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打造一個高端產業核心、一條產業發展軸,構築建設路大商圈的核心產業體系,並依託“點軸”帶動區域發展,這是此次建設路大商圈產業規劃的突破點。
“一心”指以成都東區數字音樂公園為核心,打造集文化創意產業孵化、時尚潮流購物、藝術文化、酒吧餐飲、高端居住等符合功能的都市時尚文化創意休閒BLOCK街區—“都市旅遊創意村綜合體”,規劃建設1個休閒體驗中心、1個跨界創意交流會所、2個重要城市級廣場節點、3條功能迥異的風情街。
從猛追灣電視塔沿“新鴻路—杉板橋路東延線—龍潭立交橋”的新成華大道產業發展軸—中央創意休閒商業大道,將成為建設路大商圈的一條產業貫穿引領軸,將按照“點軸”發展模式打造三個節點:二環路創意soho節點、沙河創意文化休閒節點和杉板橋路創意商貿節點。
成都華聯·東環廣場、龍湖天街·三千集購物中心等大型產業載體都分布在兩個相對獨立又鬆散的綜合體區域,按照最新的規劃,在猛追灣片區和建設路片區將打造兩大綜合體,以調整城東產業格局,構築現代產業新體系。
猛追灣RBD:打造獨立商務樓宇群落綜合體。建設路大商圈將依託猛追灣RBD、四川電視塔等標誌性建築物,打造以商務辦公、休閒觀光購物為主,兼具星級酒店、精品餐飲、城市公寓等綜合功能的相對獨立的“城市商務樓宇群落綜合體”,將承載商貿、商務、居住、休閒四大功能,形成城市休閒區、品質住宅區、城市商務區三大板塊。
建設路大街:打造櫥窗大道商業綜合體。“建設路大商圈將形成成都最大、特色鮮明的街道式商業綜合體!”四川創新區域經濟研究院負責人介紹,建設路片區將依託建設路商業大街,打造集大型購物中心、百貨與高端居住於一體的櫥窗大道商業綜合體。在促進業態體系的完整性、空間布局的合理性、商業規模三大“維度”上全面超越區域級商圈,構築起現代產業體系,使大商圈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成都第二商圈。
建設路大商圈涉及的建設路片區、猛追灣片區、跳蹬河片區將根據產業整體發展定位,分別冠以商貿、商務、創意三大主題產業,貼上“產業標籤”。猛追灣片區承載商務核心功能,以商服、科技信息服務、教育培訓為產業核心,建成中央休閒商務區。建設路拼啊去大力發展高端住宅建成城東商業服務區。跳蹬河片區建成文化創意產業片區。
歷史
府河以東、沙河之濱約16.4平方公里的建設路區域曾被稱為成都的東郊。
如今,這裡高樓林立,住宅小區連片,商廈、商城鱗次櫛比,美食街、娛樂城星羅棋布,白晝車水馬龍,夜晚霓虹閃爍。東郊儼然是大都市的一角。但一二十年前這裡卻還是另外一番景象:人口眾多而不顯繁華,建築成片卻儘是廠房;街道雖寬,但上下班高峰之後則顯得冷清,唯有路邊冒著熱氣嗤嗤作響的蒸汽管和遠處偶爾傳來的氣錘聲,昭示這裡並不寂靜,而是一塊充滿火熱激情的土地。
其實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東郊還真是一片人口稀少的寂靜原野,除了沙河畔的筒車吱吱呀呀地車著水之外,收入人們眼帘的只有成片的農田和起伏不平的荒野——作為東山的余脈,東郊一帶自古以來便是農人的天地。
然而有一天,這塊土地的寧靜被打破了,現代工業文明的車輪首次行進到了這裡。從“一五”期間開始,國家便陸續在這裡建設起一座座嶄新的工廠,其中包括屬於156個重點項目的軍工企業。一夜之間,東郊不僅熱鬧起來,而且一下子從農耕社會步入了工業文明的門檻。廠房、煙囪在昔日的田園上拔地而起;機器轟鳴代替了古老水車吱吱呀呀的聲音。東郊成了成都著名的工業區域,它曾經是那么神秘而神聖,許多年輕人以能進入東郊企業當工人為自豪,不少家庭以有人在東郊工作而榮耀。因為進入東郊,就意味著與最先進的大工業聯繫在一起了。
