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州子城晚望少室

《懷州子城晚望少室》是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通過對戰後景物的描寫和對山河失守、戰亂難平的嚴峻形勢的說明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極度傷感的心情。全詩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懷州子城晚望少室
  • 作者:元好問
  • 創作年代:金末
  • 出處:《遺山集》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懷州子城晚望少室
河外青山展臥屏,并州孤客倚高城。
十年舊隱拋何處,一片傷心畫不成。
谷口暮雲知鄭重,林梢殘照故分明。
洛陽見說兵猶滿,半夜悲歌意未平。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懷州:在今河南沁陽,北倚太行,南臨黃河,是洛陽北面的軍事重鎮。子城:附屬於大城的小城,就是內城。少室山:嵩山的東峰,在河南登封北。
②河外:黃河南岸。古人稱黃河以北地區為河內(大約相當於今河南一帶),少室山在黃河南岸,因此說是“河外青山”。臥屏:放置在床頭的屏風。
③并州孤客:指詩人自己。元好問祖籍山西忻州,古屬并州。
④十年舊隱:住了十年之久的隱居舊地。這裡是指當時已經失陷的登封。元好問自金宣宗興定二年(1218)至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在河南登封閒居,前後達九年之久。十年,是舉其整數而言。
⑤畫不成:難以描畫。
⑥鄭重:形容情意殷勤,纏綿懇切。
⑦殘照:夕陽的餘暉。
⑧見說:聽說。兵猶滿:仍然塞滿了兵戈。意思是戰亂仍未平息。
⑨悲歌:悲壯的歌聲。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黃河外屹立著巍巍青山,就像是展開了如畫的臥屏,來自并州的孤獨客子,悽惶地倚在懷州的高城。
那十年隱居的舊地,如今被拋棄在什麼地方,這一片傷悲的心境,便是那高手也描畫不成。
山谷口暮雲漸生,上下翻卷,像是懂纏綿情意,懇切殷勤,林梢上夕陽返照,餘輝縷縷,卻顯得分外光亮,分外鮮明。
如今的洛陽城裡,聽說戰鬥仍未平息,半夜裡我放聲悲歌,終究是心潮難平。

創作背景

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三月,金國的中京洛陽(今河南洛陽)被蒙古軍攻破,留守撒合輦兵敗自殺。蒙古軍退後,中京人推舉強伸領兵二千五百拒守,擊退了蒙古軍以後的多次進攻,守住了中京。該詩大約就作於這個時候。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寫景 ,少室山橫臥在黃河之南,與懷州隔河相望。如同一扇巨大的屏風。擋住了詩人的視線,望不見故鄉的青山。孤獨的詩人徘徊在高城之上,倚著頹敗的城牆,極目眺望,卻無心欣賞眼前開闊遼遠的景色。
頷聯抒情。在漫長的歲月中,詩人經歷著戰爭和流亡的痛苦。物是人非,多少年的傷心往事難再提起,壅塞在詩人心頭的巨大的隱痛無法形容。詩人用詞高妙,極富表現力,“拋何處”“畫不成”,語意看似朦朧,卻並非“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反而更加準確地表現詩人時光虛擲生命浪費的感慨,傳達出了詩人心中無法言說的困惑和迷茫。
過於沉重的情感,充塞著詩人的視聽,使詩人無法呼吸。於是,他在頸聯中又一次將視線投向了眼前的景物:山谷口的暮雲緩緩而生,顯得舒緩平穩。而掛在林梢的夕陽餘暉,也格外地明亮澄澈。自然的有情,似乎稍稍緩解了詩人心頭的鬱悶,然而卻更加映襯出社會的動盪,世事的無常。
尾聯表現了詩人對時局的憂心忡忡。雖然戰鬥暫時告捷,但元蒙軍仍如燎原之火,到處蔓延,城內也仍危機四伏。戰爭間歇,士兵的歌聲在夜深人靜之時顯得更加慷慨激昂、蒼涼悲壯。
在藝術上,全詩善於融情於景。五、六兩句寫來景中有情,更是回味無窮。

名家點評

清·查慎行《初白庵詩評》:“對此茫茫,百端交集,亡國感慨,意言外別有含蓄。”

作者簡介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歷史學家、詩人,金元之交時期北方文學的代表人物,對金元前後詩詞文化有承上啟下之用。他自幼聰慧,七歲能詩,十四歲時從郝天挺學,淹貫經傳百家,六年學成,下太行,渡黃河,賦《箕山》《琴台》詩,名震京師。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進士,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善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以“喪亂詩”聞名。金亡後不仕,以故國文獻自任。編輯金源史錄至百萬言,元人修《金史》,多有所本。著有《遺山集》四十卷、《中州集》《中州樂府》,詞有《遺山樂府》五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