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敘府公立中學堂

距今114年歷史的成都列五中學,原名敘府公立中學堂,始建於1904年,是為滯留成都的敘州府宜賓學子創建,緩解其上學之難,踐行其“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志。這座歷史悠久的學校,還是四川辛亥革命的策源地,敘屬旅省鄉親創立的一座巍巍的革命豐碑,也是宜賓人的光榮和驕傲。
創辦敘府公立中學堂
20世紀初,廢科舉,“新學”興。一時間新學堂少,四川各地赴省會成都求學的考生眾多,僧多粥少,入學甚難。
時為敘州府的宜賓學子數十人,滯留成都,求學無門。聚集一起,又約到同鄉學友東文學堂的鄧奠坤、張智民、楊芷沅,軍醫學堂的王克成,武備學堂的曾鵬程等,組建了敘屬(時轄隆昌、富順等13個縣)旅省同鄉會,首推陳全性為會長。1903年底,敘籍同鄉李宗吾、陳全性、王簡恆、鐘永光、陳大鴻、濮志和、趙增賢、胡文英、謝廷勛、鐘書、何正元、楊澍、王奎光、雷昭仁、蔡克庸、雷民新、張列五(培爵)等謀建一校,以解同鄉學子上學之難,踐行其“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志。
1904年初,張列五和李宗吾等17人,每人捐獻1個大洋,湊得十七個銀元,即行在四川通省大學堂(四川大學前身)總理(校長)胡峻先生支持(準其校學生義務為之講課)和成都府中學堂(即今石室中學,無償借用儀器、標本、教具等)的支援下,由張列五等負責,招生開學。始在陝西街的茶館內上課。不久,繼改在北巷子租房,分兩間教室教學。敘府舉人廖澤寬、郭書池分別擔任監學和監督,負責日常管理。外聘教師發半薪,發起人及本府教職員工多為義務服務。廖澤寬、濮志和、雷昭仁等教師,還多次典當或變賣自己的私人物品,來維持學堂的正常運行。師生員工上下齊心,卯足勁辦新學校,教學相長。
試辦新校一學期後,師生家長皆很滿意,便報請清政府(學部)核准,成立敘府公立中學堂(即今成都列五中學———成都五中最初之校名),張列五出任校長。時為敘州知府的文煥來校視察,文甚讚賞即發話,敘州府縣每年供給敘中經費三千銀元,並指定各縣按期撥付經費。由此,學校得以由大壩巷,遷到辦學條件更好的北巷子。敘屬隆昌縣舉人郭書池,見敘中日新月異的發展,決定將自己在隆昌辦的知恥中學遷成都同敘中合併,又捐出三千銀元,在敘州府縣支持下,在馬鎮街購買十四畝土地作新校址。敘中擴大,聲譽日高,除主要招收敘府子弟外,又擴招了其它地方的一些學生入校讀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