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物兄

應物兄

《應物兄》是李洱創作的長篇小說,首發於2018年《收穫》長篇專號秋卷和冬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於2018年12月出版。2019年,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小說圍繞濟州大學儒學研究院籌備成立和迎接儒學大師程濟世“落葉歸根”兩件事,以“應物兄”作為軸心人物,上下勾連、左右觸及,相關各色人等漸次登場,描繪了一幅豐富多彩的當代社會特別是知識分子生活畫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應物兄
  • 創作年代:2005年-2018年 
  • 作品出處:2018年《收穫》長篇專號秋卷、冬卷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李洱 
  • 字數:約90萬字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濟州大學在籌備成立儒學研究院和迎接儒學大師程濟世“落葉歸根”兩件大事。濟大著名的幾位老教授:古典文學研究泰斗喬木、考古專家姚鼐和古希臘哲學專家何為老太太,還有世界級儒學大師、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程濟世先生,以及這些大師眾多的門生、弟子和友人,都捲入其中,一場轟轟烈烈的儒學復興大業就此展開。由於茲事體大,引起領導重視,不僅濟大校長、常務副校長親自掛帥,省里的領導也全力參與;由於建造太和研究院、恢復程濟世先生舊居原貌的工程複雜、涉及各方利益,於是引來了桃都山連鎖酒店老闆、養雞大王、內衣大王甚至全球資本巨鱷齊齊登場。就這樣,簡單變為複雜,明白變為微妙,原本的學術之事演變成了舊城改造、科技創新、引進外資等發展濟州經濟的大事。

創作背景

創作緣起
2002年《花腔》出版後,李洱著手進行下一部小說的創作。他選擇了自己熟悉的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態為題材,因為知識分子是時代精神的引領者,是一個時代里有情懷的代表人物之一,選擇知識分子這一群體有助於反映時代的整體精神現狀。而之所以選擇儒學為知識依託,是因為在各種各樣的學術當中,儒學和現實的關係密切,儒學是積極入世的,儒學處理的問題就是現實的問題。他認為,選擇以知識分子為主體,讓其研究儒學,從操作層面上講,面臨的問題就是知與行、公與私,這些問題落實在知識分子身上,各種戲劇性情景就可以順利展開。
創作過程
2005年春天,李洱經過兩年多籌備,開始動手創作小說《應物兄》(小說曾有過《焰火》《風雅頌》等暫定名)。原來構想寫25萬字。2006年4月29日,完成前兩章,共十八萬字,然而,當天,李洱遇車禍,第二天,得到母親生重病的訊息。此後兩年半,他陪母親輾轉於多家醫院。在陪護期間,他做了很多筆記,寫下許多片段。母親去世後,真切體會到“生”“死”的李洱從頭開始寫小說。這期間,創作的不順利讓他曾多次想過放棄。在其母三周年祭奠活動結束後,他終於再次從頭寫起。此後數年間,李洱寫壞了三部電腦,小說的字數一度達到兩百萬字。2018年,小說終告完成。

