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台灣這些年:1977年至今

我們台灣這些年:1977年至今

關於真正的台灣,你又了解多少?

這是我常常問大陸朋友的問題。 我明白,對於很多大陸朋友來說,台灣往往只是一個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數人並不清楚台灣過去30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台灣普通民眾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 其實,台灣30年來的社會巨變,絕不亞於改革開放30年的大陸。 1975年蔣介石逝世後,台灣局勢驟然微妙;蔣經國於70年代末力排眾議,強力發動台灣社會變革,直接推動了台灣的經濟騰飛;接下來的幾十年,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場,台灣社會風起雲湧,每一個最普通的台灣人,都捲入其中,日常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30多年的社會巨變,也給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歡笑與淚水。 《我們台灣這些年:1977年至今》從我出生的1977年寫起,以一個台灣平民的視角,向您細述30多年來台灣社會的大事件和小故事,與您分享過去30年台灣老百姓最真實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讀完《我們台灣這些年:1977年至今》,您多半會感嘆一聲:這些年,原來大家都不容易!

基本介紹

  • 書名:我們台灣這些年:1977年至今
  • 又名:一個台灣青年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一封家書
  • 作者:廖信忠
  • ISBN:9787229012755
  • 頁數:292
  • 定價:¥29.80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1月
編輯推薦,作者簡介,內容介紹,目錄,相關信息,

編輯推薦

一個台灣青年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一封家書
講述30年來政治巨變下,台灣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上市三周,狂銷28萬冊!
北京西單圖書大廈、中關村圖書大廈、廣州購書中心、上海書城等全國各大圖書排行榜全部第一名!
轟動兩岸!
台灣中天電視台重磅報導:“《我們台灣這些年》火箭般躥紅!”
台灣TVBS重磅報導:販賣“台灣“,無名小卒對岸爆紅
台灣東森電視台重磅報導:“《我們台灣這些年》大陸爆紅!”
香港《亞洲周刊》封面報導:“《我們台灣這些年》風靡中國。”
鳳凰衛視資訊榜重磅報導:“《我們台灣這些年》登上暢銷書榜首。”
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從《我們台灣這些年》中解讀出兩岸關係的走向。”
《國際先驅導報》重磅新聞評論:“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台灣。”
《瞭望東方周刊》獨家專訪:“台灣這些年的大事件和小故事。”
《三聯生活周刊》主筆王小峰:“台灣這些年活得也挺憋屈!”
《中國青年報》:“台灣百姓不希望自己的生活里充滿政治。”
《南方都市報》:“你的美麗,我的哀愁”
《新京報》:“我們了解台灣嗎?看了這本書,才會了解真正的台灣。”
《成都商報》:“台灣草根看台灣,感嘆大家都不容易!”
中國新聞網:“台灣老百姓的故事《我們台灣這些年》引發熱議”
上市30天,全國每天狂銷一萬冊《我們台灣這些年》。
《瞭望東方周刊》專訪《我們台灣這些年》作者廖信忠:“我不敢說我寫的這些文字就完全代表台灣人的想法,但若您看了能對台灣多一分了解和理解,我就萬千感動了”

作者簡介

廖信忠,1977年出生於被趕出聯合國後“風雨飄搖”的台灣;1984年,李登輝當選“副總統”,廖信忠上國小;1989年,蔣經國逝世的第二年秋天,廖信忠升入國中;1993年,新國民黨聯線人士組建“新黨”,廖信忠進入淡江高中讀書;1998年,馬英九和陳水扁競選台北市長,廖信忠參加成功嶺大專集訓;2008年,台灣大選馬英九獲勝,而陳水扁隨後鋃鐺入獄,廖信忠也在上海開啟了自己全新的一段人生。

內容介紹

60年來第一本,讓13億大陸人真正了解台灣普通民眾真實生活的書。一個台灣青年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一封家書:講述30年來政治巨變下,台灣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對於很多大陸朋友來說,台灣往往只是一個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數人並不清楚台灣過去30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台灣普通民眾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其實,台灣30年來的社會巨變,絕不亞於改革開放30年的大陸。
1975年蔣介石逝世後,台灣局勢驟然微妙;蔣經國於70年代末力排眾議,強力發動台灣社會變革,直接推動了台灣的經濟騰飛;接下來的幾十年,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場,台灣社會風起雲湧,每一個最普通的台灣人,都捲入其中,日常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書從1977年寫起,以一個台灣平民的視角,向您細述30多年來台灣社會的大事件和小故事,與您分享過去30年台灣老百姓最真實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目錄

