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對體育資源配置及評估的基本理論進行系統研究,構建民眾公共體育資源配置水平與公平性評估指標體系、學校體育資源配置水平與公平性評估指標體系;利用所建立的兩個評估體系,對中國中部六省城鄉體育資源各項指標的配置水平與公平性進行分析,定量了解城鄉體育資源配置的差異;審視當代中國城鄉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的社會公平情況,建立正確的“社會公平觀”;初步探討中國城鄉體育資源配置水平與公平性監測方案及運作模式。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城鄉公共體育資源配置評估理論體系的構建 第三章 城鄉民眾公共體育資源配置水平與公平性評估體系構建 第四章 城鄉學校體育資源配置水平與公平性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第五章 中部六省省會城市城鄉民眾公共體育資源配置水平與公平性現狀與分析 | 第六章 中部六省省會城市城鄉基礎教育階段(國中)學校體育資源配置水平與公平性現狀分析 第七章 城鄉公共體育資源配置公平性狀況的對比分析與正確“公平觀”的建立 第八章 城鄉體育資源配置水平與公平性狀況監測方案及運行機制 第九章 結論與展望 附錄 |
創作背景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中國各項事業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公共體育資源是滿足中國城鄉居民參與體育活動,享有體育文化、增強體質健康等重要基礎與條件,是實現國家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關鍵保障。客觀、量化評估中國城鄉民眾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的公平性狀況,是促進城鄉民眾體育一體化發展的前提與依據。基於此,《我國城鄉公共體育資源配置公平性評估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主張:第一,中國城鄉公共體育資源配置,要樹立六大正確公平觀:①要正確看待中國城鄉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的“差距”,“差別”並不都是“差距”;②綜合公平指數並不代表各個方面的“公平”水平,公平也不是絕對的平均主義;③城鄉體育資源配置公平不僅包括人口分布公平,還包括地理分布均衡和經濟發展水平分布公平;④城鄉體育資源配置公平不僅包括體育資源數量、質量、類型的公平,還包括其使用的權利公平、機會公平和規則公平等;⑤城鄉學校體育資源公平配置要優先於城鄉民眾公共體育資源的配置;⑥城鄉體育資源配置達到最佳公平狀態並不代表城鄉體育資源配置達到較高水平。
第二,城鄉民眾公共體育資源配置,應加強以下工作:增加鄉鎮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提高其等級水平,更好地為鄉鎮民眾科學參與體育活動提供指導;增加城鄉體育場館輔助服務人員的數量,做好體育場館設施的管理與維護;仍需加強體育場館數量與體育場地面積建設,尤其需要加強城鄉室內體育場館建設,並大大加強鄉鎮室內體育場地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強城鄉民眾體育健身站點的管理與運行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多開展體育健身與體育宣傳活動等;加大城鄉民眾體育人均經費數量,尤其加強鄉鎮人均投入比例,縮小城鄉居民差距。
第三,城鄉學校體育資源配置,應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做好學校生均體育經費的統計工作,要把整個辦學經費與學校體育工作經費單獨統計分析;提高體育教師的待遇水平,向其他學科教師待遇水平看齊;進一步增加生均體育場地面積,尤其提高城鄉室內體育場地面、鄉鎮標準體育場地面積的比例,在數量與質量兩個方面均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縮小城鄉差距;進一步加強對城鄉學校體育讀物的配置水平,為體育教師提供進一步學習的外部條件。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張大超,1972年11月生,漢族,河南周口人,中共黨員,教育學博士,河南省高校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訪問學者,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會員,國家級裁判,全國田徑理論研究會委員,開封市博士聯誼會體育藝術分會會長,河南省第五屆優秀青年社科專家,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