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是在原成都地質學院“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基礎上,經過50年的艱苦奮鬥發展起來的 。現設有6個教學系(地質工程系、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工程力學系),一個基礎課教研室(基礎力學)、一個基礎力學實驗室和一個綜合實驗室。綜合實驗室下設地質工程、環境工程、土木工程三個專業實驗室。 學院現有各類在校生約2700人,其中本專科生2200餘人,碩士研究生310餘人,博士研究生120餘人,博士後研究人員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 創辦時間:1956
  • 學校類型:理工
  • 所屬地區:中國 成都
  • 現任校長:龔灝
  • 校訓:窮究於理 成就於工
  • 學院院長李天斌教授
  • 院黨總支書:雷宛
學院概況,學院發展,師資力量,專業設定,學院領導,學院科研情況,畢業生情況,本科專業培養,勘查技術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地下水與工程,工程結構分析,學院位置,

學院概況

學院發展

“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始建於1956年。1993年原成都地質學院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因學科調整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分成“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簡稱“水工系”)及“工程地質與岩土工程系”(後改為“工程地質與建築工程系”,簡稱“工建系”)。1997年,為了適應高等教育新的發展形式,兩系(水工系與工建系)又合併組建了成都理工學院第一個二級學院——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2001年年底,成都理工學院重新組建並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學校對各院系重新作了調整,將原勘察與機電工程系(前身為探工系)的部分專業合併到該院,形成現在的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學院大門學院大門

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60人。其中141名教師及實驗室教學人員中,有教授(含研究員)31人、副教授(含副研及高工)41人、講師(含助研及工程師)61人、助教(含助工)8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人數占教師總數的90%以上。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者有機結合,職稱、年齡、學歷(緣)結構合理,以中青年骨幹教師為主體的朝氣蓬勃的教學科研群體。其中有: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畫人選1人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
◆全國專業技術人才2人
◆教育部長江學者1人
◆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
◆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
◆省級教學名師1人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
◆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獲得者3人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人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3人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4人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獲得者2人
學院活動學院活動

專業設定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現設有6個教學系(地質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工程力學系),一個基礎力學實驗室和一個綜合實驗室。綜合實驗室下設地質工程、環境工程、土木工程三個專業實驗室。
學院現有各類在校生約2700人,其中本專科生2200餘人,碩士研究生310餘人,博士研究生120餘人,博士後研究人員7人。學院現設6個本科專業:勘查技術與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工程管理、建築學和工程結構分析;3個博士點:地質工程、岩土工程、環境地質(自主設定);6個碩士點:地質工程、岩土工程、環境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地質;3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地質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環境工程;1個博士後流動站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其中,地質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工程地質分析原理”為國家精品課程,岩土工程、環境工程為部省級重點學科,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土木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環境工程為省級特色專業。學院有國家級教學名師一名(黃潤秋教授),省級教學名師一名(許強教授),還有地質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地質工程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岩土工程省級教學團隊。

學院領導

學院領導
院 長:李天斌
黨 委 書 記:雷宛
副 院 長:趙其華(主管本專科教學)
副 院 長:裴向軍(主管研究生及學科建設)
黨委副書記:劉萍(主管學生工作)
重點實驗室領導
主 任:黃潤秋(兼)
常務副主任:許強(主管實驗室建設、科學研究)
副 主 任:馮文凱(主管外事合作與交流)
院辦公室主任:李海華(主管院務)
院辦公室副主任:方燕(主管教學)
院辦公室副主任:許麗(主管黨務)
院學生科科長:張陽
重點實驗室辦公室副主任:胡偉
院工會主席:周舒
院工會副主席:杜小平
土木工程綜合實驗室主任:蔡國軍
地質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常務副主任:蔡國軍
地質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副主任:孟路波
儀器設備研發中心主任:王剛
環境工程實驗室副主任:蒲生彥
實踐教學中心副主任:董秀軍(兼實驗室支部書記)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系主任:劉國
支部書記:康小兵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系
系主任:張強
支部書記:康小兵
土木工程系
系主任:鄧輝
副主任:廖軍、趙華
支部書記:張蓮花
地質工程系
系主任:韋猛
副主任:趙建軍
支部書記:霍宇翔
工程管理系
系副主任:敖儀斌
支部書記:工南生
工程力學系
系主任:陳臻林
支部書記:工南生
院學術委員會
主 任:李天斌
副主任:唐川
委 員:黃潤秋許強、雷宛、李天斌唐川許模、趙其華、裴向軍、王運生、巨能攀、嚴明、李曉、吳勇
秘 書:裴向軍(兼)
院學位評定委員會
主席:李天斌
委員:許強黃潤秋、雷宛、李天斌唐川、趙其華、裴向軍
秘書:李海華
院務會
主 任:李天斌
副主任:雷宛
秘 書:李海華(兼)