工業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是城市價值的集中體現。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激情點燃了成都東郊工業的火種。作為成都最早、最大的工業集中發展區,成都東郊從“一五”、“二五”計畫重點工程建設到“三線”建設,電子、機電工業的集中發展,不僅奠定了成都市工業發展的基礎,更使成都迅速成為祖國工業的大後方和全國三大電子工業基地之一。翻開歷史,這裡先後聚集了253家中央、省、市、區屬規模以上大中型企業,兩千人以上的企業就多達160多家,總資產300多億元。成都虹波公司、成都亞光電子公司等,曾經參與“神五”、“神六”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研製、建設、試驗等項工作,多次受到國家以及信息產業部等表彰;“前鋒”是中國熱水器市場的“西南王”;成都量具刃具廠的量具刃具、數控刀具,紅光廠的黑白顯像管曾遠銷日本和歐美;“雙燕”冰櫃、“峨眉牌”腳踏車、“海洋牌”洗衣機、“成都牌”電視、“效力多”牙膏……這些“成都造”產品,曾暢銷國內、轟動一時,譜寫了成都工業的驕傲與輝煌。
東郊工業區 奠定成都現代工業發展基礎
1953年初,國家第一個五年建設計畫正式實施。成都市作為全國八個重點建設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規劃在成都東郊建設一個以電子、機械、儀表工業為主體的大型工業區,成都工業發展史由此翻開新的篇章。1955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在成都東北郊、東南郊、西北郊設定工業區。這其中,成都東郊成為了承載歷史重任的重要區域。1956年,成都量具刃具廠、紅光電子管廠、西南電子管廠、成都電機廠在東郊開建。1958年,一批大型骨幹企業建成投產,成為了支援成都地方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如西南無線電器材廠包建了材料廠,新興儀器廠包建了電工器材廠,成都量具刃具廠包建了冶金實驗廠等。正是這些企業與眾多的產業工人奠定了成都市現代工業化的基礎,為當年的中國現代化建設與國家國防建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也為成都城市建設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特別是錦江電機廠、光學玻璃廠等9個軍工企業,以及電子科大等兩所學校的紮根東郊,為成都東郊工業發展搭建起了堅實平台。
多個全國第一 將成都工業推向鼎盛時代
1955年川康合省以後,國家批准成都市城市發展目標:省會,精密儀器、機械製造及輕工業城市。經過“一五”、“二五”時期的大規模建設,成都工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產業配套逐步完善,電子、機械、冶金、化工、紡織、輕工、建材、食品等產業初具雛形和規模,奠定了工業的基礎。從1965年到1976年,國家投資新建、擴建、改建了成都飛機公司、成都發動機公司等大中型骨幹軍工企業。這一批企業的調遷、興建和投產,充實了成都工業的實力,提高了技術裝備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大大增強了成都機械製造、電子元器件製造和軍事裝備製造能力,在全國同行業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此時,成都工業產品的門類增多,生產檔次亦相應提高,能夠批量生產無縫鋼管、汽車、機械成套設備、量刃具、化肥、基礎化工原料、抗菌素等上百個現代工業產品,無縫鋼管產量居全國第一,電纜產量居全國第一,光學玻璃產量占全國的60%……雙燕冰櫃、 峨眉牌腳踏車、效力多牙膏……這些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名牌,讓成都工業迎來了鼎盛時代。
搬遷、轉型與改造 老東郊工業區將一直留在城市記憶中