人物介紹

應物兄
現代儒學者,濟州大學教授,校內有發言權的學術帶頭人,受命主抓濟大儒學研究院成立的事。他本名“應物”,因為交書稿時忘記署名,編輯誤會出版商季宗慈的話,以為作者名叫”應物兄“,隨手填上,“應物兄”之名遂流行開來。他有著知識分子靈敏的內在反應,一邊讀“聖賢書”,一邊“聽窗外事”,有著隨時發言的衝動,但在導師兼岳父喬木的影響下,他改掉了知識分子多嘴多舌的習慣,因此他的“發言”很多時候只有他自己能夠聽得到。
姚鼐
濟州大學教授,畢業於西南聯大,是聞一多先生的弟子,幼時曾住在二里頭的姥姥家,那裡是著名的二里頭文化遺址。他雖然不寫詩,但一開口就詩意盎然。
喬木
濟州大學教授,應物兄的恩師和岳父,中國古典文學專家,言詞犀利、性格倔強,寫得一手好字。他要弟子應物管住嘴巴,自己卻一句也不肯少說。髮妻去世後繼娶年輕的巫桃,導致與女兒珊珊的關係惡化。
何為
濟州大學教授,是研究西方哲學的柏拉圖專家。做事嚴謹認真,即使是食不果腹的年代也不會私自偷吃公糧。飢餓難耐之下,她把一隻死去的貓燉著吃了,所以後來她對貓特別有感情,哪怕在無力照顧自己的情況下也吩咐弟子照顧好她的貓柏拉圖。
張子房
經濟學家。篤信“禮失求諸於野”,早已散淡離開濟大和學術圈且被人認為是瘋子。實際上,他天真卻衰老,熱忱而疲憊,內心寧靜而富有生機。他對知識分子的歷史使命有深刻的認識,跳出世俗的物質利益追求,將畢生所為與國家、人民的利益聯繫起來,拋卻暫時的名利,隱身於一個大雜院的他從民間的吃喝用度出發,立志寫一部新的《國富論》。
雙林
院士。為新中國的飛彈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並為之犧牲了家庭和親情,但他秉著“不悲不喜”的生活態度泰然自若的活著。他將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冰冷的核武器研製事業,但卻是一個感情熱烈而專一的人。被派到大漠深處的核基地時,他曾宣誓不將基地和個人情況告訴父母妻兒,致使他和妻子無緣再見,兒子則懷疑父親不在人世。儘管很早就與妻子斷絕聯繫,但雙林在感情上從不背叛妻子,而且一直試圖與兒子和解。他還關心周圍的所有人,把無私的大愛變成對社會弱小的愛護。
芸娘
姚鼐的弟子,美學家,曾是應物兄的輔導員。她以聞一多為榜樣,對聞一多“殺蠹的芸香”自喻深為佩服,覺得“芸香”這個名字太好,要留給未來的女兒,所以她作為“芸香”的母親自然該被稱作“芸娘”。但因為一生沒有生育子女,所以“芸香”這個名字從未使用。後來,她雖然得了癌症但不願意化療,十分灑脫,認為死不是可怕的事,反而會迎來新生。
文德能
英年早逝的青年學者。與應物兄、費鳴之兄費邊是同學,和應物兄是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知音。他家的客廳是熱鬧的學術討論場所,因為他最早買了錄像機並擁有獨立的書房,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前往聚,但白血病吞噬了這位閱讀廣泛、見識睿博的青年學者的生命。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學者,他的所作所為代表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知識青年的夢想與追求,去世20年後,還會不斷被同學們想起並談論。
程濟世
儒學大師,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應物兄在哈佛大學訪學時的導師。他應清華大學之邀將回國講學。作為濟州人,他在濟州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曾多次表示要葉落歸根。
華學明
生命科學院領頭人,為了程濟世先生的童年夢想,擔負著羽化已經滅絕的濟哥的重任,他全身心投入實驗中,甚至精神狀況出現了問題。
文德斯
文德能的弟弟。讀研時是芸娘的學生,讀博時的導師是何為教授。聰明、沉靜、羞澀,在應物兄看來他就像一株植物能自給自足。
費鳴
應物兄的同學費邊的弟弟,喬木的學生,濟大校長葛道宏的秘書。刻薄寡和,因為應物兄書中提到的男女私事而對號入座,暗中攻擊應物兄。為了給葛道宏的情人讓位,他被調到太和當應物兄的助手。