學院科研情況

學院科研成果顯著。依託於“地質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時是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立足於服務國民經濟重大工程建設和防災減災的實際需求,學院教職工先後承擔國家、省部級和橫向委託項目400餘項,累計科研經費超過3億元,產生經濟效益達數十億元。研究成果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部省二等以上獎勵30餘項,出版專著50餘部,國內外發表論文1500餘篇。此外,學院還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二等教學成果獎10餘項。
實驗室老師實驗室老師

畢業生情況

建校以來,與學院直接有關的專業和學科點累計為國家培養了本專科畢業生9000餘人,碩士研究生1000餘人,博士研究生160餘人,博士後研究人員12人,為國家建設輸送了一大批學術、技術帶頭人和技術骨幹。

本科專業培養

勘查技術工程

(設有“工程地質”和“岩土鑽掘工程”兩個專業方向)
本專業是在原設“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勘查工程(岩土鑽掘工程)”和“套用地球物理”的專業基礎上,按國家新專業目錄調整而成的較寬口徑的新專業。培養具備工程地質學、岩土鑽掘工程學、套用地球物理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能在資源勘查、工程勘查、地質工程設計與施工、監理等方面工用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的研究生培養階段統稱為“地質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並建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工程管理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建設法規和土木工程技術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理論、方法和手段,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決策、項目評估分析、工程契約管理工程造價管理和項目全過程管理的高級複合型管理人才。根據國家人才需求和專業發展,本專業在工程造價管理方向上有所側重,要求學生畢業時具備造價工程師的基本素質和條件。

土木工程

(有“岩土工程”、“道路工程”、“建築工程”三個專業方向)
本專業是根據國家新專業目錄、我院早期專業特色及市場需求所設定,為我校強勢專業之一;培養從事土木工程的項目規劃、設計、研究開發、施工及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能熟練從事建築結構、隧道、橋樑、道路、礦井等的設計、研究與施工工作。
本專業“岩土工程方向”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

環境工程

(設有“環境水文地質”、“水污染控制工程”、“環境監測與治理”三個專業方向)
本專業培養“環境水文地質工程”與“三廢處理工程”專業人才、具備環境治理、環境規劃與保護、環境監測、環境綜合評價專業技術。本專業有環境工程與環境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地下水與工程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創建於1956年,原為水文地質專業,具有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本專業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的專業技術人才。本學科以地下水為主要研究對象,系統學習地下水的形成、分布、運動和變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適當向與地下水有密切聯繫的地質災害、地質環境保護領域拓展,並將其套用於地下水資源的勘查、評價、開發、管理,地下水環境和地質環境的調查、監測、評價和治理。

工程結構分析

本專業本著全面貫徹“加強基礎,因材施教,多渠道培養”的教育方針,依託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數學地質四川高校重點實驗室,以及基礎力學實驗室、數字模擬中心、物理模擬中心、建築CAD實驗室、建築材料及性能實驗室、結構力學實驗室等,以及正版的結構分析軟體Ansys 、PKPM、3D-σ、3D-flac和各種高精度的測量教學設備,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高度的精神文明和高尚的科研道德,知識結構更為合理的工程結構分析專業人才。
本專業學生不僅有紮實的數學、物理、力學、實驗及計算機的基礎訓練,而且著重培養學生有關工程結構分析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使他們成為以套用與發展計算機技術進行結構分析與設計為專長的人才。學生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較強的創新意識,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質、良好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適應新環境、新群體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語言(中、英文)運用能力。

學院位置

學院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二仙橋東三路1號 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郵編:610059
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