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原由
2015年7月,化妝品品牌法蘭琳卡推出一條15秒創意廣告,在地方衛視進行投放。廣告中打出“我們恨化學”這5個字的廣告語,強調自家品牌的“天然”,意圖和當下化妝品嚴重的非法添加現象形成區別。
2015年11月,化妝品品牌法蘭琳卡因為這則廣告被輿論討伐。這段廣告不斷重複著“我們恨化學”這句話,甚至直接用這五個大字占滿螢幕。廣告本意或許是想強調自家品牌的“天然”,但播出後一直風波不斷。央視8套也開始播這則廣告,這引起了《結構化學基礎》的作者、北大教授周公度的注意。11月19日,網友爆料“周公度教授遞交聲明要狀告CCTV-8”的訊息。
事件進展
事件發生第二天,法蘭琳卡即通過官方渠道及媒體就廣告創意發布了官方說明。
說明中表達其作為自然護膚創領品牌,十年專注於自然護膚,減去多餘化工添加,以“讓自然、健康、純淨的護膚觸手可及”為初心。在廣告中所提出的“我們恨化學”創意,正是針對於當下護膚品領域部分存在的過度使用石油化工化學成分,濫用化學藥劑導致對人體肌膚產生危害的現象,表達出許多消費者的憤懣之情。對於廣告用詞給部分觀眾造成的困擾和不安的反應表達歉意。
在發表說明的同時,受爭議的廣告已從央視8套撤下,廣告在其它電視台播放時也進行了修改,刪除關於“我們恨化學”的文字和聲音,修改成3個5秒的廣告。
周公度在隨後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撤下廣告的結果滿意,放棄起訴央視8套,並對網友及社會對此事件的關注表示感謝。至此,事件已告一段落。
事件升級
11月24日,中國化學會公開致函央視,要求央視撤銷廣告、公開致歉,並採取一定措施彌補已經造成的惡劣影響和相應損失。中國化學會聲稱“我們恨化學”的廣告語已經造成對化學形象的嚴重詆毀,極其惡劣地誤導了公眾對化學的正確認識。
對此,“我們恨化學”廣告的創作者葉茂中發表看法稱:“恨化學”是消費者情緒的表達,並不是對化學的妖魔化表述,而是簡潔的對現在護膚品行業出現的化學濫用現象的不認同的一種創意表達,是面對此種種行業亂象的一種與消費者同仇敵愾的感情抒發,是將品牌與消費者擺在統一戰線上的廣告策略。這是對消費者心理把握的極致詮釋,並無誤導公眾對化學的正確認識。
依法爭議
法蘭琳卡推出這則“我們恨化學”的全新廣告。因為洗腦般的重複“我們恨化學”,就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起初是在業內,有人指出沒有化妝品可以做到不含化學成分,是偽概念,這樣的炒作涉嫌欺詐、誤導消費者。但法蘭琳卡並未對此回應,事情似乎不了了之。
遭到狀告
這引起了《結構化學基礎》的作者、北大教授
周公度的注意。2015年11月19日,網友爆料稱,周公度遞交聲明要狀告相關部門。
周教授狀告的理由是,這是一則壞廣告,毫無基本科學素養,反科學、破壞化學教育。法院能否受理周教授的訴訟以及如何認定這則廣告是否反科學,需要後續的事態發展來呈現。不過,周教授的行動提出了一個人們早就關注的問題:化學或科學產品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社會的雙重效應,以及該如何看待化學及其產品。
引發討論
自7月初這條廣告播出後,只在化妝品行業和廣告業內引起討論。有人指出沒有化妝品可以做到不含化學成分,是偽概念,故意誤導消費者。也有人認為,廣告是藝術而非科學,“恨化學”是對化學濫用現象的不認同的一種創意表達,是面對行業亂象的一種與消費者同仇敵愾的感情抒發。
11月19日以來,“我們恨化學”廣告事件爆發,迅速在網路上引起了討論熱潮,各路網友發出了大量截然不同的聲音。
評論
毫無疑問,如果僅就廣告的“我們恨化學”這一全稱判斷來看,是經不起推敲的,也當然是錯誤的。今天人們吃的、穿的、用的無不滲透著化學的成果和成就。就吃的而言,人人喜歡的豆腐就是化學(化工)的產物;就穿的而言,腈綸、滌綸面料和衣服給予人們保暖擋風之利;就用的而言,最廣泛的化工產品——塑膠是人們不可或缺的器物;就連疾病的防治也得益於化學。
“我們恨化學”當然經不起推敲,但認為所有化學物質都有益人類和環境同樣不符合事實,關鍵是,如何把經過時間和實踐檢驗的,有益於人類和環境的化學物質和產品保留下來,為公眾所用,並淘汰那些有毒有害的物質和產品。須知,後者顯然也不是極少數,而是為數較多。
我們恨化學嗎?化學是一門科學,化學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離不開化學!我們珍惜自己,恨的不過是非法添加罷了。
對於愛美女性來說,我們恨“化學”,不是指專業性的“化學”,而是指“化學添加”,那些對肌膚百害而無一利的化學成分——酒精、礦物油、化學防腐劑、香精、合成色素、重金屬及激素、石油系表面活性劑。
“我們恨化學”,不過是針對化妝品而言,有其特殊語境和針對性——“恨”的是不顧消費者健康安全、過多過濫地使用化學原料和化學工藝的現象,跟傳統意義上的化學概念沒有多少關聯,跟所謂的“破壞化學教育”更是八竿子打不著。換個角度看,反對化學方法的濫用、追求綠色純天然,其實不也是正常化學教育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嗎?
實際上,現在人們對化學並不陌生,而食品領域更是為化學知識的普及立下汗馬功勞。有一句話很多人都聽過:中國人是在不斷湧現的問題食品和食品安全事故中,逐步完成了化學啟蒙的。比如,通過水產品認識了甲醛,通過奶粉認識了三聚氰胺,通過雪白的銀耳認識了二氧化硫,通過染色饅頭和化學鍋認識了眾多的添加劑……對這樣的“化學”,老百姓提起來哪個不是恨得牙痒痒?化妝品廣告中的“我們恨化學”,無非也是這種心態的表達。
事件影響
“我們恨化學”事件的廣泛討論,引發了廣告到底是“科學”還是“藝術”之爭。另外,在討論過程中同時又引燃了大眾對化妝品、食品領域中化學添加濫用的擔憂情緒。隨著之前三聚氰胺、蘇丹紅、塑化劑……等一系列事件的影響,原本正常的“化學添加”行為,由於監管失位,讓很多人對“非法添加”寧可信其有,對化學這把“雙刃劍”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又充滿疑慮。一個有理性的人,恨的不應該是化學,而是缺少道德底線的商家和不作為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