1977年
出生在被趕出聯合國後風雨飄搖的台灣
1978年
蔣經國繼任與“十大建設”
1979年
我的家庭
台灣當局與美國“斷交”
1980年
台灣當年的電視台
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大審”改變了陳水扁的一生
1981年
幼稚園時光,童年的“雙十節”
台灣早期民主的萌芽
陳文成命案
1982年
《楚留香》流行
金庸被禁
台灣的族群及“外省人”
李師科案
我在教會裡
爺爺去世的“基督教葬禮”及鄉下的回憶
1983年
“六義士”劫機
1984年
上國小
台灣第一間麥當勞開業、海山煤礦爆炸案
“竹聯幫”幫主陳啟禮與“江南案”
20世紀80年代初的綜藝節目
20世紀80年代初的流行音樂界
20世紀80年代初小學生喜歡的電影明星
1985年
十信案
這些人這幾年都在幹嗎
第四台
在國小課文里學習“蔣公的故事”
國小的一天
1986年
社運的啟蒙
新聞報導“民進黨成立”,讓很多台灣人驚呆了
圓山動物園搬家
1987年
台灣宣布“反攻大陸”無望
開放大陸探親
大度路飆車風
電影《報告班長》轟動全台
瓊瑤劇《庭院深深》盛況空前
解嚴
1987年的台灣社會
錄像帶出租店
1988年
蔣經國去世
《愛拼才會贏》席捲台灣
漢城奧運
“5.20事件”
1989年
“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
這年的兩部電影:《七匹狼》與《悲情城市》
《愛到最高點》
海外異議人士返鄉潮
“小虎隊”爆紅,歌迷瘋狂
股市首次上萬點
國小的課程
小學生活雜談
蔣經國死後的“宮廷鬥爭”
林強《向前走》
國中
1990年
三月學運,李登輝開始一連串的政治改革
職棒開打
全家出遊,在飛機上第一次接觸大陸人
國中課程
1991年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廢除
中學生的政治價值觀
1992年
“四大天王”搶灘台灣流行歌壇
國中能力分班
1993年
麥可·傑克遜台北演唱會
“新黨”成立
尹清楓命案:台灣二十幾年來最大的政治懸案
國中四班
淡江高中的一年
1994年
千島湖事件
1995風波
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
1995年
李登輝“私人訪美”,兩岸之間的“飛彈事件”
1996年
台灣地區第一次“大選”
高中補習班與名師的故事
彭婉如命案與劉邦友命案
1997年
電視劇《姻緣花》帶來的熱潮
高三的最後
高中“三民主義課”
1997年過世的名人
大一的流水賬
“白曉燕命案”主犯陳進興落網
看電影《鐵達尼號》
第一次上網
1998年
上成功嶺
台灣的“大學三學分”
台北市長的世紀之戰:馬英九擊敗陳水扁
“凍省”讓宋楚瑜和李登輝結下樑子
1999年
第一次到大陸
金援科索沃
“9·21”大地震
2000年
2000年台灣地區“大選”:“國民黨內江”導致陳水扁當選
巴掌溪事件
台灣掀起的“上海熱”
親民黨成立
2001年
鄉土劇
開放大陸媒體駐台
第一次在大陸長途旅遊
台北捷運淹水事件
2001“棒球世界盃”在台灣
颱風
2002年
澎湖空難
研究生考試
馬英九連任台北市長
2003年
“SARS”讓全台恐慌
我成了一名新兵
台灣人泡溫泉的習慣
儀隊新兵
2004年
陳水扁連任,我在部隊里感受“台灣大選”
儀隊的任務
“外籍新娘”
省籍情結
2005年
在部隊里過年
任務型“國大選舉”
2005年到大陸旅行
卡債風暴
高雄捷運“泰勞”示威,牽出無數弊案直指“陳水扁一家”
2006年
精品業
“紅衫軍”倒扁
台北市長選舉,宋楚瑜僅獲5萬票
2007年
搞軌案:台灣媒體“新聞娛樂化”的極點
“環保購物袋”風波
高鐵通車,台北到高雄90分鐘
到上海工作
2008年
2009年
後記
……

