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戀物性異裝症戀物性異裝症是一種心因性障礙,大多在少年後期開始表現。臨床研究發現多數患者在童年時曾有過遭受女伴捉弄,被女孩子們罰穿女裝的經歷。行為學派因此認為,這類患者由於兒時被罰穿女裝而首次朦朧地體驗到性興奮的快感,這種快感驅使兒童私下一再嘗試穿著女裝,最終形成嗜著異性服裝的條件反射。
精神動力學派則認為此症的心理根源是童年期客體心理及性心理發育不良,身著女裝是在潛意識裡與母親“認同”的外在行為體現,患者正是靠與母親“認同”來克服其“分離焦慮”與“閹割焦慮”的。
症狀
此症一般只發生於男性。這些人其實仍是異性戀者,不少人已結婚成家。他們穿著女服,目的在於從中獲取性刺激,有的患者甚至非此不能引起性興奮。他們的異性裝扮行為通常只在家中私下進行,外出時仍著男裝,從外表看不出反常之處。他們通常在臥室內穿上女裝,對鏡自賞,從而體驗到性興奮;或者在手淫前或和女性性交前才換上女裝,以此來引起性興奮,獲得性樂高潮後旋即脫去女裝。多數患者只需穿一件女服便行,有的則需從內到外穿上全副女裝,甚至要頭戴女式假髮,佩帶首飾,再穿上高跟鞋。
診斷
本病由於症狀表現典型,診斷一般並無困難。
鑑別診斷要注意區分以下幾種情況:戀物症患者也可以女裝為其戀物,但戀物性異裝症者除嗜穿女裝外,還要將自己扮成女性模樣,二者缺一便不能激發性興奮,與戀物症者的單純以女裝為戀物不同。有些同性戀者也常作異性裝扮,但其目的是為了吸引同性別的性戀對象,本身著女裝並不能引起自身的性興奮,因此與戀物性異裝症不同。
性別改變症患者除公開身穿異性服裝之外,還堅持認為自己應屬另一種性別,強烈要求採用性別改變手術來適應他或她的性身份,因此也與戀物性異裝症不同。至於在特定文化背景與社會風尚影響之下出現的易裝行為,通常屬於群體流行性質,而且一般總是女性穿著男裝,自然更與戀物性異裝症無關了。
治療
戀物性異裝症患者的易裝行為通常只在家中私下進行,除引起妻子反感外,不會騷擾他人。患者一般因夫妻失和才被迫求醫。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動力心理治療或行為治療都有一定療效。
案例
戀物性異裝症2009年至2014年12月5年間,任某先後進入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惠南莊村、南尚樂村以及韓村河鎮崇義村等地,盜竊牛仔褲、棉衣、皮鞋等女性衣物,其中任某曾在同一個村子不同的人家盜竊,在村民田某家中偷走毛衣和內衣,然後走到村民王某家門口時,看到院門開著,竟大搖大擺地走進去,偷走了晾在院子裡的褲子和放在屋門口的皮靴。
任某交代,自己專門盜竊女性的各類衣物,從內衣到外套,從鞋靴到手套等,幾乎女性的衣物都盜竊了一遍。任某說自己是因為不由自主地喜歡女性的衣物才如此作為。
被抓後,公安部門曾給他做過鑑定,經北京市公安局強制治療管理處司法鑑定中心鑑定,任某被診斷為戀物性異裝症,實施違法行為時辨認和控制能力存在,屬於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鑒於任某認罪態度較好,法院對任某酌予從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