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紗強度

要使織物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堅牢度,必須使紗線具有一定的強度,紗線強度是評價紗線質量的重要指標。表示紗線的指標可分為絕對強度和相對強度兩大類。絕對強力是指紗線受外力直接拉伸到斷裂時所需要的力,也叫斷裂強力,用牛頓(N)或厘牛(CN)表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紗強度
  • 所屬類別:專業術語
  • 領域:紡織術語
  • 用於:評價紗線質量
影響因素,原料與成紗強度的關係,紡紗工藝對成紗強度的影響,原料混合的均勻度與成紗強度,車間溫濕度與成紗強度的關係,

影響因素

1、原料性能,如:原棉長度、棉纖維線密度、棉纖維的強度,棉纖維的成熟度等;
2、紡紗工藝過程對性能影響程度;
3、成紗結構,如纖維的伸直度、平行度及在紗線中的排列分布狀況,紗線的捻度大小等等;
4、成紗均勻度,如重量不勻率、捻度不勻率等。因為斷裂總在細弱處發生。
提高成紗強度主要從合理選擇原料,減少混合差異提高半成品質量,改善半成品與成紗結構,提高細紗條幹以及合理選擇捻係數等方面入手。

原料與成紗強度的關係

1、纖維長度及整齊度與成紗強度的關係
原棉長度長,整齊度好、短纖維少,則成紗光潔,強度高。
2、纖維線密度與成紗強度的關係
線密度小,成紗截面內纖維根數多,分布均勻,成紗條幹也均勻,截面積內纖維根數多,纖維間接觸面積大,摩擦力大,紗線在拉伸斷裂時,滑脫纖維的根數將會減少,紗線強度就高。
3、纖維的斷裂長度和單強與強度的關係
當纖維斷裂長度大時,必然是纖維線密度小或強度高,無疑對成紗強度有利,在成熟度和線密度條件相同情況下,棉纖維強度高,則成紗強度高,單纖維強度特別差時,在紡紗過程中纖維容易斷裂形成短絨,並容易被搓揉成結粒,惡化成紗條幹,從而使成紗強度降低。

紡紗工藝對成紗強度的影響

清梳工序應注意在原料充分開松的條件下儘可能避免過猛打擊,避免打斷纖維,增加短絨或損傷纖維原有的強度。各種成分保證混合均勻,提高各單機運轉效率,在保證前後供應的條件下,越高越好,達到98%以上。
開清工序機械作用劇烈,所以應合理選擇工藝參數,提高各機開松除雜效率,充分排除大雜和有害疵點,做到薄餵柔和開松,最佳化工藝參數,以梳代打,合理減少打擊點。做到棉結、雜質、短絨兼顧,清花部分除雜率高,筵棉含雜少,同時帶來棉結增長多,短絨增長多,對成紗強度影響大,究竟掌握多少合適大量實踐中證明:若原棉含雜<1.5%清棉機除雜效率保持在30%-40%較合理,若含雜原棉1.5%2.0%,清棉機的除雜效率保持在40%-60%較合理,說到底就是要保持筵棉含雜率不高於1.0%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根據原棉含雜情況確定了清棉總除雜效率後,要對開棉清棉之間除雜進行合理分配,降低短絨增長率,筵棉對原棉棉結增長率應控制在80%以內,短絨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力求不增長或負增長。

原料混合的均勻度與成紗強度

減少原料差異率,增強前紡對原料的混合作用是提高成紗強度的必要條件,原料的均勻混合各原料成份在紗線內的均勻分布,可獲得最佳的紗線結構,從而使紗線的拉伸過程中每根纖維的強度得到合理和充分利用。紗線強度得以提高。如何提高原料混合均勻度。
減少混用原料的形狀差異,無論何種纖維為了防止因原料特性差異造成的混合不勻,必須儘量減少混合成份中各種纖維的形狀差異,特別是減少纖維線密度、長度,初始模量的差異以及包裝密度和尺寸的差異。在兩種纖維混合時要注意混紡比的設計,因為混紡比的設計不當,混紡紗的強度會出現最低值。
增強前工序的混合效果。首先科學設計好棉包上盤排列執行到位,棉包鬆緊一致,緊包要松包,做好削高嵌縫工作。其次清花運轉抓包機做到勤抓少抓,提高設備運轉效率,保證開松良好混合充分。
提高梳棉機的梳理作用,增強單纖維間的混合機會,找出工藝質量的最佳結合點,保證纖維的充分分梳、混合,增加短絨的排除率。
適當增加精梳、並條工序的併合數,並注意混合方法的改進,使各原料成份在進入細紗之前得到充分混合。

車間溫濕度與成紗強度的關係

車間相對濕度對纖維的紡紗性能影響較大,相對濕度增大後能增進和改善長鏈分子的整列度,而使棉纖維的強度增加。
清花相對濕度控制在60-65%,梳棉控制在50-55%時,纖維在生產過程中處於外乾內濕的放濕狀態,增加纖維的柔軟性和抗打擊能力,成紗強度高。
精梳相對濕度控制在65-70%左右,使纖維呈現吸濕狀態,可提高纖維表面的摩擦係數,保證牽伸過程中羅拉對纖維的握持牽伸力,從而提高纖維的平等伸直度。
粗紗的相對濕度宜偏高掌握,以使其在細紗保持內濕外乾的放濕狀態,內濕則使棉纖維柔軟、導電性好,紗線纖維排列好,成紗強度好,粗紗回潮率應控制在68±0.3%為最佳。經有關資料分析認為,當棉紗的紡出回潮率在7.2%以上時,紗線豐滿、光滑、圓潤、毛羽少,光澤差,成紗強度低,但是回潮率如果過大,須條易纏膠輥和羅拉,成紗強度會降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