鄧林
副省長欒庭玉的秘書,“屈原”專家鄔學勤教授的弟子,讀研時曾上過應物兄的課。因應物兄之故結識欒庭玉,靠為欒庭玉母親的解決如廁問題而得到欒庭玉一家人的青睞,得以到省長身邊工作。
敬修己
原名郟象愚。何為的開山弟子,黑格爾冬粉,也是何為門中唯一沒有拿下到學位的人。上大學時是喬珊珊的男友,二人曾經私奔。輾轉去美國後拜在程濟世門下,專攻儒學,改名“敬修己”,而且公開了同性戀身份。
欒庭玉
分管科教的副省長,濟州大學出身,喬木雖沒有教過他,但他聽過喬木的講座,所以也認喬木為師。談論閒事時表情反而是嚴肅的,而談到嚴肅話題時表情卻顯得幽默俏皮。他不僅和原配妻子離婚,娶了年輕的豆花,還與一名女醫生有私情,最後被雙規。
喬珊珊
喬木先生的女兒,應物兄的妻子。曾與敬修己熱戀,因父親反對而分手。喬木作主把她嫁給應物兄。她在年輕時候就出軌,後來與應物兄長期分居。性情暴戾、乖張、高度自我,令應物兄不堪忍受。
黃興
程濟世的得意門生、太和研究院的贊助商。靠聯姻獲得人生第一桶金,生意遍及全世界,被程濟世稱為“子貢”。他渾身銅臭,聲色犬馬,充滿市儈氣息,口頭上雖然打著儒學這個招牌,其行為看不到一點儒學的影子。
雷山巴
生命科學院基地的合伙人,因為愛好收藏龍袍被當成文化人的大院子弟。他喜歡稱自己為雷先生、文化人。在北京和濟州分別安了兩個一模一樣的家,連家中的女主人也一模一樣(雙胞胎姐妹)。
葛道宏
濟州大學校長,貪婪虛偽。自稱最不願意講廢話,又認定福山“歷史終結論”是廢話,但他卻通過研究福山的廢話而成為著名學者。他“求賢若渴”,想借程濟世先生返鄉的機會與其簽訂一個協定,把程先生回濟大任教一事敲定下來,成立儒學研究院,進而創立太和研究院。
吳鎮
南開大學教授,後調到濟州大學作太和儒學研究副院長。曾與應物兄一起在波士頓訪學。他的研究模跨三個領域:兩宋文學、《水滸》和魯迅。內衣大會王陳董是他的贊助人。善於奉迎,又睚眥必報。
卡爾文
非洲留學生,雖然虔心向學,多才多藝,也會掙錢,可他言語粗魯,與長他不知多少歲的女老闆鐵梳子長期通姦,並以此炫耀於人,最終上愛滋病。
唐風
出身於清華大學,早年偷渡香港,後來又回到大陸、,號稱“易學大師”,以算命招搖撞騙,卻又大言不慚地將理論源頭拉扯到儒學上來。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圍繞程先生的歸國和濟州大學籌建“太和”儒學研究院一事,作者措置裕如地安排一眾知識分子精英登場,在妙思紛集、知識密度很高的對白中,嚴肅地思考化入倫常日用的儒學之命運,思考思想者在信息與消費主義至上的日常中的自由與擔承的問題。小說中描寫的三代知識分子在思想結構上大致有一個從價值理性到工具理性的變遷,然而即便在第一代知識分子那裡,他們對意義的尋求卻也要折返到日常生活中。
對故國故園念茲在茲的碩儒程濟世,致力於在儒教與現代性之間建立有效的闡釋路徑,然而他的意欲返鄉給故地帶來一番無法預料的變故,他自己也被家庭、子嗣的生活之網所困。喬木、費鳴等高校人文學科教師一面傳道授業解惑,一面不免為俗物所累且已學會隨世俯仰,然而這種權變之下卻是應物兄那如喪家犬般“無家可歸”之嘆。將儒學作為政治資本的欒庭玉、葛道宏、董松齡,儒學搭台經濟唱戲的季宗慈、鐵梳子、黃興等人,他們的政治抱負和財富夢想也都一併匯聚在日常生活的管道之上,左奔右突,興風作浪。
小說以應物兄為名,並不斷對“應物”二字做解說。在中國傳統語境中,“應物”之名隱含著一個大追問,那便是以窮理格物為職志的儒學如何因應複雜的日常世界。小說中,應物兄的名字因為一本儒學普及讀物而陰差陽錯地從“應物”變成“應物兄”,程先生調侃他是“以物為兄,敬畏萬物”,然而事實是,從一出場他即在疲憊地面對那個一直在努力去塑造他的巨大生活世界,對於“物”的應對,應物兄進退失據,此岸與彼岸、廟堂與廣場,學統與道統,反躬自省與隨波逐流,這些對立的範疇讓他留戀,又讓他抗拒,而他越是投入太和研究院的事務,距離“應物無累”的逍遙之境就越遠。從道義與個體命運的角度來看,應物兄無疑是失敗者;從深度介入日常生活的經驗範疇而言,他又堪稱悲壯的英雄,小說藉助他營造儒學傳承中的“因、革、損、益”及當下命意,連結出三代知識群體和整理個士林的頑疾,輻射出從廟堂到江湖、從跨國資本到販夫走卒的廣闊生活世界,從而做到了將歷史深度與價值關懷融入“此在”與日常經驗的組織肌理中,並給予有效的處理。

