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81年,《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創刊,刊期為雙月刊。
1994年,刊期由雙月刊變更為季刊。
2005年,刊期由季刊變更為雙月刊。
2014年12月,《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入選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7年,《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關閉信箱投稿,全面啟用網路采編系統,進行信息化管理。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主要刊發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歷史學、語言文學、藝術、法學等學科、歷史文化與地方特色為重點的學術論文;設有巴蜀文史、三國文化、口述史、文藝論叢、經濟與管理、高教研究、語言文化、成都學、城市建設、三國與諸葛亮、巴蜀人文、蜀道論叢、歷代文史等欄目。
人員編制
據2019年4月《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官網顯示,《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委員會有編委22人。
職務 | 名單 |
---|
編委 | 代顯華、鄧經武、范崇高、古冰、桂世權、郭道榮、李萍、李怡、羅徠、馬勝、譚平 萬平、王小軍、徐明、楊儒平、尤康、袁聯波、張居盛、張蕾、張世英、周宏、諸丹
|
資料來源: |
學術交流
2018年11月9日,《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成員參加了“第四屆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口述史學術研討會”,並在分組討論會上與專家學者交流。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9年4月7日
中國知網顯示,《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共出版文獻4972篇。
據2019年4月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共載文3230篇、基金論文量為587篇。
收錄情況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A刊)擴展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引文資料庫》統計刊源、《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4版)》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要覽》來源期刊;被
中國期刊網(CNKI)、
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文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及文摘期刊全文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19年4月7日中國知網顯示,《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總被下載916182次、總被引14477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266、(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114。
據2019年4月7日
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被引量為7389次、下載量為76741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21,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5248名,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類刊(279種)中排第230名。
榮譽表彰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被評為全國地方高校名刊、全國地方高校優秀學報、四川省社會科學特色學術期刊。
文化傳統
1、題名應概括文章的要旨,簡明、具體、確切,一般不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2、題名下標作者姓名、工作單位或住址、所在省市自治區名稱和郵政編碼。每篇文章都應在首頁腳註標明作者簡介(含該篇其他作者)。
3、若文章的產出有資助背景,應在首頁腳註標明基金項目名稱(含項目編號),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4、文章摘要應提供文章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字數為200字左右;凡理論與套用研究類學術論文都應有與中文摘要相對應的英文摘要(含文章題名、作者姓名、作者單位)。
5、每篇文章應選3—6個能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的名詞性術語作關鍵字,中、英文關鍵字應一一對應。
6、正文要求觀點明確、立論新穎、論據可靠、語言規範通達,未在國內外公開發表過,字數以5000-10000字為宜。
7、注釋是對論文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補充說明,文內注釋應按正文中先後次序集中列於文末,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序號標註。
8、參考文獻是作者寫作論文時所引用、參考的文獻目錄;參考文獻應按正文中先後次序集中列於文末,序號用帶方括弧的阿拉伯數序號標註;參考文獻請註明原作者姓名、書名(含卷、冊、章)或文章名、出版地、出版社名(或期刊名)、出版時間(版別、期數)、頁碼。
9、來稿若30天內未見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投稿一律不退,作者請自留底稿;投稿一經發表,即贈送當期刊物兩本。
10、編輯部有權對投稿進行必要的編輯處理,若作者不允許對內容作任何改動,請在投稿中說明。
12、投稿請勿一稿多投,嚴禁抄襲、剽竊,否則作者自負其責。
現任領導
據2019年4月《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官網顯示,《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委員會設有主任1人、副主任1人、主編1人。
職務 | 名錄 |
---|
主任 | 王清遠 |
副主任 | 楊玉華 |
主編 | 黃基秉
|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