一個自治體同衣索比亞結成聯邦。1952年厄組成地方政府,與埃塞結成聯邦。1962年被合併為埃塞的一個省。1991年5月厄人民解放陣線解放厄全境,成立臨時政府。1993年4月在聯合國監督下舉行全民投票後,決定成立厄利垂亞國,並宣布厄為獨立國。同年5月24日厄利垂亞國正式成立。伊薩亞斯·阿費沃基當選為首任總統。執政黨厄人民解放陣線為唯一合法政黨。對外奉行和平、不結盟和睦鄰友好的政策,主張在和平共處的原則基礎上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1993年5月24日同中國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