相關信息

韓寒一篇《太平洋的風》引發熱烈討論,他這篇游台見聞,恐怕比台灣政府砸大錢買廣告還有用。文章讀罷,讓人真有一陣舒服的海風撲面而來,對啦! 這標題這文章給人清爽的感覺,就像在台灣東部小離島蘭嶼有個當警察的金曲歌王陳建年,他拿著吉他面朝太平洋,坐在浪花拍石處爽快得唱他的那首成名曲《海洋》
韓寒文章的台灣人,至少是他遇到的幾個台灣人,都那么好相處那么客氣,讀到最後,結論是台灣保留了中華文化傳統中那好的一面,我讀的時候,一邊苦笑一邊尷尬,想想,科科...好像...沒有他說的那么好啦!不過既然他這樣說了,被人稱讚難免心花怒放,也就心虛得接受了。
其實這幾年常聽到一種說法“台灣保存了中華文化的良好傳統”,而且這說法還挺流行的。我在寫第一本書時,參考了很多名人游台的旅記,幾乎都會提到這 個說法;他們來台灣,覺得台灣人好有禮貌,好親切,服務態度很好,最常見的例子也就是旅客最常遇到的台灣人,比如說計程車司機、飯店的櫃檯服務人員、百貨 公司營業員,又或著是路人等等,在台灣體驗到與大陸不同的氣氛後,都很有志一同的得出同樣的個結論─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在台灣得到繼承。
這個說法從我第一次聽到直到現在,恐怕也十幾年了,而且越來越成為主流。只是台灣人聽到,想想,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我跟幾個朋友討論起這件事,大 家都無奈的苦笑,不僅僅只是台灣其實也有很多問題,沒有想像中的那么好,另一方面,恐怕很少台灣人會真的認為,台灣社會所謂的“溫良恭儉讓”真的是中華文 化在台灣得到良好繼承的結果。
我問朋友,這有必要跟大陸朋友說清楚嗎?他抽了口煙,“哼”的一聲冷笑說“就讓他們繼續活在他們的幻想之中好了”
這篇文章,可能會引來某些朋友的不爽拍磚,挑戰某些的觀念,但我還是就現在這個流行的說法做些深一點的思考。不能代表所有台灣人,至少能代表某些部份人的想法,就簡單說一下我的感想。
這幾年我一直在想,所謂的“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到底是指什麼,只是越想,發現這概念越來越模糊,越說不出個所以然,為什麼大陸的朋友會有台灣“繼 承”了中華傳統文化優良傳統的這種想法,那“繼承”也就是說,沒有斷裂,延續了下來;一般覺得,就是中華文化在台灣沒有斷裂過,中華文化在台灣一脈相傳 換個方式講,一般也認為,大陸不佳的社會氣氛,許多病因都可追溯到文革,文革在大陸造成傳統文化的斷裂,對傳統文化的傷害已經深入骨髓,文革造 成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也造成失落的一代人...每次跟大陸朋友聊到這裡,我常常又很不識相的補上一句“被摧殘的失落一帶教育出的下一代已經長大了”此話 一出,常常引來許多圍攻。
我發現許多朋友,尤其是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喜歡講“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在台灣得到繼承”的比例更高,不管他們有沒有有來過台灣,一聊到台灣,都難免會很感慨得脫口而出這句話。
但在我的記憶里,大陸社會的毛病,台灣都曾經有過,過去台灣人也曾經買票不排隊、也曾經愛亂丟垃圾愛隨地吐痰,不守公德心,出國也曾經是一幅暴發戶形象,不時有某國旅社酒店拒接台灣團的新聞傳出。
說到這裡,恐怕已經有人知道我想表達些什麼,是的,我並不認為台灣所謂“溫良恭儉讓”的社會氣氛,跟中華文化傳統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在大陸混了幾年,我知道許多人對大陸社會氣氛不太滿意,尤其是每天早上一開計算機,微博上各種匪夷所思光怪陸離的事又像潮水般湧來,看了是又氣 憤又充滿無力感,於是;但來到台灣,一個相似又陌生的地方,發現台灣社會氣氛跟大陸很不一樣,難免會想在台灣尋求些一直以來,與大陸社會亂像不同的過去“傳統中國”風貌,這種尋求,就變成了一種心理的投射;這我們看到吹起了“民國風”都是這種心態下的結果:民國多好啊!社會自由開放、風氣純 朴,那像如何如何....