藝術特點

反諷藝術
小說基本上採用的是整體性反諷,顯現出內斂的幽默。亦學亦官的葛道宏校長聲稱從不願講廢話,又認定福山“歷史終結論”是廢話,但他卻通過研究福山的廢話而滑稽地成為著名學者;喬木讓弟子管住嘴巴,自己卻一句也不肯少說;京劇大師蘭菊梅賣朋友是真的,哭朋友也是真的;崇尚魯迅的人忽然成了基督徒……諸如此類的反差滲入小說肌理,揭示出生活世界的基本矛盾和無可避免的悖論。
敘事手法
小說將時間化為空間的概念,在時間主軸之外演繹一個個精彩的異空間。小說第一節交代了主線故事:校長葛道宏讓應物兄籌建儒學研究院,並把他的辦公室主任費鳴塞進來,應物兄曾遭費鳴攻擊,卻不得不遵旨勸說費鳴來研究院任職。然而,從應物兄約費鳴談這件事到兩人見面正式開始談,小說已進行到第14節。在這中間,出場了27個人物,從二里頭姚鼐先生的夏代生活到姚鼐、倪德衛和程濟世的學術爭論,古今中西歷史、講詞曲賦學術論文、政商學研、江湖市井,它們透過時縫隙,在異空間裡枝蔓橫生。而且隨時等待作者調遣,納入敘事的線性主軸。在這十四節內容里,雖然情節上線只推進了一小步,但影響故事發展方向的人物、線頭都已在異空間裡應物而生了。存在於小說主軸時間之外的異空間,使小說敘事呈現出對瞬息萬變的當下的強大的表現力,對縱深歷史的自由把控力,使小說保持了開放的狀態,敘事獲得了充分自由。
小說中包含了豐富龐雜的各種知識,如儒學、道學、佛學、西方哲學、生物學、建築學、語言學、歷史學、堪輿學、藝術、醫學、書法、植物、動物、器物、食物等,作者使小說呈現一種知識敘事。這些知識是“應物”之需,比如塑造人物的需要、敘事走向的需要、審美價值實現的需要等,而小說通過這種應物的知識敘事建立起和世界的有效對話。費鳴裝作聽眾打進熱線問應物兄“為什麼書名是《孔子是條‘喪家狗’》?”引發他回憶自己和季宗慈關於“狗與犬”的區別的對話。這段知識敘事,既讓讀者漲了知識,增加了閱讀趣味,同時也勾摹出了應物兄的“無常以應物為功,有常以執道為本”,應物而不得不累於物,令讀者對他的同情油然而起。而無知又只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出版人季宗慈的嘴臉,同時也入木三分。
小說的敘事視角非常複雜,有有限敘事,也有有限全知敘事;有第三人稱,也有第二人稱,還有第一人稱;有外在視角,也有內在視角。總體上,它設定了三層嵌入式的敘述視角:敘述者隱身於人物背後;隱含作者隱身於敘述人背後,還有一個“誰”隱身於隱含作者的背後(小說的反覆出現“我們的應物兄”這個稱謂)。故事的敘述者是應物兄,他既是作品中的一個人物,也是作者化入作品人物的“分身”之一,既是一個非主人公的主人公,又是一個創造了隱含作者的作者。雖然小說中的一切描寫、對話、事件,或所見或所聞,或印象或記憶,或思索或感覺,都嚴格出自應物兄“在場”的有限視角,但這個敘述人卻具備在有限與無限之間收視返聽的能力。

作品影響

2018年,《應物兄》獲得《收穫》長篇小說第一名和中國小說學會長篇榜第三名。2019年8月16日,該小說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作品評價

《上海文化》雜誌社編輯、批評家張定浩:《應物兄》里的知識是讓讀者產生信任感的,小說家不是帶來新的知識,而是把默認的知識用他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帶來真實世界的新鮮感。
作家毛尖:《應物兄》延續了李洱之前最好的東西,但又不是當年的李洱——《花腔》成為一種題材,《石榴樹上結櫻桃》成為他的語法,《應物兄》文本激活出很多副文本,體現了作家巨大的野心,以及被野心激活實現的文本。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評論家何平:《應物兄》里有一句話:“一代人正在撤離現場。”這對於生於1960年代的李洱同齡人來說,《應物兄》隱藏著秘密的代際知識圖譜,或者說“成長遺址”,引發了同代人強烈的共鳴。

作者簡介

1966年生於河南濟源,1987年畢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後為河南省專業作家,現任職於中國現代文學館。著有長篇小說《花腔》《石榴樹上結櫻桃》等,出版有《李洱作品集》(八卷)。《花腔》2003年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2010年被評為“新時期文學三十年”(1979—2009)中國十佳長篇小說。主要作品被譯為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韓語等在海外出版。
應物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