成都老東郊工業區,是中國現代工業發展與中國城市化的一個歷史縮影。東郊工業基地主要是在建國初期和“一五”、“二五”期間布點建設的,當時這一帶遠離市區,在布局上是合理的,但是,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原來意義上的東郊,現已變成了城區的一部分,過度集中的工業企業,不僅使東郊的“三廢”突出,“熱島”效應明顯,城市環境受到了嚴重影響,而且企業布局零亂,土地利用率低,使城市功能難以完善配套,損害了城市形象,不少企業廠房破舊,設備老化、工藝落後,經營困難,難以籌集足夠的資金進行更新改造,企業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為構築我市工業新高地,提升城市形象,2001年起,對東郊工業企業搬遷改造開始展開。漫步東郊,不論立交橋旁的俄式“紅樓”,隱於高樓後的消防塔,還是“麻石煙雲”里的那尊著名的“建設者”雕塑,都在訴說成都東郊那段輝煌的過往。這一段在這裡產生的,為四川經濟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工業文明史,應該被銘記。
東郊的榮耀一直持續了30多年。當然也就意味著東郊人為國家經濟建設,為國防實力增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上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東郊逐漸失去了神秘的面紗,昔日的榮光不再。以後隨著城市的擴容,政府“東調戰略”的實施,那些曾經赫赫有名的工廠,有的關閉了,有的縮水了,並且紛紛搬離了東郊。在往日廠房的舊址上,騰空而起的是一個個樓盤、商廈。時代巨變了,東郊也翻過了最輝煌的一頁。
從農耕社會到工業時代再到當代都市,東郊有三頁鮮明的歷史畫面。這三頁歷史圖畫正好反映了我們祖國向現代化國家轉型的偉大變革。對於成都而言,工業文明的東郊是最輝煌燦爛的華章。沒有這一章,便沒有成都今日的精彩。是東郊,為成都工業發展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眾所周知,曾經創造過金沙青銅文明的成都,到50年代以前,已淪為純粹的商品消費之都,工業底子堪稱一窮二白,只有少得可憐的幾家小企業,被成都人戲稱為“兩根半煙囪”,重工業對成都來說則是完全陌生的領域。東郊的崛起,實現了成都這座古城跨越式的進步,使其一躍而成為具有電子、機械、冶金、化工、紡織等生產能力的工業城市。今天的成都,之所以能作為中國西部最重要的工業之都,東郊所承擔的歷史角色,其意義是不可忽視的。
作為工業文明重要篇章的東郊已然翻過,人們記憶中的東郊雖然已經漸行漸遠了,但是作為城市歷史的一部分,它會永遠留存於史冊中。歷史是什麼?歷史是文明走過的腳印。從農耕文明一路走來的成都,來到20世紀中葉,終於在東郊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進入了一個新的拐點,從此開始了大踏步地向工業現代化邁進。記住東郊的歷史,記住這文明進程中燦爛的華章,同時也記住數十萬產業大軍為成都,為國防工業建設做出的犧牲與奉獻。因為東郊的輝煌不僅僅照亮了一段成都的歷史,它本身已成為國家歷史的重要部分;東郊人的創造,也不僅僅繁榮了成都的經濟,更重要的是它為夯實共和國的工業基礎竭盡了能力。
東郊也為成都留下了一份豐厚的文化遺產。東郊人艱苦創業,奮力拚搏的人文精神,自然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值得今天的我們去發掘,去弘揚;即使是東郊的街道名稱,也成了成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諸如建設路、廠北路這些地名,已經與成都其他有著歷史意義的老街一樣,為這座城市烙下了工業文明深深的烙印。如今在當年773廠的原址上還建起了一個以“東郊記憶”命名的公園。這個文化產業創意園區的建設,既是城市旅遊目的地,也是遠去的東郊工業文明留下的歷史腳印。
交通配套
公交:
“二環路建設路口站”—2路、38路、114路、K1路、K2路、K1A路、K2A路
“建設路東站”—6路、14路(原535路)、42路、71路、72路、76路、1010路
“建設路中站”—6路、14路(原535路)、42路、72路、76路、180路、1010路
“建設路口站”—6路、14路(原535路)、61路、75路、76路
“一環路建設路口北站”—27路、27路專線、42路、65路、159路、1010路
“一環路建設路口南站”—34路、34路專線、72路、180路、342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