在這種心態下,在許多人眼中,台灣就是個保留傳統中華文化,沒有受到摧殘的地方,所以什麼事都能套上用“中華文化傳統”去解釋,台灣相較於大陸現 況,彷佛是一個精神上的“桃花源”;所以我們看到許多文化名人,來過台灣後,總會發幾篇自省反思性的遊記,這些文章,看得出來其實是想要對大陸社會說些什 么,衝擊一下當今中國現況,卻又不說得那么明,包裝在思古憂情當中。
當然每個人到了旅遊目的地,總是想要尋自己心中對那裡的印象,這就跟我們一講到巴黎,就會想到那些符號性的辭彙:優雅的、浪漫的、悠閒的....一 樣,等真正到了巴黎肯定會找個時間,坐在街邊咖啡店感受那優雅浪漫悠閒的下午茶,完全無視巴黎其實很髒,到處是狗屎。許多大陸朋友來台灣的遊記也可以看到 類似的角度,會刻意追尋印象中台灣的那種美好,並且不斷得刻意去印證並加強它,然後自我陶醉一翻。
我只能說,這些文章中的台灣,與台灣人眼中自己的台灣實在有些落差。
經常往來兩岸,不是我捧台灣,不可否認的台灣人在素質水平上高出大陸很多,讓我每次一回台灣,遇到小事我都要內牛滿面,不管是客客氣氣的便利商 店店員、或是下車時會跟你說謝謝的公車司機、把你當作貴賓的區公所辦事員、甚至是笑容滿面熱情洋溢的檳榔西施...他們都讓我在心中忍不住吶喊“台灣真 棒!”而在人來人往中握著拳激動不已,媽媽都要把小孩快拉開 常聽到幾個對台灣符號性的形容詞:守秩序、講究公德、禮貌、尊重私人空間、守法....只是這些都跟中華文化優良傳統有關嗎?台灣人每次聽到這樣的 讚美,或許會客氣又心虛得笑一笑,但更多的是有點不太舒服,好像台灣社會的一切“美好”,都只能用中華文化來解釋,這一切都源自於中華固有傳統美德, 我的意思並不是要割斷台灣跟中華文化的關係,只是台灣人更願意相信,這是台灣人自己努力得來的成果。
如果真要說“台灣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這句話也沒有錯,比如說過春節划龍舟,吃粽子,中秋賞月,又或著風水、 中醫、武術等等,這些那一樣是只有台灣有而大陸沒有的;至於“台灣繼承了中華傳統優良傳統文化”,也就是大陸缺乏而台灣比較豐富的,這“優良”在那裡: “有禮貌”、“溫文儒雅”、“守公德”....你能說那一樣與中華文化有必然關係?並不是說這些事台灣已經做得多好,只是這些素質,我認為是一個社會 發展到一定文明高度後,都會有的現代社會的特徵,硬是要把它扯上中華文化,我覺得有些牽強。
我挺喜歡福州這個城市的,悠閒又緩慢,常常在鬧市區就能轉進綠蔭蔽天的老房小巷,腳步不自覺得都放慢下來悠閒得散步,只是美中不足的是旁邊的小河, 或著應該說臭水溝,常常讓我眉頭一皺想要掩鼻。福州這城市水道縱橫,有水流過的城市應該是最有靈氣的,而這些流過舊城區的小水道確讓人失望。這幾年不只聽 說過一次福州要做內河整治,的確也做了幾次,但效果卻不怎么樣。直到我往下探探這些流過老房之間的小水道,發現河床上成堆的垃圾,我知道這整治是怎么整都 整不好了,這垃圾都是兩岸居民直接往下扔的,而且丟得很自然,因為他們的父輩祖輩都是這樣丟的。
我想這種現象肯定不僅僅只發生在福州,費孝通的《鄉土中國》講“差序格局”這章一開始就提到,當年蘇州的河道,就是家庭垃圾人畜糞便任意傾到的地方,看來這種現象老早就有,但幾十年過去了,依然存在於現代中國。
費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即認為,中國人根本沒有“公”的概念,講求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若有,也只是家族道德,家族利益,完全沒有公共道德的概念,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的方便,完全可以犧牲別人。
若分析這原因,簡單得說,儒家的思想傳統德治(人治)的傳統太濃,進入現代社會,它沒有與時俱進,也先天不足得無法帶出現代社會需要的法治及公平正義觀念。
中國人向來很缺少的就是法治觀念,若沒有法治觀念,社會的公平正義就無所依從。有識之士不要怪一般小老百姓自私市儈又俗氣,對於一般百姓來說,在一個沒保障,沒有公平正義,好像身家財產隨時會失去的社會,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自私自利。
