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憤怒

《我們的憤怒》是吳耀宗所著作品,出自於《吳耀宗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我們的憤怒
  • 作者:吳耀宗
  • 作品出處:吳耀宗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二九慘案”發生,到現在已經是十幾天了。在這些日子當中,我們靜觀這件事情的發展,我們也用冷靜客觀的頭腦,去看它的外表和內幕。然而事實的演變,卻使我們不得不表示我們的憤怒。
“二九慘案”的發生,是很簡單的:一群百貨業的職工們,為要提倡國貨,抵制美貨,預備開一個幾百人的大會,並請了幾位社會知名之士去演講。會還沒有開,就被幾百個暴徒湧入,把會場搗亂,把會眾毆打。在這凶暴的場面中,梁仁達君便被犧牲了。究竟是誰打誰呢?許多事實都證明了:被打的是主持大會的人和他們的民眾;打人的是反對他們的這些暴徒。但是官方的報導卻把這件事情當作是“互毆”;兇手是逍遙法外,而受害的人們反被逮捕,被控告;慘案的整個責任,也被放在該會負責人的身上。這真是一個是非顛倒,暗無天日的世界。如果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這同樣的事,從頭至尾,從內至外,滲透過這類事情的內幕,我們決不敢說這樣武斷而沉痛的話。但在我們當中,經歷過這樣事情的人是太多了,因此對於是非的真相,我們就再沒有可以懷疑的了。明明是被打,卻說是“互毆”;受害的人卻變成犯罪的人。當局把這些重要事實歪曲了,還要提出許多枝節問題來淆亂視聽,例如:通告是怎樣發出的,會場是怎樣變更的,事前有無報告當局等等。有許多人相信:地方當局,就是幕後主持的人。他們當然是沒有法子提出具體的證據來的。如果他們公開說了這樣的話,而當局要以誣衊的罪,控告他們,他們是一定會敗訴的。然而我們卻非常奇怪:毆打在鬧市里進行了40分鐘,而治安當局,卻好像熟視無睹,以致受害人反被逮捕,而打人的卻揚長而去。如果當局與這件事是毫不相干的,這一種情形實在是費解。在去年“六二三下關血案”的時候,行兇的時間,就不是40分鐘,而是6小時。當時我們也同樣地得到官方許多的解釋,但這些解釋,也同樣地使人不滿意。結果是什麼呢?從官方以外的一切人民團體和個人的表示看來,我們知道他們是憤怒了。這樣的憤怒,已經表示出來了,只是一小部分,蘊藏在廣大人民心中的憤怒,在質和量兩方面是無法計算的。在過去的一年多當中,人民的憤怒,積累得太多了:從校場口到昆明,到李、聞的被暗殺,到下關和南通,以至最近重慶二五和二八兩次暴行,和數不盡的對人民自由的剝削,和生命的威脅——這些都給了人民一個總的印象:這是一個暴力的統治,恐怖的統治。而人民的回答呢?不是屈服,而是憤怒。積累起來的憤怒就是一個火山;終有一天它會爆發。在這當中,我們覺得更可惋惜的,就是在現在上海黨政最高當局中,有我們基督教的同道在內。我們不知道他們面對著為真理奮鬥而被釘十字架的救主的時候,心中作何感想?但是,也許我們的惋惜是多餘的,因為政治是政治,宗教是宗教;“人的財寶在那裡,人的心也在那裡”!
我們作這樣的判斷,是不是有所偏蔽呢?也許有人會警告我們說:頭腦不要太簡單吧,這件事情是很複雜的,是有著“政治背景”的。這種說法不但沒有平息我們的憤怒,反而把它更加激動起來。“背景”、“政治作用”……這一類的名詞,曾經把多少人民絞殺了,把他們的血汗絞乾了,把他們的口堵塞住了。如果這些民眾運動都是有“背景”的,為什麼反對他們的人們,不能把他們套到另外一種“背景”里去?如果這些民眾運動都是有“政治作用”的,為什麼反對他們的人們,不能在他們身上,起另外一種政治作用呢?難道人民都是愚昧的、盲目的嗎?難道他們永遠被一種“掛羊頭賣狗肉”的集團所欺騙、所麻醉,而不會分辨是非嗎?即使人民真的被人“利用”了,用恐怖的方法去對付他們,結果只有使他們更甘心地、更堅決地讓別人利用他們。

作者簡介

吳耀宗(1893—1979),中國基督教著名思想家和活動家。任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校會部主任幹事、出版部主任幹事、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探討中國基督教思想家對中國教會或中國社會的影響和作用,吳耀宗是絕對不能忽視的人物。他以其富有遠見和現實性的基督教思想,以及與中國政治和社會的高度結合的理論和實踐,成為中國基督教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人物。編者簡介趙曉陽,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基督宗教史、近代社會經濟史、中西交流史。出版專著《基督教青年會在中國:本土和現代的探索》,譯著《革命之火的洗禮:美國社會福音和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北京的行會》、《尋找老北京》,編譯《北京研究外文文獻題錄》,發表論文5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