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時代的怕和愛

我們這個時代的怕和愛

《我們這個時代的怕和愛》(浮躁時代下,我們的靈魂何處安放?中國最敢言知識分子陳丹青,攜手各界精英集體發聲,以睿智的文字為時代把脈,用尖銳的思想為中國吶喊!)

基本介紹

  • 書名:我們這個時代的怕和愛
  • 作者:陳丹青等
  • ISBN:978-7-5059-9555-0
  • 類別:人文社科/文化評述
  • 頁數:312頁
  • 定價:39.80元
  • 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5-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編輯推薦

★ 中國最敢言知識分子陳丹青,攜手野夫、齊邦媛、蔣方舟等各界文化精英集體發聲。
★ 浮躁時代下,我們的靈魂何處安放?
★ 從“五四”到當今,從大陸到兩岸三地,從農村到城市,從中國到世界。一群“大時代”的親歷者,用他們的冷暖人生,觀察和思考中國的未來。
★ 有人質疑,有人妥協,但總有那么一群人掙扎出來,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克服”時代,又回應時代。
★既有對歷史史料的還原,又有對社會改革的冷峻思辨;既有對時代發展的急切呼喊,又有對當下急劇發展的憂慮和擔心。他們以睿智的文字為時代把脈,用尖銳的思想為中國吶喊!
★ 如果本書能喚起你一點想像世界和他人的能力,讓你知道還有人這樣思索時代、審視時代,進而生出些悲憫心、反省心、進取心,便是我們的幸運。

內容簡介

時代高歌猛進,卻並不全然美好。面對這個浮躁而迷茫的世界,我們質疑,我們妥協,但總有那么一群人掙扎出來,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克服”時代,又回應時代。
“這時代”毋寧說是“我時代”,他們的人生選擇如此不同,但又彼此互為參照。與他們對話的記者、編輯,也都是80後和90後,在彼此“陌生化”的碰撞中,或許可以一窺時代的真實樣貌。
文學、文藝或許無用。我願意把時代與文藝比作鋼筋與花朵的關係,如果本書能喚起你一點想像世界和他人的能力,讓你知道還有人這樣思索時代、審視時代,進而生出些悲憫心、反省心、進取心,便是我們的幸運。
莎士比亞說,我們命該遇到這樣的時代。從事這樣的行業,出這樣的書,也是命該如此。

作者簡介

陳丹青,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深造,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畫家。2000年回國,現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系列及書籍靜物系列。業餘寫作,出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
野 夫,原名鄭世平,網名土家野夫。畢業於武漢大學,曾當過警察、囚徒、書商。曾出版歷史小說《父親的戰爭》、散文集《江上的母親》(獲台北2010國際書展非虛構類圖書大獎,是該獎項第一個大陸得主)、散文集《鄉關何處》(被新浪網、鳳凰網、新華網分別評為2012年年度好書)。
齊邦媛,1924年生,遼寧鐵嶺人。國立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1947年來台灣,1988年從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任內退休,受聘為台大榮譽教授。著有自傳體長篇作品《巨流河》。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這個世界還好嗎
陳丹青: 中國人太能幹反而該少做事 3
傅佩榮: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 34
麥 家: 國家是個人命運的一部分 43
楊麗萍: 現代人不清楚自己的文化屬性 62
第二部分  “黃金時代”的黑洞
野 夫: 偉大的作家無法不書寫黑暗 81
齊邦媛: 文學不能重建城邦,但能安慰人 100
蘇 童: 我們仍然在人性的黑洞裡探索 104
馬 原: 諾貝爾文學獎早已不了解世界 123
第三部分  柔軟讓你傾聽整個世界
嚴歌苓: 每個作家都要有同情的耳朵 139
池 莉: 我天生就是“雌雄同體”的作家 150
翟永明: 詩歌在世俗層面完全沒用 156
蔣方舟: 我不是女性知識分子 176
第四部分  在身體和心靈的孤島上 
阿 來: 西藏變成了外來者的形容詞 203
梁 鴻: 農民在城裡找不到歸屬感 222
張大春: 眷村已成為政治符號,不值得緬懷 235
廖信忠: 台灣人沒有優越感 252
第五部分  一顆不肯媚俗的心
白先勇: 我是個作家,迫不得已救崑曲 261
孟京輝: 中國戲劇缺少胡玩胡鬧的胸懷 268
姚 謙: 唱片死了,音樂還活著 282
陳 坤: 我不願享受被人談論的娛樂價值 28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