而老話“上行下效”也頗能說明這么一回事,因為人治色彩濃厚,官講的話,就如同法律!官說你有罪就有罪;說你無罪,你就無罪!一般人很難有保障,這 還真不用從歷史上找例子,大陸就是這樣,尤其越往地方越夸裝,與其守法,還不如學會如何跟政府高官打好關係,你自己他媽的都想當和珅,卻要老子我當雷鋒,我傻啊我!所以,拍馬屁橫行,耍特權橫行,官商勾結橫行,守法反而死得快,這例子太多太多。
台灣比較幸運,在約三十年前開始走上了一條與大陸不同的路,儘管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但也是開始走了,我不敢說到走的有多好,事實上,台灣的問題還是很多,真的很多,與大陸社會上發生的類似事情,到此時也沒少過。
在韓寒寫那些文章的那幾天,台灣發生了兩件事,一件是富二代酒駕撞死人的事故,另一是有兩高中學生潑遊民糞便為樂的事,每次看見這樣的新聞,台灣人 也群情激憤,也是無奈,而輿論網路吵過一陣子後,事過境遷,歸於平靜,等下次有類似的事發生再起波瀾。當然,這些事是那些形容台灣“繼承中華文化優良傳 統”的文章很少會告訴你的。
只是這三十年來,我感觸很深,台灣從一個有錢而浮躁的社會,慢慢成為一氣氛敦厚溫和的社會。在這裡我就不從歷史的角度慢慢細說百年來各時代台灣人性格的演變了;而這敦厚寬容的社會氣氛,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因為在這幾十年間,台灣人慢慢學會“尊重別人”這回事。
記得約莫90年代初期,台灣的政治剛開放,全民簡直就是陷入政治狂熱之中;想想看,本來綁得死死的,一下完全鬆開,解放啦!大家都想參與政治,都想 聊政治,都想大聲發表自己的意見,於是在那時,報紙上常常看到有什麼新聞:某某兄弟因為聊政治一言不合鬧得鬩牆;朋友因為聊政治聊到大打出手;夫妻因為政 治立場不同搞到離婚收場。
那些年,類似的新聞太多,付出的社會成本太多,也許是講求實際的台灣人覺得代價太大,慢慢得發現體會到,尊重對方不同的意見才是最好的方法,因為這樣,對方也才會尊重你。
人性在什麼時代什麼國家地區都是一樣,並沒有不同。回過頭來說台灣的“溫良恭儉讓”,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台灣人從小接受了良好的國學教育,因此道 德素養普 遍比大陸還高,我只能說,這種說法很荒謬,若是國學學得好,背些經典道德素養就能得到提升,那么古代那些科舉應式生,甚至是當官的,他們的道德素養應該是 最高的了,但實際上普遍的情況是怎樣,大家都知道,說一套做一套恐怕才是中華文化悠久傳統。所謂“溫良恭儉讓”在歷史上從來就沒有一個時代成為社會風氣的 主流,這頂多只能算是古先賢追求的做人至高理想,正是因為風氣敗壞,所以才需要“溫良恭儉讓”。
但在一個法治建全的文明社會,整個社會自然朝著“溫良恭儉讓”的氣氛慢慢進步,我們會羨慕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因為他們的社會氣氛更趨於這些點,任何一個文明高度發展的社會,你都能拿這幾個字來形容,難道你也能說他們也“繼承了中華文化良好的一面”嗎?
這些年,台灣也還繼續朝著這境界在努力;“溫良恭儉讓”應該是公民社會的一種自然而然達到的境界,其實很簡單,就是兩個字“公德”,這也算是一 種普世價值; 並不是說,不用”公德”形容,而是拿了這幾個好像頗有古風的形容詞來形容台灣社會,就一廂情願得覺得這小島的情調是繼承了中華文化良好傳統,那恐怕只是一 種意淫而已
我願用胡適的一句話做為這篇文章的結尾:
“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都開始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 講規則卻大談道德,人人都爭當高尚,天天沒事兒就 談道德規範!人人都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髒國家!”
一個流氓家長能教育出有彬彬涵養的孩子嗎?我看有點難,因為國民素質與執政者的對法治的尊重絕對有著內在的關聯
當然我還是歡迎各位朋友來台灣玩,你會發現,原來做為一個中國人,也可以這樣生活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