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進程中我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模式研究

城鎮化進程中我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模式研究

《城鎮化進程中我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模式研究》是郇昌店創作的體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3年9月。

該書探求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演變,探求農村城鎮化進程對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狀況、問題與解決路徑。同時,作者對中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過程中表現的典型個案做深入探究,呈現農村城鎮化對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優勢與劣勢,從而提出針對性的改革意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城鎮化進程中我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模式研究
  • 作者:郇昌店
  • 首版時間:2013年9月
  • 字數:245千字
  • 類別:體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以分析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模式為主要目標,在對國際經驗和中國國內演進分析的基礎上,描述中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現狀,並結合個案展示中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多樣性、區域性,分析中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體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作品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模式的國外經驗與啟示
第三章 我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演進
第四章 我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現狀分析
第五章 我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個案分析
第六章 城鎮化進程中我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模式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附錄
後記

創作背景

公共體育服務是為滿足公共體育需求而提供的各種服務和行為的總稱,作為中國當代體育服務民生的具體體現,已納入國家政策框架並予以實施。200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業已成為重要工作之一,尤其在國家城鎮化戰略與新農村建設的雙重推動下,農村公共事業獲得了重要機遇,部分地方政府亦積極開展了公共體育服務的相關實踐。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不僅符合中國當代農村城鎮化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社會需求,而且對滿足民眾的體育健身需求,提高公共體育服務滿意度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基於此,《城鎮化進程中我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模式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對中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模式進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結論與建議:(一)城鎮化改革,對農村公共體育服務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城鎮化改革提供了農村經濟社會轉變的條件,改善了農村體育投入結構和發展行為,但是消弭了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需要的常規資源,並造成了城市郊區公共體育服務發展面臨較大壓力。
(二)政府投資模式改變了中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滯後的局面,但是由於注重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等硬性投入,無法有效提供體育活動和體育指導等軟性服務,和農民的公共體育需求存在較大差異。
(三)政府通過自發的制度設計,通過自身資源和制度的重新配置,可以實現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跨越式發展。“反梯度崛起”和“縣域經濟”作為典型案例,不同的地區應該依託不同的資源差異,構築富有特色的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模式。
(四)農村社會“碎片化”狀況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管理機構、管理價值和行為的“碎片化”行為無法實現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既定目標。
(五)“項目治理”是中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全新治理模式。中央和省市政府以項目治理的形式實現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轉移支付,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地方政府形成了的爭奪項目的“錦標賽”體制,地方政府“三納入”積極性不高。
(六)城郊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形成較為典型的“雙重擠壓”狀態,以地方政府為主體的投資方和以流動人口為消費主體區域化分離,一定程度上難以形成和諧的“投資—消費”機制。
(七)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模式構建基於公益性、多元性、本土性、集約性和城鄉互動原則,包括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校社互動、節慶民俗發展模式和政府為主導的健身(苑)點模式等。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城鎮化進程中我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模式研究》
2013年9月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978-7-5644-1454-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